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体话神话
——浅谈部编教材神话单元的教学策略

2019-01-1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孙雅丽

小学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女娲神话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 孙雅丽

部编教材的编写注重小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是在语文实践中将语文要素的学习与阅读、理解、感悟相链接,以提高综合能力。教材选编的文体中有生动有趣的童话、寓意深刻的寓言、节奏鲜明的现代诗歌,以及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的神话故事等。不同的文体要针对不同的目标,依“体”而教,因“体”施教,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其中以神话为主题的单元,单元导语“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即点明了神话的来源,在人类早期有限的认知中,对于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只能运用想象来解释,由此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都让神话充满了魅力,也是课堂上值得细细品读的重要部分。

一、从神话故事出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神话基于人类的生活实际,用看不见的想象编写美好的故事,解释人类想要探寻的真相。盘古开天辟地背后可能是我们的先民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看着灿烂的星空百思不得其解时,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对创世英雄的崇拜。这样的神话必然包含起因、经过、结果等故事要素,是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范本。

统编教材在的内容根据学情呈现出了阶梯性的安排。在第一学段,《大禹治水》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梗概,学习复述故事;《羿射九日》利用表格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求学生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初步锻炼了对故事层次的划分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一篇文章通常由基本字词组成,从中提取核心词句,能帮助学生板块梳理故事主线,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如《盘古开天地》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初读课文时,学生可借助重点词句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如盘古醒来前“宇宙混沌一片”,醒来后用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天地分开后“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和地之间”,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此脉络清晰,也能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加明确。

在此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训练概括能力,为讲好故事搭建支架。课文也巧妙设计了相应的连环画,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连环画,从课文文本中筛选词语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故事情节,如: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

二、从神话角色出发,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神话世界中,主要神话角色大多象征着崇高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形象鲜明,是正义的化身。神话英雄们往往置身于困境中,在困境中的不断斗争展现出来的毫不屈服、顽强奋斗、敢于抗争、勇于承担的美德,寄托着人类对正义的向往,对神和非凡力量的崇拜。

细读文本,融入朗读,感受人物的独特形象是神话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甘愿牺牲、矢志不渝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和动作中。当火神赫淮斯托斯劝告他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时,普罗米修斯的表现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回答的内容是“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这样的反问句式和“我可以……但决不会……更不会……”这样的递进句式,其中包含的就是普罗米修斯英勇无畏、坚定执着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味,逐步融入感情,进入神话世界,多维感受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神话故事情节生动,在详略得当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塑造饱满的英雄形象,对其中简略的情节,学生可以通过补充留白的方式,发挥想象力,丰富故事内容。如《女娲补天》中,以“女娲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一句概括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联系上文,当时天上破了一个大窟窿,地上裂开深沟,洪水肆虐,猛兽横行,世界混乱而恐怖,面对这些,女娲寻找石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又会如何解决?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去填补原文中没有的空白,更深入地感受女娲甘于奉献、智慧勇敢的美好形象。

三、从语言出发,感受想象的神奇

神话文本语言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是学生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的有效范本。学生在神话语境中体味语言,感受用词用语的巧妙,能为提升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做好铺垫。

如《盘古开天地》中的“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方面这样夸张的词语更凸显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进一步刻画了创世英雄的伟大形象。《普罗米修斯》中,“死死地”、“高高的”描绘出了普罗米修斯所处环境的恶劣,教师朗读读出重音,再现情境,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凶恶的鹫鹰不断啄食他的肝脏,一到晚上,肝脏就重新长出来的故事情节不可思议,进一步刻画了他矢志不渝、绝不屈服的人物形象。

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神话的核心是“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他们超越现实经验的天马行空。对于我们来说,神话的“神”在于其夸张大胆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指明这一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神话是虚构的,并非真实的故事。

四、从阅读出发,实现“篇”“本”联动

吕叔湘先生倡导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课程改革后的统编教材即体现了这个阅读意识,教材课文减少了,阅读量却增加了,这体现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两个阅读栏目的增加,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

四上的神话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拓展延伸了神话文本,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神话、感受神话。从阅读出发,在单元课文学习中提前铺垫,由“篇”到“本”,将阅读实效化,同时也是阅读“1+X”的做法。课本中的《盘古开天地》选作课文时有所改动,由袁珂整理。在上本课时,笔者在课堂上拓展了本课的文言版原文。学生学习完本文,再读文言,两相对照,更能在原文中体会到神话的魅力,原文最后有“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一说,将人类的诞生和盘古的献身相联系,教师再布置学生回去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一书,在书中寻找人类诞生的故事。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女娲造人》和《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分别讲述了女娲捏泥造人、伏羲和女娲结合繁衍人类的故事,从中体会神奇的想象,也让学生认识到神话本身是虚构的故事,是超越经验的想象。

由“篇”到“本”,在“快乐读书吧”栏目前,学生已由《中国神话传说》完成整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整体性较强的篇章性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完成人物关系图,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我最喜欢的中国神话人物”,复述故事,说一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到神奇,迁移运用单元课文中学习到的神话品读方法。

温儒敏先生说,成功的语文课,是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在这样的铺垫和互动中,神话对于学生已不再遥远,此时,教师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并建议学生回顾三年级学习的批注方法,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感到神奇的地方做批注,再做讨论和分享,将阅读活动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曹忠华先生对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的三个基本目标予以定位:“语言教育和培养语感;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培养;认识人类,构建健全的人性。”立足文体话神话,抓住神话固有的特点,把握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够引领学生去经历神奇的想象,在学习中与古人相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同时发展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女娲神话
爱情神话
我的书屋,我的梦1
女娲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女娲造人与补天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女娲造人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