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2019-01-11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东铺头中心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东铺头中心小学 林 敏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学生的能力发展都得到了重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会对事物的美丑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反思,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开始注重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过去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中吸取优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富有生命力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教师新的挑战。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模块入手,针对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案与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使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达到课标要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当代小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1.家中的爱护与保护使其缺少独立能力

许多小学生在家中除了父母,更有隔代老人的疼爱与保护,由于这种过度的爱护,他们反而缺少了一些锻炼机会和实践基础,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易受各种信息的诱惑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其许多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这一阶段正有利于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以此来提高各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学生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心理。

3.缺乏理性认知,对事物缺乏判断力

小学生仍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仔细,对事物的判断不够准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形成独立人格。

4.创新动手能力增强,思维活跃

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当代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被充分培养,因此,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的表现思维活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鼓励与引导,继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借助这些学生来感染带动其他学生,促进集体共同进步。

二、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不足

1.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往往通过对课本进行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课时较少,教师也负责多个班级的课程,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起平等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课堂,教师很难将学生引领进入教学情境,无法运用情感艺术等教学方法帮助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2.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缺少以社会生活实际为依托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在校外的所见、所闻、所感也会给学生的知、情、意、行带来影响,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去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思考与判断。而目前许多校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受到制度、管理、课程安排等种种问题的限制,教师很难有机会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课堂上单纯的接受学问则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思辨能力。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发挥思辨能力的机会

在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对着书本的讲解或是按顺序机械地播放幻灯片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些不适应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和课堂要求了。如果采用相对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有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融入课堂,这就会导致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或是案例,课堂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与实力

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教师自身先具备这一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勇于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地适应新环境,接受新鲜事物与先进思想,在不断的学习中创新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逐渐投入实践,让学生与教师自身都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中发展和完善自我,师生共同学习成长。

2.提高课堂感染力,创设多种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融入情境中去。教师需要在这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既要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又要借机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整合,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对于当堂课堂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跟着一起进入情境,一起思考,从而达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一段案例,展示家长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或者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了解父母的一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和工作内容,在大家都受到感染,了解到父母的不易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既然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们是不是应该体谅家长,关心家长呢?那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表示对爸爸妈妈的感谢呢?在一系列的引导后,学生也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通过一些事情的了解,学生既培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思想水平也得到了升华。

3.教师抛出多种类型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而获取的知识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忆也会更加牢固。在小学生中,这样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思考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

例如一些多角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促进社会公德的提高,可以让学生试着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公民自身等多个角度去回答,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并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正反两方面都有道理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棵古树阻碍了道路修建,是该绕路还是该砍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绕路与砍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得失,学生在辩证地看待问题时,也就使自身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各种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学习能力,而在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强课堂内外对于学生的互动

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态度如何,受教师自身的影响很大。现在许多小学,除了班主任与主科课程教师以外,其他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和关心少之又少,这导致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很难出现。教师讲授课程不仅是在教书,也是在育人,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性质的特殊性,他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除了要求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掌握以外,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内心的成长与教师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师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双方平等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这门课程,使学生的学习状况达到教师预期的标准。

5.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一同参与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就以实际的社会生活为依托,走进出校门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才更能对学生产生教学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正好是课堂内容的补充和知识的运用,这是单纯的局限于教室里的课程所不具备的优点。在面对这些事件时,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理解与判断,他们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且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判断能力都有待引导与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又具有反复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参与社会实践才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在当代小学教育中,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有关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方面新的挑战和思考。在优秀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除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会使学生的其他方面得到提升,双方相得益彰。从前,只是简单地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传授的教学方法,逐渐在一些新型课程中展现出了不相适应的地方,而新的教学方法还仍然在探索。如何能够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都是现代教师需要逐步去探索和思考的地方。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我是小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