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言语生命”的生长点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邵汉华

小学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溪流王老师言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邵汉华

有幸走进王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生长的课堂,真实感受到马朝虎的散文《水》的情致、理趣、诗意在课堂中飘溢,笔者认为“言语生命”的生长是语文课堂效度评判的“度量衡”,“言语生命”的生长点是语文教学中真正应该逗留的风景,“言语生命”的成长是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言语生命”的生长是师生生命丰盈的可靠路径。

王老师课堂里的学生们是幸运的,因为学生们惬意地感受着帮助他们“言语生命”成长的甘霖的润泽,快意地享受着引领他们“言语生命”拔节的阳光的哺育。

笔者带着寻找“言语生命”的生长点的目的走进《水》这篇散文,走进马朝虎先生,走进王老师和学生们的《水》的课堂,很幸福地与文本、作者、王老师、学生们产生了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显然,寻找“言语生命”的生长点是笔者诊断《水》的课堂的入口。

一、想象移情是“言语生命”生长的翅膀

【案情】

1.师:老师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你就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老师特别想知道,你在雨中喊什么?除了文中描写的,你还想做什么?

哇,好痛快的一场雨啊!在雨中,除了大人、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在雨中,笔者仿佛看到了……还听到了……

2.师:想象一下从烈日下走进凉爽的空调房,你会舒服得怎样大叫?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言语生命”的养护首先是想象力的养护,在语文课堂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以己度人、设身处地”这种调动自身经验,结合对对象的了解,做合乎生活逻辑的延展,就是帮助学生们的“言语生命”生长的关键。

二、比较还原是“言语生命”生长的抓手

【案情1】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儿,下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那文中的雨带给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重点来看第一句。你注意到了哪些词语?从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动作代表了人的心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学生们雨中洗澡的心情怎样?谁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痛快的感觉?

从动词中还原缘于文本的心里话是文本品悟的有效方法,它会引领学生不断地走进文本的纵深,逐步增强“言语生命”的造血功能。

【案情2】

(1)倾注,像一条小溪流……

明明只是一勺水流下来,怎么能说是像一条小溪流一样倾注而下呢?

是啊,这一勺水带来的爽快与清凉,一点也不比一条小溪流逊色啊!

奇特的比喻,表现了对水的渴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这种特殊的感觉吧!

(2)滑过……滑过……滑过……

“倾注”,让你感觉水流得快还是慢?而“滑过了……滑过了……滑过了……”,下面还有省略号,此处省去很多字。你感觉水流得是快还是慢?

一勺水从头上浇下来,明明是快的,为什么要写得这么慢呢?

三个“滑过”,重复使用,作者把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都写出来了,所以感觉是那样慢,这叫细腻,这叫独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细细体味这每一秒舒服的感觉吧。

(3)吸吮……加快……

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吸吮”这个词?现在呢,谁在吸吮?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身体的干渴程度之深。

你什么时候血流会加快?缺水时,血管就像小溪里的水快要干了,流得快吗?现在有了水分,血管也像小溪流般,是那样——欢快,鲜活,流畅。

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夸张的想象,却给人一种真实、真切的感受:水带给人们全身每个细胞透彻的舒服。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特殊的感觉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要想达成语言生命的生长最基本的就是要培养这种“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能力,在已有经验、惯性思维与文本的冲突碰撞中,在矛盾、冲突的文本品悟中,通过比较,作者匠心独运的散文情致就了然于学生稚嫩的心田了。

三、策略渗透给“言语生命”生长的尊严

【案情】

师:我们在阅读一段话的时候,既要知道写了什么,也要关注它是怎么写的,尤其要注意一些特别的词语。

“授之以渔”,给学生一个品读策略的支点,学生品读文本就有了着落,不再战战兢兢,从内心深处萌生起“言说”的自由感和向往欲,让学生的言说有了安适的环境与底气。

【案情】

品读第四自然段环节中,教者按照比较——还原——策略渗透——想象的步骤层层推进,学生的朗读品悟就有了稳固的台阶,他们“拾级而上”,深情朗读里充满了与文本碰撞、共鸣的情感体验。

显然,品读的层递性很好地缓解体悟的“坡度”,给学生“言语生命”生长的信心与勇气。

四、呵护生成是“言语生命”生长的血脉

如: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什么呢?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是检验学生“言语生命”生长状况的契机,在此可让学生大胆表现课堂“习得”。教师们应小心呵护、用心关注学生的生成的“言语”。所谓“言为心声”,言语表达的变化与差异是心智长进的外化。

试想:对文本的品悟可以游离出教学预案吗?许多公开课堂里最难得一见的是——“新生成”“错误生成”,殊不知“游离预案”的“教学风光”更宜人。简言之,剖析原因就是很好的科研素材。为什么生成错误?是文本解读错误?抑或学习策略有失偏颇?还是教学预案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品读能力?这些都是课堂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向……

站在课堂诊断的层面,从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成长维度,笔者发现:想象移情是“言语生命”生长的翅膀,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建立在已有“智识”之基础上,适切而主动的移情体悟关乎“己”与“彼”之感的考量。因此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语生。

比较还原是“言语生命”生长的抓手,比较是产生“疑问”与“冲突”甚至“矛盾”的途径,而“疑问”“冲突”“矛盾”给了言语表达的动力与欲求。

策略渗透给“言语生命”生长的尊严,生命的姿态需要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理,更需要作为生命体的尊严,而“言语生命”的尊严是精神的挺拔,是文化的自信,在“施教”中施与策略就给了学生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也给了证明自我、完善自我的“言语生命”的可能。

呵护生成是“言语生命”生长的血脉。课堂生成是课堂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的关键机遇,更是施教的良好契机。在积极性思维碰撞下的课堂生成点就是学生“言语生命”的生成点,更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此时,课堂预设有时可以退居“二席”,面对“生成”,教者的敏感把握和适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小心地呵护是教者的教学艺术,用心地化解与融合彰显教者的施教素养。

王老师和学生们的《水》课堂是有效的,它给了笔者寻找、梳理、探索“言语生命”生长的机会,更坚定了语文课堂关注“言语生命”生长的方向。笔者将继续兴致勃勃地行走在追寻、探求“言语生命”生长的“朝圣路”上。

猜你喜欢

小溪流王老师言语
奇妙的旅行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溪流
有趣的动物
小溪流的歌(一)
小溪流的歌(二)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