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2019-01-11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张冬梅

小学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导图文本阅读教学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张冬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在教学时,应能够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实情,巧妙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读写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相连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后来随着其应用的广泛性,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教师在教学时,巧妙地将思维导图与教材相融合,逐渐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其实,在人的大脑中,右脑主要是主控人的空间、图像、颜色、整体思维等潜在的能力;而左脑更侧重于对人的顺序、逻辑、文字等能力的发挥。而思维导图则是以全脑为基础,按照大脑自身运行的规律进行思维,充分将左脑和右脑调动起来,从而让人的整个大脑在语言、动作、记忆等方面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与发挥。就是将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巧妙的整合,进而充分地调动人的左右脑。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因为阅读教学的材料是较为广泛的,需要学生能够善于进行积累。同时,随着学生年龄段不断增长,他们的阅读量也是在不断增加,教师阅读教学难度也在增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需要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果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能够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则很容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阅读教学变得更高效。教师将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为具体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与广度。

教师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一目了然。手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便捷的,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不仅有利于调起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以图解文。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是一个阅读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现在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更侧重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组与构建”,这样便要求学生能够对整组的课文有较好的整体把握能力。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文本的重点与难点做到提前预知。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让他们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明确教学的训练点,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整体的认识。

比如,教师还可以将思维导图分为课前预习提问、课堂进行解疑、课后知识拓展巩固等板块。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文章的作者、故事背景等,再根据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故事的大概情节,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预习图表。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小女孩儿擦火柴时的内心活动有更为深入的体会,并且能够明白“即便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但我们都要拥有一颗坚强无比的心,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的困难,迎来光明。”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让他们能够从故事的作者、主人公、故事的具体情节、读后的感受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出一张思维导图。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参与度也被提高。每个学生都是发言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自行设计相关的课后练习,既可以是有关课文的主体阅读笔记,也可以是群文阅读的推荐。此外,当学生在遇到逻辑思维性较强文章时,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此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于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灌输,课堂模式较为单一。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被激发,阅读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与吃透,则往往是被忽略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思维导图就是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对较为新鲜的事物,他们更容易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所要阅读的相关内容绘制在一张图表上。同时让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在思维导图上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建构是按照网络的建构形成的。因此,思维导图的不同形状的图形,更有利于将人的这种记忆相联系,从而促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协同发展。

3.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在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不仅有利于让学生能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框架与结构,真正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善于结合教材,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相关单元的整合,并且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提取相关的信息,寻找绘制的规律。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把握,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

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想真正利用好思维导图,还要能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如何进行利用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训练也是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能够在教学时及时调整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让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为深入透彻的思考,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下,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一定会有显著的效果。教学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教师的教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

猜你喜欢

导图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