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BOT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

2019-01-11薛巍

价值工程 2019年36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应对措施

薛巍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境外电厂投资项目的BOT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列举,包括完工风险、运营风险、销售与收入风险、金融风险、政治和法律风险、环境和社会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介绍说明了主要的风险种类,并针对各项风险结合项目实际操作经验列举了建议优先采用的风险缓释措施,并提出了其他的防范及应对措施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lists the BOT financing risks of overseas power plant investment projects, including completion risks, operational risks, sales and income risks, financial risks, political and legal risk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isks, and force majeure risks, introduces and explains the main types of risks, and lists the recommended risk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each risk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perating experience of the project, and proposes other precautionary and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BOT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措施

Key words: BOT project;financing risk;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6-0052-03

0  引言

BOT模式主要起源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外已经采用这种模式多年,通过BOT项目融资可以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改善项目所在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和跨境资金的流动。由于BOT项目融资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相关方较多,合同关系复杂,面临的风险也较多,本文针对境外电厂投资项目BOT项目融资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结合项目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和防范措施。

项目融资涉及很多参与方,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实体(即项目公司)、建筑承包商(即EPC商)、贷款人(如多边及双边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出口信贷机构及私募和债券市场等)、保险提供人(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MIGA等)及其他参与主体(包括第三方运营商、资源供应商、政府等)。基于以上不同参与主体的兴趣点和利益出发点,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进行风险分摊,随着风险分享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更为复杂的风险分摊形式,每一个项目参与方都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处理风险分摊,而识别、分析、降低、分配和应对风险对于项目计划和最终成功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結构安排分摊风险,项目各个参与者可以最大可能得使项目获得成功,实现各个参与方最初设定的项目目标,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风险分摊的原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将项目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参与方。参与方一般会根据承担的风险来调整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通常项目实体承担的风险越低,获得的投资收益或相应回报也就越低。

由于项目融资属于有限追索的融资方式,项目发起人或股权投资人通常不愿意承担除了初始承诺的资本投入和有限的或有资本之外的风险。项目公司一般承担项目的商业风险,其中部分风险会根据项目不同的发展阶段转移给EPC商、资源供应商、或项目运营商。EPC商要接受项目设施建设施工相关的风险,运营商或管理商要接受与项目运营相关的风险。一般由政府承担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包括法律变更、政府破产或干预、政府事件、货币不可兑换、税收政策调整、罢工等劳工问题、政局不稳定、东道国参与的战争暴乱或类似事件。东道国通常不承担商业风险或财务风险,除非通过总收购协议等形式间接参与项目。保险提供人一般按照保险产品的承保范围和比例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项目融资中的涉及保险主要为政治保险和商业保险,结合不同投资人对项目投保的需求及参与方对保险的保障要求具体而定。公平、公正地在参与方中分配风险、安排风险分摊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境外电厂投资项目融资安排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完工风险

1.1 风险点

完工风险主要包括如下情形:①根本不能完成项目;②建设延误/或成本超支;③项目没有达到既定的技术性能标准,导致预期的生产能力、产出、效率不足;④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建设期延误或成本超支。

完工风险是发起人面对的最重要的风险,而且和融资协议里面的有关承诺密切相关,例如无法按期还款、不能达到预期偿债指标要求等,而且会触发BOT协议、购售电协议(PPA)以及煤炭供应协议(CSA)中对项目公司的罚款。

1.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通过BOT相关合同安排,覆盖外方原因引发的完工风险。

第二,与EPC商签署固定价格、交付日期、交钥匙工程的EPC合同。

第三,要求EPC商提交履约保函和质保函,并设置违约支付条款(LDs),LDs和BOT协议、PPA、CSA中的罚款条款关联,将完工风险(业绩违约/拖延违约)绑定在EPC承包商上。

1.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第一,力争促使EPC商联合体母公司根据贷款银行要求出具完工担保,以进一步降低EPC商建设施工风险。

第二,通过购买相关商业保险,覆盖因自然不可抗力引发的完工风险。

2  运营风险

2.1 风险点

项目在运营期间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①机组/电厂可用容量不足风险;②实际发电煤耗未达到合同热耗要求;③运维费用超支风险;④燃煤供应不足风险。

2.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项目投资国政府对供煤作出担保,覆盖燃煤供应短缺风险。

第二,在建设期应加强对总承包商的管理,通过EPC合同的约束对风险进行合理分配,并对机组性能、质量等各方面考核,保证所有设备满足参数要求,可用承包商的履约保证来限制转移风险。

第三,通过谈判确定一个长期的照付不议的合同。

2.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选择有经验的运营商,使用强有力的运营或管理规划,并在运营合同明确设备运行参数考核要求及奖惩机制。同时,与运营商签订运维费用包干合同,固定价格或固定收费。还可以通过设置资产保险来转移风险。

