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辟蹊径 趣味引领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019-01-11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吴阳芳

小学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字谜生字识字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 吴阳芳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其认识和使用是语文课堂必须实现的重要任务。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但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及认知特点,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成为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低年级课文一、二类字的学习中,不仅要在字形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强调字义的理解。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根据平时识字教学,我做出了一些思考: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其主动、轻松、有效地进行生字的学习。低年级孩子的年龄较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艳丽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字体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掌握了孩子的这一特点,那就要设计生动的课堂,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记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乏味的讲述、刻板的抄写只会增加学生的疲惫感,教学效果一般。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巧用多媒体,可以使枯燥抽象的识字教学显得比较生动、有趣、高效。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字义和字形结合,在PPT 中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字体标注,配上多媒体动画演示,用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呈现过程中还可以加上动听的声音,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把孩子们视线牢牢吸引住,在兴趣的驱使下,加强对汉字的印象,有效提高识字的效率。

2.以玩促学,激发识字兴趣。“做中悟、玩中学”是相对轻松有效的教学方法。识字教学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枯燥无味、机械化的困境。这样,好动好玩的低年级孩子就更加容易厌烦,而汉字的掌握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又需要不断地练习,在不断重现的过程中,达到强化概念,记住字形的目的。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精巧的游戏,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丰富的游戏环节中,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在反复的游戏闯关中,能够达到对汉字识记的效果,真正达到主动识字,快乐识字的目的。

二、探索识字趣味,掌握识字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除了用多媒体手段等来帮助孩子记忆,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识字的趣味,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运用技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利达到所要求的认字目标。常用的方法如下:

1.字谜识字法。字谜既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字谜可以抓住汉字的造字规律或音形特点;“猜”又富含趣味和刺激。学生可以通过猜字谜,了解构字特点,提高记忆质量。如:教学“出”时可以让学生猜字谜:一山更比一山高。教学“相”时,根据构字特点,出示字谜:双木不成林。最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引导孩子观察字形,小组内讨论创编字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2.比较识字法。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汉字在笔画结构上十分相似,但意思却不尽相同,学生也在这一类形近字中容易混淆。教学此类汉字时,就要掌握这类字的造字方法,将汉字的字、形、义进行了解,并把形近字拿出来进行对比。学习“晴”和“睛”时,就要求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偏旁有何不同,这两个偏旁分别和什么事物有关,了解了偏旁的意义,再去结合这个生字的意思进行识记就不难了。平时也可以用“汉字加减法”,也就是将熟字之间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进行关联记忆,引导学生给汉字之间建立联系,做到举一反三。

3.肯定自我,成为识字小能手。每个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并能在班级中进行组织领导。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鼓励他们平时多观察生字,创立出自己独特的识字方法并在集体中加以展示。教师则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在展示中所衍生的热情,鼓励他们带领同学主动识字,不要强求识字方法的统一。学生在展示中产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由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利用生活识字,开辟识字新道路

语文课堂是识字的主要阵地,但仅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文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平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生字,做成独具创新的个性识字本,带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剪贴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习生字成为一种乐趣。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学校资源识字。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各功能教室的标牌、名言警句……处处都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校园,名言警句的振奋,小桥流水的婀娜,红花绿草的生机……识字的同时还能处处感受着学校的优美,识字真正变得“无痕”。

2.生活识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活动、传统节日都可以作为识字的素材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收获。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学生收集的过程中,很好地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相沟通,学生既吸收了各种信息,也拓展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下面就是一则学生交流片段:

教师出示禧字,指名带读:

生1:我今天教大家认恭贺新禧的“禧”。(生带读。)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恭贺新禧”啊?

生2:我在贺卡上见过。

生3:我在日历上见过,但是这个日历上的字有点变化了。

生4:我在红包上见过,我还把红包带来了。(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带读。)

生5:我也找到了这个字,是一首歌《恭贺新禧》。临近春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首歌。(带读。)

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和生活发生联系的课堂。我们既要抓住课堂资源,也要结合当下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大课堂,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汉字,自己总结记字方法,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只有另辟蹊径,抓住课内外的各类资源,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为学生快乐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字谜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3. 字谜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纵横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