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网络的IPD模式实施阻碍因素分析

2019-01-11李含章

价值工程 2019年36期
关键词:参与方问卷节点

李含章

摘要:项目综合交付模式(IPD)被认为能显著提升项目绩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阻碍因素。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IPD模式的37个阻碍因素。其次,运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阻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建立阻碍因素的社会网络模型。结果显示BIM技术能力不足、参与方协同性不足等因素在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根据因子分析和社会网络模型的结果,从多个角度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促成IPD项目的真正落地。

Abstract: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IPD) is considere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project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P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papers, this paper sorts out 37 obstacles to IP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the obstacle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ocial network model of IPD obstacle factors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nt's poor BIM technical ability, and the participants' lack of coordin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in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factor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model, this paper gives some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IPD project.

关键詞:综合交付模式;阻碍因素;因子分析;社会网络模型

Key words: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barriers;factorial analysis;social network model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6-0033-04

0  引言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逐渐增加,在传统的交付模式下,成本超支、质量低下、工程延期交付的问题日益显著。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业主对当前的交付模式不满意,并希望采用全新的交付模式。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交付模式下,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且试图最大化其个人利益,参与方之间通常是对立而非合作关系,承包商的创新和合作意识不强。

强调参与方间合作的集成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模式被认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IPD模式可以克服现有项目交付模式的不足,优化项目的组织关系及合作程度,例如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变更单的数量等。虽然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表明IPD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但是现在IPD模式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应用IPD进行项目建设的案例还比较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IPD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障碍,因此,深入研究IPD模式的主要障碍因素,对于IPD模式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IPD模式应用阻碍因素的识别

1.1 历史文献回顾

学者对于IPD模式实施的阻碍因素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信任障碍、责任承担障碍、激励障碍、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障碍是IPD模式的主要应用障碍。此外,IPD项目的成功实施通常需要与BIM等技术进行结合,而高昂的新技术学习成本、全新的沟通组织方式也制约了IPD项目的落地。同时,由于IPD是一种全新的交付模式,因而缺乏教育以及对IPD模式不够熟悉也成为了关键阻碍因素。在公共项目中,严格的招标规定是阻碍公共项目采用IPD模式的主要阻碍因素(如最低价中标等)[1]-[3]。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定性的案例分析,缺乏更为深入的量化研究,尤其缺乏对于这些阻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有必要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IPD模式阻碍因素间的相关性及其结构特征。因此,本文在对IPD模式阻碍因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接着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得出阻碍因素间的社会网络模型,以实现阻碍因素的结构化分析。

1.2 IPD模式实施的阻碍因素识别

本文主要通过学术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IPD模式的主要阻碍因素。具体而言,在Web of science和EI数据库中以“IPD”、 “obstacle”、 “challenge”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以“IPD”、“项目集成交付模式”、“阻碍因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将搜索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文献内容的仔细分析,最终得到37个阻碍因素。如表1所示。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问卷设计

主要基于文章1.2节的因素识别的结果,作者通过问卷设计对上述阻碍因素进一步分析。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信息的调查,主要考察受访者的工程实践经验、对IPD模式是否了解等;第二部分内容是对阻碍因素的调查,量表的设计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问卷填写人员根据其个人理解对每一项因素打分,分数越高,表明该因素对IPD模式实施的阻碍程度越高。

2.2 问卷发放及收集

问卷主要针对工程领域的从业/研究人员进行发放,其中部分受访者有过一定的IPD研究或实践经验。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2.6%。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64.0%。

3  IPD模式阻碍因素的因子分析

3.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可以衡量出问卷的可靠性、稳定程度与结果一致性。问卷的信度越高,表明问卷测量结果越可信。采用Cronbach α系数法衡量信度,结果表明问卷的总体Cronbach's系数为0.963,各项的CITC值均大于0.5,阻碍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佳。

