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讨

2019-01-11张金平

学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

张金平

摘 要:除了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而初中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学天然具有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优势,体现着历史学科进行人文教育的价值,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爱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3-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016

历史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渗透与落实的程度如何,代表着历史教师的能力水平及职业责任感。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历史学科介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叙述了不同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学习伟大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精神。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解答历史问题,使他们心系国家的发展,养成优秀的品质。爱国精神是华夏文明的灵魂,是国家统一的伟大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民族传统里蕴含着团结统一与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我们应该延续这种精神,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深刻感悟英雄人物,使他们加强情感体验,深入挖掘历史内容中的爱国主义因素,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从而自然生出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人才济济,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及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值得我们骄傲,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着能够激发我们爱国热情的内容。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加深民族自豪感,树立自尊、自强与自信的精神,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自强不息,学习本领,建设祖国的信念。

二、培养学生诚信的优秀品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诚实守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言而无信的人肯定会受到大家的唾弃,而重信守诺的人必定会得到大家的尊重。某些不良的社会事件与不道德行为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个别诚信缺失的家长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更会造成冲击。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首先,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真实的本质。向学生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史官秉笔直书的故事,还有晋国太史董狐的故事,他们不惧权臣,真实记载历史;西汉的司马迁创作《史记》,敢于批评当时皇帝汉武帝的过失,这些都足以树立历史的威严,令人产生敬畏。其次,可列举历史事实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大量历史事实中寻求素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对维新派的出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分析事件结局与人物命运,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应该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一种默契,丧失了诚信,就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达到高度理解真诚互信。教师要做出诚信的榜样,对说过的话必须按时兑现。还可组织一些贴近生活的诚信教育辩论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说实话,办实事,诚信做人。

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国情,体会悠久的文化,并在其中融入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要使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有远大的理想,有社会担当,积极进取,学会如何为人做事,形成健康的心理与高尚的品格。责任心是为人处世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只有社会责任心强的人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要时刻注意教育学生富有自尊心并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与人交流时文明有礼,主动助人。初中历史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史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可运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代表“西安事变”中的不同的政治力量,并选出代表进行会议发言,通过这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课堂生动有趣,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价值观教育。例如可以采用辩论会、角色扮演、制作黑板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教师在實施这几种教学方式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价值观教育的培养就能够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实现。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时,就可让学生针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展开辩论,学生们在讨论中认识到仁人志士为改变国家命运的献身精神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又如在学习秦代相关内容时,可让学生对“秦朝的历史地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秦朝,加深对国家统一等价值观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制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黑板报,这种有益的充实教学的宣传方式能有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五、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时间持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与坚持。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能点到即止,要细心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历史学科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1).

[2] 孙海平.历史教育与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互渗性对策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