APP下载

电子商务在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2019-01-11何云春

价值工程 2019年36期
关键词:皖北电子商务

何云春

摘要:本文阐述电子商务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析我电子商务在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三点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e-commerce in the r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introduces  its thre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e-commerce in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Anhui.

关键词:电子商务;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

Key words: e-commerce;northern Anhui;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reform

中圖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6-0114-02

0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业态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尤其在提升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国上下努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鼓励性政策。电子商务到底在推动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应用的如何?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电子商务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2015年5月和8月国务院和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 “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我省在2016年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相关会议精神中都突出和强调了:“必须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革”。2017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作为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2  电子商务在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现状

皖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和水果的主要产区,人口约占全省的1/2,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3,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各项促进农村电商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电子商务在激发皖北农村的产能,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2.1 电子商务在挖掘皖北农村居民的消费潜能方面发挥的的作用要远大于在调节和增加农村供给方面的作用

为了了解电子商务在皖北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用情况,2018年5月本课题组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农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现状调研分析”为题选择皖北地区的蚌埠市所辖三县(五河、固镇、怀远)的农村居民为对象开展了一次为期10天的入村抽样调研,共完成有效问卷调查350份,通过调查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

①蚌埠市所辖农村居民已经通过网络购物的比重达到了占63.1%;而尚未通过网络购买商品的人占36.9%;而村民未通过网络购买过商品的主要原因有不会使用网络购物占66%;无网购习惯的人群占14%;不放心网络平台占11.7%;网络未覆盖占5.2%,无物流配送点占2.6%。

②在调节供给,促进农产品销售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50%的村民在收获农产品后会直接卖给收购商;有34.65%的村民会拉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有8.91%的村民将产品销售到超市,仅有8%的村民会通过电商平台将其产品进行销售。而在未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原因调查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村民不会使用电子商务手段的占25.62%,14.29%的村民认为运输产品不方便,17.24%的村民认为网络虚拟的交易使他们的资金和货物不安全,6.75%的村民认为网销平台操作过于复杂,14.78%的村民认为网上顾客比较虚拟,不确定客源能否长期合作,9.85%的村民认为缺乏政府支持。

这说明传统销售方式仍然是当下皖北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电子商务在农村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刚刚兴起。普遍推广还面临着:农户不懂电子商务技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网络和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

2.2 电子商务在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系列新的进展,但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制约瓶颈

①皖北农产品电商销售仍以传统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为主,一些新形式的电商销售渠道模式开始获得农户青睐。

皖北地区的农产品纷纷以地方特产等形式逐步登陆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传统综合性电商平台,像邮乐农品(http://www.ule.com/ulenp/)一类的专业性涉农电商平台相对较少。但是通过浏览发现这些平台上的涉农店铺大多都存在产品种类单一,间歇性经营的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放弃电商平台店铺的运营,开始尝试通过快手、抖音,街拍、微信朋友圈等拍摄小视频进行直播宣传,然后通过QQ或微信好友的形式来进行销售。此外,基于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微店”平台也开始受到众多农户的青睐。

②已经形成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皖北特色农产品种,但大多属于地理标志性商标,农户缺乏自我品牌发展意识。

皖北地区辖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和淮南6个地级市,各地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背景已经成就了一些诸如:怀远石榴(酒)、沱湖螃蟹,淮南豆腐(干)、八公山豆腐乳,淮南牛肉(粉丝)汤,塔山石榴、临涣烧饼、段园葡萄,亳菊、花果茶、中药饮品、涡阳苔干,砀山酥梨、黄桃罐头,梨膏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这些也是当下皖北农村电商销售的主导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市场监管,加之普通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大多农村经营户并没有注册自有商标,产品竞争能力弱,而且容易陷入低价或恶性价格竞争的误区。

③农村电商在释放皖北农村产能的同时,部分自制农产品存在质量风险。

目前的皖北农村电商销售中部分自营商品(诸如:自酿石榴酒、家养土鸡蛋、自制梨膏、罐头、酱菜类、粉丝等)相当一部分以“自家种(养)植”、“手中制作”、“纯天然、无添加”“直销无中间差价”等宣传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但由于受制作工艺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缺陷可能会存在质量风险。

④皖北地区的农村电商经营仍以农户独立经营为主,缺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急需培育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头发展规模经营。

由于受传统意识的影响,目前皖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户单一经营为主导,但是这种单一经营除了产量低、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之外,还会导致整个地区农产品质量的难以管控。以小麦及面粉为例,面粉一般分为弱筋面和弱筋面,不同用戶对于面粉的种类需求也不同。单个经营会导致不同品种的小麦混合种植,混合销售,最终我们的面粉质量就很有可能出现强筋面不强,弱筋面不弱的尴尬局面,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

⑤皖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虽然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物流成本始终是农户发展电商的一个痛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皖北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部分地区仍然还存在着物流快递“到县到镇不到村”的尴尬局面,村民的快递需要由代收点代收,顾客需为此收额外支付1-2元的服务管费用。在农产品的寄售服务方面,虽然国家和物流行业出台了一些针对电商企业的快递资费优惠措施,但是普通的农产品经营者并不能享受到这些政策。以蚌埠市为例,在电商产业园的企业由于受到优惠政策的惠及发一份江浙沪包邮(1公斤以内)的快递平均成本在3-4元;在电商发展相对较成熟的砀山等县,物流公司对于电商大户采取协议优惠价,寄送一箱5公斤的砀山酥梨至江浙沪也只需花费7-8元的运费即可。但假如是一个普通顾客从怀远的普通农户家购买5-6公斤怀远寄往山西省的话,仅快递费就可能高达近50元。

3  电子商务在皖北地区农村供给侧改革应用中值得推荐的经验

3.1 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安徽金杉粮油食品制造有限公司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近百家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带领大家进行非转基因玉米规模化种植。由公司统一选种,指导用户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机械化收割,按照协议价收购,并为所有签约农户购买农业意外保险。公司将统一收货的玉米进行深加工,然后不同级别的玉米粉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日、韩及欧美市场;玉米秸秆、玉米麸皮等副产品转售给养殖户作为饲料产品。这一模式既实现了农产的价值的增值,在增加了农户收入的同时降低了农户的管理成本及经营风险,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健康发展。

3.2 APP+线下门店的“呆萝卜”模式

呆萝卜是一家采取今日预次日取模式,专门为社区用户提供生鲜农产的电商平台。社区顾客通过呆萝卜APP下单,后台通过联系果蔬基地的农户为顾客提供新鲜农产品,次日顾客选择就近的门店取货。这既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产品销路,又保证农户产品的农产品的新鲜且贫价,还杜绝了浪费。真正实现了农户,平台和顾客三方共赢的局面。该平台自2015年10月上市运营,截止2018年底其在蚌埠等地的门店总数已超1000家。

3.3 宿州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宿州市萧县和砀山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号召,依托本县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电商专项培训数万人次,先后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数千人,带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创业,真正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积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砀山县先后共引进89家快递公司进驻县城,并建立了120余家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实现物流配送网点村级全覆盖。值得一提是砀山县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做好“梨文章”,创造性的运用“产业+基地+电商+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该县于2019年5月成功实现“贫困县”脱帽。

参考文献:

[1]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N].安徽日报,2017-3-13.

[2]秦翠翠.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振兴互动的区域实现模式研究——基于皖北地区的经验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5-90.

[3]杨东纬,等.农村电商助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宿州萧县为例[J].农家参谋,2019(8):25,37.

[4]商务扶贫故事汇,砀山梨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N].商务微新闻,2019-10-19.

猜你喜欢

皖北电子商务
摄影·美好安徽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