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9-01-11江苏省昆山中学于广春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所学习题题目

江苏省昆山中学 于广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在逐步加深。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对提高教学质量做过很明确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知识弄懂了、学会了,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了,在兴趣的驱使下继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是高质量的教学。

一、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心理环境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教师和学生心理互动的环境。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现阶段,学校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建立一个学习高效率、师生和谐、学生积极的数学教学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种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调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心理,把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心态中的消极因素抑制、化解掉,塑造一个愉悦又富有探究的数学课堂氛围。例如:有学生偏科,心里总想着“不喜欢数学,不擅长学习数学”,那么教师要告诉学生,人的心理暗示在学习中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要积极暗示自己,反过来告诫自己,即“我非常喜欢数学,我很擅长学习数学”,这样每天不停地在心里想着,开心地去学习数学,会觉得学习数学越来越容易。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先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使学生从心里愿意学习数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要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制造课堂教学中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时,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学科,要通过平时上课分析题目、探究知识、精确计算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提高数学的核心素养。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构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有效。那么,怎样的数学课是扎实、有效的呢?要使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教师就必须上出高质量的课。为此,教师应明确数学高质量课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积累数学教学经验,培养数学教学能力,提高驾驭数学课堂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研究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研究的是如何完成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如何安排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应用和选择本章节的教学策略,调查表明,教师解决好学生“怎么学”、本节内容“为什么教”的问题,比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更能提高教学质量。衡量一堂高质量课的重要尺度是教师上课之前和上课后学生是否有变化及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高质量的课就应当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能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会与教师的预设有不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时会提出出乎预料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情况做出调整,抛开预设教案,解读学生的思维,并掌控课堂教学。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效用

有效的数学问题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课堂上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关键,数学课堂上的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同时,教师课堂上的问题要精,一节好课也不可以有过多的问题。有效的数学问题是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引发学生动脑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促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潮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的练习题

1.依据数学教学多维目标,精选数学课堂习题

市面上的数学题有很多,要提高学生习题的质量,教师要精心挑选。高中数学课堂习题首选教科书中的习题,教科书上的习题是专家们按照知识体系、学生能力编排的,是非常好的题目,学生必须要掌握。其次可以在中学数学学科网、数学课外参考书、各类数学报刊以及教师根据历届学生的高频错题编制的学生“错题档案”中精选习题穿插在学生的课堂习题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内容,有效地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

2.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精选数学课后作业

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每天的课后作业要做到: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每个学生通过做当天的作业能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解题能力有所发展。教师在编排课后作业时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度设计,第一个梯度设计基本的数学题目,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第二个梯度设计综合性数学题目,加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第三个梯度设计创造性的数学题目,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活用。按照这三个梯度设计的作业,做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所学知识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会受益匪浅。

三、高中数学的评价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应该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质量要求,促进学生在高中不同学习阶段达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平日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要开发合理的数学评价工具,做到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使教师改进平日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以测试为中心,认真分析总结

平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每次测试后的分析,每次的测试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的考验,所以每次的测试结果都应该充分重视,认真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列清单,让学生对照清单去分析。例如:1.本次测试和班级平均分的分差,分差可以反映学生这阶段的学习是否进步;2.本次测试中哪些题失分了?失分的题目分别考查了哪些知识点?3.本次测试过程中,自己的状态如何?测试时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但是过分紧张会影响自己发挥实力;4.测试中是否有题目做了很长时间?做了很长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说明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分析出这样的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5.调整上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做好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教师让学生每次测试后都这样分析,督促学生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到:由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向探究数学知识转变;教学过程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学中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课堂教学中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中由研究教师课堂上“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转变。数学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学教学方式,教师要观察学生本节课学习数学的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所学知识的态度是否积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等。只要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坚持做一个有心人,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课堂上将会使学生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所学习题题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抓住习题深探索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非所学
非所学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