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童话特点 提升审美素养

2019-01-11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张猛将

小学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童话文本素养

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 张猛将

审美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个人素养,体现到学生的日常表现中,审美素养的具备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其对具体的审美作品有独到的认识和了解。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借助童话这一教学形式,发挥童话自身的特点。通过组织学生对童话文本语言的分析,创设相关故事情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挥童话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性作用,进而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其审美素养。

一、反复品味文本语言,提升审美素养

文本语言是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文本语言是童话基本内容的表现和表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反复品味文本语言,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得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很多文字性内容需要学生结合故事情境以及生活实际进行反复朗读,他们的相关审美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品味和学习时,教师应该组织反复性的阅读,进而使学生在每一次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和实际情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持续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某一童话故事的阅读时,对于第一次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默读的形式进行,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可以使学生初步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大概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第二遍阅读,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熟悉他们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对其发音进行练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理清童话故事的脉络结构。此时,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内容产生倦怠心理,为了使其保持较高的热情,教师应该创新阅读形式,多人合作的形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童话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段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具体的形式来完成阅读过程。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不同,收获的知识性内容、审美体验也有差异。

二、努力创设故事情境,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有相对应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故事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创设情境,完成具体知识的教学也是很多教师都会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童话的具体内容,并对其所传达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能够从童话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很多童话故事涉及具体的童话人物,而这些童话人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就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阻碍。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相关动画人物和情景地点展示给学生,进而再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有关某一动物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童话故事出现的动物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描绘,然后利用多媒体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具体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将这一形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将具体的人物代入到相关的情境中,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也有助于学生把单一的文字性内容转化成为具体的画面。除此之外,对于童话故事所发生的具体地点等情境的描绘,对推动学生理解也起到巨大的促进性作用。

三、丰富童话教学形式,提升审美素养

由于童话与其他的文本性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内容的限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童话教学更加生动,教师应该丰富童话教学形式,不再以单一的口头知识讲解为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文本性内容的教学主要有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文本内容、总结三个步骤。在童话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其审美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形式,在提升学生对于童话这一类型文本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审美素养有所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其内容和结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大多数童话都有具体的情节和故事发展脉络,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故事,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为具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对童话的故事情节以及这一具体故事所传达出的相关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素养会得到巩固。除此之外,其他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结合童话教学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是非常关键的。

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审美素养

能否更加直接地体会到文本性内容所传达出的情感,是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标准之一。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文本,都通过相关内容的描述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童话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很多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情感体验也不强,在具体童话的学习过程中,大多学习形式化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符合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要求。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对童话所传达出的情感方面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文本分析。除了对童话的整体结构和故事发展进行分析之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细节性的内容往往是作者进行情感表达的关键,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基于动作、语言描写来对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导向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整篇童话传达出的情感性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其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关键。由于学生的审美体现在众多方面,对于具体情感的把握以及情感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大部分童话所传达出的情感方面内容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督促学生完成具体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给予生活一定的启发。在具体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完成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由单一的教师讲述、学生接受为主。

【结语】 大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缺乏完备的审美素养,与其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有关,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由于童话具有其他教学内容不具备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有较强吸引力,在对文本性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反复阅读的形式,可以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而创设相关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情境演绎来完成情感体验也可以使学生对童话本身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其审美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童话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