效度(Validity)反映了量表测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采用KMO计算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方法检验建构效度。结果显示KMO值为0.862,P值<0.05,通过效度检验,可以进行后续因子分析。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对阻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的方法采用主成分方法,因子旋转方法采用最大变异法,抽取因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当特征值小于1时停止因子抽取。

结果显示,阻碍因素的37个题项共抽取7个因子,因子的特征根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67.155%,题项的因子荷载量均在0.400以上,表示抽取出的7个共同因子可以有效反映37个指标变量。阻碍因素的旋转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其中,因子1包含风险分担障碍、参与方IPD项目经验不足等9个因素,反映了我国整体外部工程环境落后,导致IPD模式在利益协调等方面存在空白,可以将其命名为外部环境阻碍因子。

因子2包含缺乏标准示范合同、组织结构复杂等7个因素。反映了IPD模式的实施在项目早期准备时合同与组织方面的不足,可命名为项目早期准备阻碍因子。

因子3包含了缺乏精益建设的理念、对IPD模式缺乏了解、参与方间缺乏信任、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这这4个因素,反映了理念方面的不足,可以命名为理念阻碍因子。

因子4包含了缺乏激励机制、参与方目标不一致等6个因素。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方之间相互防范、难以公开透明的交流,可命名为沟通交流阻碍因子。

因子5包含了BIM软件不能满足需求、对新技术不信任、BIM模型整合障碍等6个因素。反映了BIM技术方面的不足,可命名为BIM与新技术阻碍因子。

因子6包含了项目目标过于复杂、管理能力不足、对新工作流程不熟悉,这反映了IPD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水平低下,可命名为项目管理水平阻碍因子。

因子7包含了参与方道德风险、参与方协同性不足,这两个因子体现了参与方合作时面临的困难不足,可命名为合作阻碍因子。

4  构建社会网络模型

上述因子分析对IPD项目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归类,最终形成了7大阻碍因子。但是,这37个阻碍因素即使不属于同一类因子,也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因素间的相关性。将阻碍因素看作网络节点,阻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视为网络的边,构建社会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的科学,常被用于研究因素间的相关关系[4],其用于阻碍因素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探究阻碍因素的连锁影响,弥补因子分析的不足。

4.1 网络模型建立

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运算,得到了37个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而确定网络中的节点及连接边的关系,限于篇幅相关系数矩阵在此不做展示。由于相关系数矩阵中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即每个因素间都有相关性,为了重点分析较强的相关性,采用二值法转换的方式简化网络模型。截断值设为0.47,即相关系数大于0.47的视为1(有相关性),小于0.47的视为0(无相关性)。借助社会网络可视化软件Ucinet 6.0,建立IPD模式阻碍因素的社会网络模型,这是一个无向加权网络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4.2 模型結构分析

该网络模型的密度为0.31,网络密度适中。对该网络模型可进行拓扑分析。

利用UCINET软件计算网络的全局聚集系数值为0.517,显示各点连接有一定的紧密性。计算节点间平均距离为1.845,节点之间的互通性较好。网络间的绝大多数节点通过3条以内的路径即可相互产生影响。体现出阻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较大。

4.2.1 中心度分析

中心度是衡量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联系数的指标。一般而言,一个节点的中心度越大,意味着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中心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节点i于其他g-1个节点联系的数量。一般而言,节点的度中心性受网络规模的影响较大,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可以用相对中心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该网络中相对中心度前10的阻碍因素如表3。

在37个因素中,BIM技术能力不足的中心度最大。这既反映出BIM技术在IPD模式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角色。责任划分不明晰的相对中心度同样较大,IPD模式下各参与方组成一个整体,签订单一合同,很有可能因为合同的不完备而导致内部分工不畅,责任划分不清,参与方互相推诿,导致利益分配等障碍出现。IPD项目应用不成熟的中心度同样较大,这是因为IPD模式在实践中应用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案例,既会导致人们对这一模式不信任,又会导致参与方缺乏经验,同时政府也难以立法支持IPD项目。这3个因素分别属于3类阻碍因子,反映了IPD模式所面临的不同方面的阻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2.2 中间中心性分析

