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水藏海,生本在心
——浅析品德学科意识在课堂中的体现

2019-01-11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感性品德节水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 魏 菲

题记——人们常说“滴水藏海”。滴水虽小,但它有水神、水韵、水味,可以辉映世界。

儿童的生活,既是品德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对教材进行补充的主要教育资源。作为品德课程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明确品德课程应用来自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学内容,呈现儿童生活场景作为教学形式,用学习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程是为儿童生活服务的,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课程。

课程要回归儿童生活必须通过教学作为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品德课程的独家味道,一直是广大品德教师思考的问题。

如品德课——《从一滴水说起》,这节课虽然只是短短的40分钟,但教者的学科意识却无处不在。

一、教学设计从唯本走向用本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里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入”: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要深入,不能一看即过,而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事物了解透彻了。什么是“出”呢?出是在感性理解之上的理性提升。而品德学科的教学,正体现出“深入浅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入,即“入乎其内”,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材,形式为目标服务的目的了。

教材中的内容有两大块,分别是“没有水的日子”和“节约用水”,呈现的形式是案例、数字和图表。虽然看起来内容比较零散,却是教学的一条主线,从“没有水的日子”里感受水的重要,从而懂得要“节约用水”,很清晰,也很简单。如果我们就教材讲教材,会将教材跟学生的生活割裂开,势必造成课堂、生活两张皮的局面。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者对教材的解读融入了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如小水滴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你们最好、最亲密的朋友——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你的身体里65%都是水。如果你的体重是40 公斤,那么你的身体里大约就有25 公斤的水!”“每天,一个人大约需要7 公斤水来消化食物;一年大约需要1000 多公斤水来维护生命和健康。”“没有水,人不能哭泣,甚至不能看见东西!因为每分钟毛细血管要靠水润滑眼睛25 次。”

这些提示都跟学生的生活有关,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对小水滴的出场充满了兴趣。他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不时小声与同桌交流:“小水滴的话我在书上看到过!”“原来生活中不小心就用了这么多水!”“没吃的还能撑一撑,没有水就一点都撑不了啦!”……“从生活入手,认识水的重要”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言是心声,童言童语中,“水很重要”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伸手可及的事实。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危机现状,教材的呈现形式是数字和图表。这种单一的呈现形式,无法直达学生心灵,无法打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了“撕纸”的体验活动:将一张纸条看成地球水总量,请大家思考淡水资源占多少呢?四次撕纸之后,学生的表情由不以为然到渐渐凝重,最后心疼地喊着:“别撕了!”教师同时出示了大量直观的图片,特别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补充了西南大旱的照片。

活动让学生震撼,图片让学生动容,促使他们生成对节水的强烈情感;用教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调查交流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一边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一边是人们,甚至就是孩子自己毫不在意地浪费,形成鲜明对照,对学生的心灵及情感一次次的撞击。情感的储备、认知的深化,使学生有经历,有感悟,从而在学生心底烙上了“要节水”的意识,并产生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为冲动,于是教材编者的心、教师的心、学生的心,心心相通,“想节水妙招,做节水宣传”这一板块便顺应了学生的道德需求,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教学引领从感性走向理性

对于学生来说,有所触动,仅仅是感性体现,而有所思考,才能真正进行理性建构。课堂也是如此,它既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也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

课堂上,尽管有了之前的“撕纸”体验活动,但学生们听到“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四位”时,有的甚至长吁了一口气,不免乐观起来。教师随即出示了一幅幅西南大旱的照片,土地干涸,庄稼枯萎,农夫仰天长叹,连泥浆水都显得分外珍贵……孩子们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有的甚至难过地低下了头。在一段低缓的音乐中,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调,为学生讲述了一个“老牛为子求水”的真实故事。

直观的画面和教师感性的叙述,配上抒情的音乐,却像一记重锤,击打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为之震惊。中国水危机现状居然如此严重!但是,这震惊是直觉,虽震撼但不长久。德育不能只停留在感性经验、朴素感受的层面,而是要传递相应的价值观,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没有深刻的认识,感性只能是浅层次的。教师轻拨学生心弦,“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从点走向面,思索画面背后的因素,孩子们才可能真正感受到水资源的短缺及水的重要。促使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唤醒了学生节水的责任感。思维走向理性,影响不是瞬间,而是长久。

三、学习效益从课堂走向实际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的学习,架起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用课堂学习的成果,来面对真实生活,真正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之上,更要落实在学生的行为上,我们的教育时空不终结在下课铃打响之际,而要延伸在儿童生活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一个人不喝水最多能活几天?”引起学生兴趣,从生活走向课堂。要求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自己身边浪费水的现象,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交流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节水措施。这些浪费用水的现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对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反思,而节水措施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制定的,是学生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教学解决了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是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学生有了节水意识,不仅仅指导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会去影响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设计节水海报,张贴在班级里、校园中。走进社区,做节水志愿者,将节水知识、节水妙招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社区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将课堂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光辉,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教者关注了课程性质,突出了学科意识,关注了生活体验,能够以儿童的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生活的经历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触及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使行为得到培养,品德得以形成。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以今天的生活为点,为明天的生活服务”。

猜你喜欢

感性品德节水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