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从意识形态上加强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2019-01-10郝亚楠

戏剧之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学习观学习动力美术专业

郝亚楠

【摘 要】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日益增加,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观出现严重偏差,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本论文从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心理特点出发,了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观;美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156-02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围绕这一首要问题,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及行为,会发现近乎一半的学生对于“大学”的概念存在认知偏差,在他们的认知中,大学是高中的衔接,但却不是学习的继续,而变成了学生自由散漫的“庇护所”。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在当今严峻的教育环境下,理应受到来自全社会的重视。在大学生学习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学习观不正确,学习态度消极,学习目的功利,学习行为倦怠,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现实状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而在高校大学生中美术专业的学生更为严重。针对此类情况,本论文将从以下两点对美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美术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态初探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固然有自身资质不同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是否能够学好每一门课程。但是,通过在课堂上调查发现,7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是被迫选择本专业。他们普遍认为参加高考艺术类考试文化课的分数要低于普通文理科的分数,因此,进入大学的门槛更容易。这70%的学生由于是被动地选择本专业,在进入大学后就会降低学生的整体质量,因为高中文化课底子差,在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里会更加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那么,还有30%的学生是出于对美术专业的热爱而做出的选择。这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于专业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同时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它不是一门以数据支撑的专业,也不是一门以语言拼凑的学科。美术专业从属于艺术类范畴,而艺术绝不是肤浅的“模仿”“表现”或“游戏”,艺术的本质需要“立足创造、影响情感”。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本专业的学习首先应明确其本质,从欣赏艺术到艺术表现,是心领神会的过程。但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于事物的深入思考,在表现时过于表面处理而不探究实质,这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绘画的初衷,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性情才应该是最终目的。

(二)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现阶段,国家大力号召全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那么,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在艺术表现中,应将创新意识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主动性不高。

由于大部分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是通过充斥在社会中的五花八门的画室非正规教学的培养中学习的,因此,他们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并且缺乏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进入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不会去主动地安排学习时间。因为在学习中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在专业学习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也会半途而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干劲,从而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缺乏有创新经验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自身本就缺乏创新实践经验,空有理论而无经历。但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而灌输式教育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3.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滞后

学校对于美术专业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生就业情况

针对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分析,美术类专业近几年在各大专业中一直处于冷门专业,因此,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问题。社会需求量小,报考人数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美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综合因素

(一)美术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

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因长期接受实践课程多于理论课程,经常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内外向维度方面相对常模群体来说,更倾向于外向、积极、乐观,甚至冲动、刺激、爱打抱不平等特征。除了在内外向维度方面存在差异外,他们在不同年级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学业以及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升至三、四年级后,一方面要完成大量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还要对即将来临的毕业做准备。因此,他们会产生焦虑感和不安感,在此情况下,他们的情绪波动也会加大,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而处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由于入校不久,还存在着对高校学习生活的一种新鲜感,此时他们的情绪状态比较稳定,变化不大。从以上美术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从不同阶段去安排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

(二)美术专业大学生学习方式与专业匹配性程度

就美术专业本身来看,美术专业的专业性极强,在学生入学后,学校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专业课加试。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美术专业的基本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专业的匹配性对大学生在入学之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专业匹配性越高,学生的成绩也会越高。但是专业匹配性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外,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直接显现专业匹配性程度的高低。前文已述,30%的学生是主动选择本专业,而70%的学生是在被动的、多方因素的情况下选择的本专业,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匹配性程度是不一致的。30%的学生的专业匹配型程度要明显高于70%的学生。

当然,对于专业的第一选择也不会对学生专业的匹配性产生绝对性影响。学生后期的在校表现、学生获得的各类奖学金、参加各种学校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专业的匹配性产生影响。随着高校各类奖项接踵而至,学生在除了学习的其他方面也能够获得荣誉,这种情况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其在优势领域的发展。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与本专业有紧密联系的,将在学校的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高,也能够学以致用,开拓眼界,对于本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高校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相结合

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对于已毕业大学生现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美术专业课程。例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选择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继续在教育事业中奋斗。高校可设置相关中小学教师培养类课程,使学生不必在毕业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可以在大四的实习实践中,将这一课程引入课堂,以学生就业为主进行培养。一个阶段的针对性学习,可以减轻学生对于就业的压力,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论文从美术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学习动力培养的综合因素两大方面,对于学生如何从意识形态上加强对学习动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的培养机制除了学生本身的内在特点,更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对学生入学之后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在此程度上更全面地完善教育教学机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薛艳.大学生的专业匹配性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沈磊.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95-96.

[3]张聪. 地方师范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现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赵曙曙.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实践与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学习观学习动力美术专业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作品赏析(3)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