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懒惰不可取

2019-01-11○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落名师回家

○安 杰

“我现在最不喜欢放假,老师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因为在别人心中,放假十分的好,但我的心里却对放假十分的烦。因为只要假期回家,我的父母总是对我唠叨,让我心烦意乱。周六一大早,父母干农活去了,我在练习写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我写到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就开始收拾了。正好他们干完活回家,爸爸见状,立即开始数落:‘把你放在家里就是让你学习,你怎么这么不上心?’我说:‘我写完了,不信你看。’但是父亲说:‘我不看就知道你没有写。’接着又开始数落我,不懂事、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他们的辛苦付出没有回报。妈妈一听爸爸的唠叨,一起上阵批评我:‘你看看你,每一次只考四百分,你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你哥哥,一考就是五六百分,你比你哥哥差远了。’

像这样的对话,每个周末都会上演。我很烦,但我一直忍着,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只有在山上大喊一声,我才能好受点。每个周末被父母唠叨,导致我在学校的心情也会受影响,我甚至产生了不想回家的念头。老师,我应该怎么办?”

读完学生的周记,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这个孩子。父母们喜欢用唠叨这种方式实施对孩子的教育,但也正是唠叨,让孩子不愿意与他们亲近,不愿意与他们交谈。不少父母们正在用这种自以为是的方式慢慢损害着亲子关系。毫无针对性的唠叨、一刀切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痛苦,逐渐疏远父母。

细思唠叨的根源,恐怕和家长们的教育懒惰有关。很多家长根本不懂教育,却一直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教育懒惰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以学习分数这个社会大众共持的通俗标准来理解教育目标。他们不自觉地形成了学习成绩大于天的意识,学习成为评判孩子成长的唯一要素。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家长第一反应是孩子没有用心学习,孩子一定很贪玩。他们会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细节去验证他们的假设——孩子根本没有学习,孩子在欺骗自己。不去主动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去考量孩子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这就是教育懒惰。

不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真正需求,却以唠叨覆盖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是教育方式上的懒惰。盲目无重点地说教,只会让孩子愈加厌烦家庭教育,只会让亲子关系愈加疏远。很多孩子面对家长时,选择以猫鼠游戏代替真诚的交流,让家长无法了解其现状,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头痛医脚的局面。

成年人往往未经“培训”即迈入父母的行列,因而在教育子女方面更应当慎重、勤奋。家长们应当多学习、多了解教育内容、方式、目标等,和孩子并肩作战,共同成长;放下唯分数论的功利目标,倾听孩子的心声,获取孩子的信任;应当关注孩子身上的问题,切中肯綮,拒绝无意义的唠叨,以实际行动关注和呵护孩子的成长。

名师点评:良好的家庭教育意味着父母坚定而温情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广大家长的反思:你有没有陪孩子共成长?(本期点评名师:冯秋景/河北冀州中学)

猜你喜欢

数落名师回家
不经意的数落需谨慎
父母不经意的数落有多伤孩子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回家的路(外一则)
折腾
1670天后,回家
落樱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