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让音乐课堂妙趣横生

2019-01-11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陆银飞

小学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乐曲多媒体音乐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 陆银飞

小学音乐课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应当基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让音乐课堂生动起来

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较少,如果课程内容同其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多,那么学生就难以完全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把课程内容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对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还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氛围,为学习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习过程充满生活气息。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来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在《春节序曲》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讲解乐曲相关的理论知识,必然会令学生感觉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乐曲的时候,结合生活的现实和乐曲表达的情绪,丰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在讲课实践中,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伊始,首先就春节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心目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或者自己的春节经历,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乐曲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以及事先的准备,将乐曲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同生活场景进行联系,譬如针对乐曲中的B 段主题,教师可以这样讲解: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程,汹涌的人潮朝着同一个目标赶去,那就是——家。在讲解乐曲第二部分的时候,则联系春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新的一年来临了,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大年,爸爸妈妈的红包里装着对孩子们无限的爱与期盼,孩子们一句句的新年好是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配合音乐旋律进行以生活化场景为内容的旁白,可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们去感受乐曲中洋溢着亲情和喜庆的生活趣味。

音乐本身是对生活的反映,任何音乐都饱含着对于生活的情怀和态度。只要教师善于抓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瞬间和场景,就能够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品味生活,使音乐课真正生动起来。

二、教学背景故事化,让音乐课堂活泼起来

小学音乐课文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或故事背景,在学习这类音乐知识的时候,教师积极引入相关的背景故事,以故事化的内容来丰富音乐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故事化的氛围中,完成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时,就相关的故事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提高自身讲故事的能力,在课堂上结合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用学生们喜爱的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故事讲好。《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剧及其电影版《音乐之声》的插曲,轻松活泼而又诙谐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以电影《音乐之声》作为歌曲的背景故事进行解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歌曲的欲望,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经典片段的方式,使看过电影的学生能够回忆起那些经典的场景,使没有看过电影的学生对于电影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也会激发学生课后去观看这部基于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的欲望。有了电影的故事化背景的铺垫,使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更加认真专注。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通过同步播放这首歌曲在《音乐之声》中的片段,木偶戏的诙谐场景配合歌曲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整个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倍增。

音乐背后的故事能够对音乐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渲染效果,巧妙利用这些背景故事是促进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之一,对实现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让音乐课堂丰富起来

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音乐课的教学手段也日益多元化,不仅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妙趣横生。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借助动画和图片等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直观易懂,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丰收之歌》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歌曲涉及的丰收主题,教师收集并整理了与此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很多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对于农村的丰收情景较为陌生,也就难以真切地体会到农民丰收的那种情绪和情感。把这些精选出来的图片和影像等多媒体内容,根据需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选择了丰收的农村景象,还选择了农作物从播种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农民耕种的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使其能够感悟到付出的辛劳,更深刻地体会丰收景象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歌曲旋律所传递出的信息和表达的意义。学生们通过这些多媒体素材,感受到了农村田野风光的优美,感悟到了丰收景象的美好。对于《丰收之歌》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歌曲本身,在对歌曲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从音乐相关素材的展示,器乐演奏的展示,音乐故事背景的呈现以及多媒体教案的显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真正使课堂五彩斑斓,使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兴致盎然。

四、教学形式趣味化,让音乐课堂快乐起来

小学音乐课程教材中包括很多适合表演和互动的歌曲和舞蹈,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采取游戏互动的趣味化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游戏。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认真设计并组织相关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把音乐融入游戏,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感悟音乐之美。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应当注意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和音乐教学的内容密切结合。在《彼得与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玩“抓狼游戏”。故事里面的每个动物均由特定的乐器来加以表现,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必须控制好特定乐器旋律与相应的动物角色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需要及时改变音乐音量的高低,譬如当鸭子登场之际,双簧管随之开始演奏;当小猫登场的时候,单簧管的声音要突出出来;当三支圆号一起奏响,就轮到狼登场了等等。教师随后可以根据各类小动物的形象,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故事内容加以讲解,然后分别播放四段旋律,请学生回答各自体现的是哪一种动物的形象,以及是哪一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乐器相关知识的讲授。最终,结合故事、游戏及声乐的重奏,以启发性的方式鼓励学生感悟各类乐器所具有的特色,使其完成对乐器的音色、音律和音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形式的趣味化有多种实现的途径,游戏、情景剧、角色扮演等都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知识,在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总之,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可以显著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背景的故事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及教学形式的趣味化,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音乐课堂快乐起来。

猜你喜欢

乐曲多媒体音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父与子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音乐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