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019-01-11江苏省启东市大丰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学生

江苏省启东市大丰小学 陈 涛

俗话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可见,人的双耳既能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感受能力。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际,属于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原动力,不管是歌唱家的演唱,还是作曲家的乐谱创作,其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来实现,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践行:

一、因材施教,唤起学生鉴赏音乐的激情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孪生姐妹也不例外,不同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评判结果。因此,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鉴赏水平精心选择相应的鉴赏对象,否则,就不能唤起学生鉴赏音乐的激情,如让事业上遭受挫折的人聆听摇滚乐,让儿童少年聆听京韵大鼓,让成年男女聆听童话歌曲,显然事业上遭受挫折的人会忐忑不安,儿童少年恰似吃了闭门羹,成年男女也会嗤之以鼻。因此,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上,我们应把握两大环节:

首先,让学生乐于接纳相应的音乐题材,并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诱发他们对鉴赏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正如俗话说:“环境创造人。”实践也证明了一个真谛:一个小提琴演奏者往往在台上要比在台下拉得好,合伴演奏远比一个人单独拉得好。从某种角度而言,激情来自于演奏者本身的音乐原动力,是乐器与演奏者合一的共同创造。

其次,合理选择鉴赏音乐的地理位置,千万不要让学生在鉴赏一首曲子时一直原地不动。

例如:在高年级学生鉴赏吴金黛的《森林狂想曲》时,笔者拿着录音机带着学生走到学校的花园里鉴赏,他们面对矗立于校门口的两棵松柏、教学楼左边潺潺流水的小河、鸟语花香的小竹林以及一些昆虫的细语,心中荡起了鉴赏这一优美作品的亢奋涟漪,不仅全方位感悟作品中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不同效果,而且通过热烈讨论,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心境,鉴赏水平稳步提升。

二、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也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听众。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至关重要,只有学会聆听,他们才能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轻松飞入音乐艺术的星空,圆满完成鉴赏任务。可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是鉴赏音乐的前提,具体应该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教师务必端正教态,力争对学生做到亲切自然,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音乐作品的主旨和表演者深厚的造诣。

其二,不断优化音乐鉴赏课上学生的行为规范,既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又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伴随节奏,触类旁通:在音乐鉴赏课上,除了督促学生用耳朵聆听以外,还要伴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踩准节奏或者直接舞动身体,从而真正享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借助挂图,立竿见影:学生闭上双眼静心听美妙的音乐,容易产生一些奇妙的感想,但通过直观教学的手段辅助性鉴赏音乐,鉴赏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鉴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之前,先拿出五幅月光图,许多学生心旷神怡,并在画面的冲击下聚精会神地聆听这首作品,鉴赏效果喜人。

划定时间,专门聆听:四十分钟的鉴赏时间短暂,教师对教学环节必须进行合理把握,尤其要安排十分钟的“聆听空间”,激励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联想,但一定要禁止各种噪音的发生,一旦发现个别学生出现异常的声音,教师可以用眼神予以示意性提醒。唯有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逐步形成一种默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动静结合,事半功倍: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在音乐鉴赏课上喜欢有所表示,常常会出现的随乐舞动现象,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教师应秉承“动静结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任务性动作,让学生在鉴赏音乐时,合理应用手势、表情、律动等手段有条不紊地动起来。

例如:学生在鉴赏苏联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时,笔者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踮脚跳一跳,从而轻松地感受天鹅的魅力。

三、挖掘潜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听觉经验

小学生的鉴赏潜能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一定要存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多听”“多学”“多思”的策略,不断丰富学生的听觉经验。

1.多听——拓宽知识视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古人提出的至理名言,这虽然阐述了学诗的重要性,但蕴含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小学生鉴赏音乐也有如此的道理,他们听的音乐越多,越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一般来说,音乐实践活动都以音乐的听觉感受为基础的,但感受音乐的魅力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其中“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学生只有广泛聆听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和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才能深层次理解作品的主旨,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当让学生欣赏完教材里的乐曲后,我们还要积极引导他们鉴赏相应的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以达到培养乐感的目的。

譬如:为了让孩子“多听”,笔者在执教六年级学生的一堂音乐鉴赏课上,先让学生聆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然后开展了“找一找好朋友”的小游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相似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说出充分的理由,许多学生茅塞顿开,感悟能力同步提升。

2.多学——开发学生智力

鉴赏音乐的本质就是一种感性体验活动,貌似与理性、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没有直接关系,但音乐鉴赏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准,而小学生在鉴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学”的策略:一是多学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知识,不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二是多学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既要掌握乐理知识,又要感悟音乐学知识;三是不断丰富学生的技能知识,激励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演唱、演奏方面的技能,不图求精,只要能直接参与音乐的演唱、演奏活动就达到了目的;四是多学美学、哲学、人生阅历、宗教思想以及生活体验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有所获。

3.多思——培养创新能力

“多想”的核心主要指学生在鉴赏音乐时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每当听完一首新的乐曲时,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才能从内心深处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

童心犹如羽翼未丰的燕子,有待于大家的精心哺育;童心恰似一张白纸,有待于人们的细心描绘;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实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学生音乐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聪明的学生等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