中间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表示节点对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控制程度,是揭示节点或边中介作用的指标。中间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往往起到关键的中介和沟通桥梁作用,若失去该点,则其他点之间往往会失去联系。中间中心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节点s和t之间的最短路径经过节点v的数量,?鄣st表示节点s和t之间最短路径的数量。

经计算,该网络中间中心性前10的因素如表4。

参与方BIM技术能力不足中间中心性同样最大,反映了该因素传导性同样很强。与中心度不同的是,参与方协同性不足、缺乏惩罚机制有较大的中间中心性,说明这两个阻碍因素具有较强的传导作用。若参与方互不熟悉,势必对协同性要求高,而若协同性不足,又会导致沟通不畅、BIM软件难以整合等问题,这体现了该因素的传导作用。另外,当项目参与方有道德风险且互相不了解时,就需要相应的惩罚机制对参与方进行约束,若缺乏惩罚机制,参与方出于自身保护的目的,倾向于拒绝提供相关内部信息,导致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设立合理的惩罚机制,有利于IPD模式的实施。

5  促进IPD模式实施的管理建议

根据及因子分析网络分析的结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提高参与方的BIM技术能力

从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拓扑分析结果来看,BIM技术能力不足在阻碍因素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间度和中间中心性都是最高的,意味着这一阻碍因素在网络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既与其它因素联系紧密,又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BIM技术在IPD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序任务的安排、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工作等等的实现都离不开BIM技术。IPD模式下,不仅是承包商、设计方需要提高BIM技术能力,业主、分包商、后续设施运营团队的技术能力同样需要提高等等。如果出现某一方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整体项目的失败。

5.2 增强参与方间合作沟通能力

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性不足、责任划分不明晰、缺乏有效沟通方式等阻碍因素在网络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这些阻碍因素属于沟通交流阻碍和合作阻碍,集中体现了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合作沟通能力不足。提高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水平,既能充分发挥IPD的优势,又可以有效避免其它阻碍因素的出现。

5.3 完善制度设计

由于IPD项目在我国的应用尚属初级阶段,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例如,惩罚机制、激励机制、收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等,而在政府及行业层面,相关保险产品、招投标模式的设计还有空白,这些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产生的阻碍因素在网络中的地位同样较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参与方的自我保護意识增强等问题,不利于项目的合作与沟通,这与IPD模式的理念不符。因此,制定并出台一系列专门针对IPD模式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5.4 注重外部激励以促进IPD模式的应用

IPD项目应用不成熟、参与方在IPD项目经验不足等阻碍因素,均属于因子分析中的外部环境阻碍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当业内积累了足够的IPD项目实施经验后,相关制度的出台将更加迅速科学。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创造鼓励IPD项目实施的工程环境,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并清除法律障碍。鉴于IPD项目良好的项目绩效与预期收益,业主应该主动寻求与承包商、供应商、设计方的合作,签订IPD模式合同,采用IPD模式完成项目。

6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IPD模式的37个阻碍因素,并对阻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提炼出7个因子。最后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建立了阻碍因素的社会网络模型。通过因子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给出提高BIM技术能力、增强参与方间合作沟通能力、完善制度设计、鼓励IPD模式的应用等措施建议。

由于IPD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应用还较少,因此本文仅回收了96份有效问卷。虽然问卷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但样本数量较少,使调查结果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同时本文构建的网络图为无向图,不能直接反应因素间的因果关系,难以深入研究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机理及传导机制,后续可尝试构建加权有向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连营,赵旭.工程项目IPD模式及其应用障碍[J].项目管理技术,2011(01):13-18.

[2]陈茜,杨建华,代莹.中国建筑业IPD实施阻碍因素分析[J].施工技术,2014(09):131-133.

[3]翟冰,李建波.IPD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与障碍[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41-42.

[4]郭永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7):68-74.

猜你喜欢

参与方问卷节点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问卷网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