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学困生的任务型教学

2019-01-1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胡亚萍

小学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分层学困生数学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 胡亚萍

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定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程序优化的结合体。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行为有调控约束功能,可以减少教师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归纳一下大致分为三类。

1.智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的平均水平。他们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较弱,对于知识结构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学习数学的方式过于死板,成绩远不如别的学生,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状态。

2.动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由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但由于个人疾病、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以及交友不当等原因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没有目标,不够坚定,心态容易被动摇,导致学习困难。

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将每一个教学环节转变为,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让每一项教学任务都分别贴近不同层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各得其所,得以胜利完成任务,立足数学知识的基本点,抓住落实任务的训练点,把握知识升华的提升点。笔者通过两年的基于数学学困生任务型教学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变了教法:分层教学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根本的追求之一。分层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也是任务型数学课堂的完美体现。教学时主要做好练习分层,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巩固手段。在分层教学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数学练习。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练习安排上,往往让全班学生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做同样的题。结果是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不利于学生(上接30页)个性发展。分层练习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每堂数学课上,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A级,基本题,模仿性练习,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提高题,发展性练习,为中等和中等以上学习水平学生设计的练习题;C级,深化题,创造性练习,为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设计的练习题。这类题目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但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思考、探索。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多关注在练习中有问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促使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经过两年的探究与实践,我们觉得以下做法能较好地完成分层教学。

1.异题分类,各得其“题”。根据实际,我们首先把练习进行分层,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基础题;第二类,变式题;第三类,拓展题。A层学生完成“基础题”,B层学生完成“基础题+变式题”,C层学生完成“变式题+拓展题”。当然,考虑到同一层次学生的差异及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中掌握情况的不同,这样的要求不是强制的,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习题重新组合练习。

2.同题分层,自主选“题”。即同一习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这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设计比较简便,练习要由浅入深,前一题是后一题的基础,各要求之间具有相连性,反馈讲解时各层学生都可以一起参与,便于操作。

案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练习设计:出示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如果在这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3)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剪了以后的周长跟原来相比,增加了多少?

请你自主选择问题进行解答,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这四个要求由易到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在学生自主选题时,我们采用的是“隐性分层”策略,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层次,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达不到分层练习的目的。所以分层练习时,教师的鼓励、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鼓励C层次学生有余力时做中层次习题,也要鼓励B层次学生有余力时做高层次习题,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变了学法:自主选学

基于数学学困生的任务型教学提倡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选择自己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任务时,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在小组中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在教学中我们更关注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学困生,做到从最细微处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以行动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努力搜寻切实可行的途径和策略来弥补如今新课改带来的不适合学困生学习的“不足”,进而打开学生积极的学习倾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基于数学学困生的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向上、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动脑意识,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不再抗拒,可以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民主和谐

1.提升教学理念,确立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与数学学困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任务中,通过师生间共同的讨论、合作和探究过程,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从侧面引导学生,故而带动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基础阶段逐渐发展到高层次,进一步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的关系,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任务型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重塑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其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思维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中的差异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独立的个体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构成者。

任务型数学课堂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给学困生更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真正起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让数学学困生在任务型课堂中也颇具生命色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3.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任务型教学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具体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去适合不同层次的具体学生,设计弹性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的学习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的余地。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内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最终实现“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无论教育怎样进行改革,我们都必须把教学研究和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只要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来驱除新课程带来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就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主动、生动的发展,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创新精神,最终教会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分层学困生数学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有趣的分层现象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雨林的分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