3  销售与收入风险

3.1 风险点

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销售收入对项目公司现金流影响巨大,连带影响项目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相关的履约能力。风险表现为:①市场销纳风险;②电费回收风险;③政府管制导致的经营困难。

3.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项目采用“多部制”电价模式,容量电费采用“或取或付”模式,股东回报及贷款偿还不受电厂调度及电力销纳空间的影响;

第二,通过政府担保协议等合同安排,项目所在国政府对购电方的电费支付义务提供担保。

3.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项目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或MIGA购买海外投资政治险,担保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违约事件,从而形成电费足额回收闭环机制。

4  金融风险

4.1 风险点

项目控制能力以外的金融因素对项目存在潜在影响,对项目公司和贷款人都是风险。这些因素包括:①汇率的变化;②利率;③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能源供应和原材料;④通货膨胀;⑤项目所在国政府的金融管制。

4.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运维电费与实际运行年通胀系数挂钩,可规避通货膨胀风险。

第二,燃料电费采用合同热耗包干制,在发电单位热耗达到合同热耗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燃料成本的完全传递。

第三,政府担保协议中设置对政府金融管制的约束条款来规避此类风险。

第四,签订美元贷款合同,使得项目收入币种与贷款偿还币种保持一致,规避还款风险。

4.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第一,签订EPC美元固定价格合同,防止建设期间汇率波动造成建设成本上升。

第二,签订固定利率贷款合同或采用利率互换,防止还款期间的利率波动风险。

第三,采用货币互换、商品远期或期货合约等方式,防止贷款协议或煤炭供应协议的汇率波动风险。

第四,BOT公司将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或MIGA购买海外投资政治险,担保外汇管制等金融风险。

5  政治和法律风险

5.1 风险点

政治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现有税收、产权、外汇法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管制政策发生变化,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②没收、征用或国有化项目设备;③政府的许可、批准或其他同意事项不能及时落实、不能得到或持续;④对利润返还和利息支付的限制;⑤战争、革命或政治暴乱将影响项目绩效;⑥本币贬值导致股息价值降低。

5.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BOT合同设置“法律变更”条款,消除税收、产权、外汇等法规政策不利变化的影响。

第二,政府事件视为不可抗力,设立赔偿条款进行规避。

5.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BOT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或MIGA购买全面的政治风险担保。

6  环境和社会风险

6.1 风险点

环境社会风险是指项目没有遵循政府部门指定的环境和拆迁的标准或规则。不遵守这些标准和规则,一般会导致公众的抗议、项目厌恶、诉讼、或收到付款或刑罚,从而增加项目的成本支出,引起贷款人更多的关注。

6.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聘请有资质、国际认可的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第二,严格按照当地环境标准和要求来设计方案。就项目的环境和社会评估报告获得了项目所在国政府签发的许可证。

6.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第一,严格按照项目所在国当地的环境标准和要求进行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准备一个针对环评影响评估中关注事项采取的风险缓释的措施及应对,成本由项目公司来支付。

7  不可抗力风险

7.1 风险点

不可抗力风险是潜在的、合同所影响的经济主体不能理想控制的外部事件(一般包括自然灾害和政府事件等),而且该事件也不能通过好的行业实践或实施合理的技能或判断来避免。

7.2 建议优先采取的应对措施

可通过BOT合同将不可抗力事件分为非政府不可抗力和政府事件两大类。非政府不可抗力包括项目所在国境外/不是由项目所在国引起的战争、禁运,项目所在国境外的罢工,天灾等事件;政府事件包括项目所在国境内发生/由项目所在国引起的战争、禁运,项目所在国境内的罢工,各种政府批准的变更,司法行为终止项目合同,国有化/控制资产、法律变更、项目关键合同方不能履约(过失/遭受非政府不可抗力事件)。

在以上基础上,通过专业法律顾问,在BOT、PPA、EPC和CSA中明确设置专门条款,明确各种不可抗力事件下的项目所在国赔偿责任,以及无法修复情况下项目所在国购买电厂的义务。

7.3 其他防范措施及建议

BOT公司采取保险的方式将非政府不可抗力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总之,风险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谁能更好地控制风险且对项目产生最大整体利益则将风险分配给谁,各种风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相关转换。只有全面、清晰的认识风险,并采取适当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投资者才可能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振坤.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J].厦门大学,2009.

[2]王艳平.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設中的应用及风险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美)卡恩(Khan,M.F.K.),(美)帕若(Parra,R.J.)著.大项目融资[M].朱咏等译.清华大学,2005.

[4]覃山力.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模式和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4,33(22):100-101.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