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浅析与思考

2019-01-10王立彦

科技视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新常态

王立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严峻,上述问题的出现给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加了不少压力。在此压力下,近几年部分高校出现的毕业生统计“造假注水”现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形势,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回应社会关切,高校必须改变现有的就业统计不及时、不准确的现状,提高数据统计的公信力。文章立足当前就业统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在此问题基础上做出了有效的分析,提出了部分合理化的建议,力图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时效性和准确性上尽绵薄之力。

【关键詞】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浅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2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105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动力减弱、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减少,创新型高级人才的缺乏,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失业新问题日趋显著。这些新情况带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应以新思维新方法来应对。对于高校就业统计工作来讲,提高数据真实性与透明度,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匹配、相一致的工作体系,势在必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数据准确度和就业服务水平。数据统计的价值在于精准,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应用。运用好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推动就业工作从行政管理到数据赋能的思维转换;决策方式从经验型到专业型的迭代升级,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1 新常态下对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业统计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揭示毕业生就业质量、效率和市场规律的专业方法[1]。就业统计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是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更重要的是为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提供重要参考[2]。

1.1 政府层面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今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500多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820万人,大学生占一半以上,创历史新高。以上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学生就业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政府对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预判,关系到国家对整个宏观形势的准确研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国家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新型统计观认为,统计是社会经济目标的“分析仪”[3],经济发展与目标的距离、差距的大小、实施的效率都可以依靠统计得出结论。因此,就业率统计越准确,社会认可度越高,说明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越明显。

1.2 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及其家庭来说,就业与否是最直接的评价方式。为此,高校每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比如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就业统计数据就可以为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重要的院校专业填报依据,尤其是在未来以“专业优先”填报志愿时,就业情况统计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显现。就业统计工作既和千千万万的家庭有着直接联系,也与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1.3 高校层面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出校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人才培养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经过教育的学生是否得到企业的认可是考验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优化了教育教学,也为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高校就业统计,尤其对就业率的统计,是对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评价。

2 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增长动力由要素和投资向创新的转变,这些转型调整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领域的工作与以往相比,呈现不同的态势,产生了新的特点,然而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工作思路未能与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必然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指标还需完善

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迅速发展,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催生了许多新的就业形式。这时传统的就业统计指标,很难全面、科学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近几年出现的毕业生中“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其中就包括越来越多选择“暂不就业的”的学生,这类情况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对于学生就业质量的反映,也需要从多维度去分析多视角去展示,必须改进传统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建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律的指标体系。

2.2 报送未能及时

部分高校就业统计人员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主要表现有:一是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能及时跟进,提示学生上报就业信息,影响了就业信息上报的时效性;二是部分毕业生离校时还未与单位签约或是自主创业的原因未能在毕业时提供就业证明材料,暑假期间,统计人员也未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导致了报送的不及时,往往在最后节点集中填报,影响了初次和年终就业率的统计工作。

2.3 数据不够准确

生源审核是毕业生签约、转档、落户及相关就业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统计的基础。部分高校在生源审核时,未准确填写和核实毕业生生源信息,从而直接影响就业统计结果。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高校在上级考核的压力下,为了能够通过就业评估,在统计数据中的“造假注水”,人为计算出较高的就业率。最后,在学生就业信息上报过程中,学校给院系提要求,院系给辅导员提要求,层层加码,为完成既定目标,部分院系将错误材料充当学生真实就业材料。主要就是把学生顶岗实习材料充当协议就业材料,把拟升学的学生统计到升学情况等。

2.4 队伍亟待加强

高校就业统计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就业统计人员往往由就业部门或院系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平时都重复着接听电话、接受学生咨询及企业咨询、毕业生档案整理、招聘会安排等工作。不仅承担学生就业工作还有其他学生相关工作,可谓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信息录入,存在要求毕业生在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交齐,不经电话确认直接录入系统的现象。还有一些高校开展就业政策学习和培训不足,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对就业统计工作的要求理解不准。

3 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为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就业统计工作需建立在科学化、专业化的统计制度基础上。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督查机制,转变错位的统计理念,以此提升就业统计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3.1 完善就业统计制度

由于学校监督管理不力、学生缺乏指导等原因,使毕业生“被就业”现象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未就业的毕业生,因准备升学、暂不就业等原因,通过朋友介绍或熟人推荐随便找个企业用章盖在协议书上,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就业,这必然导致就业数据不真实,使得就业统计结果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社会对就业统计数据产生质疑,失去公信力。因此,在就业统计过程中,需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毕业生、第三方调查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共同管理、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要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强化就业统计工作责任落实和追究,签订统计工作责任书,明确统计数据谁签订谁负责,将统计工作纳入就业工作考评体系。

3.2 强化就业统计队伍建设

搞好就业统计工作关键在于人,把提升人员业务素养,作为改进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抓手。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着重讲解就业方案、就业手续办理等细节工作。开展辅导员班主任等全员参与的定期培训和集中轮训,全面加强和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通过院系就业统计助理一审、二级院系复核,校级终审的网上审核程序,层层把关,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确保对就业统计政策吃准吃透,努力使就业工作人员成为行家里手。同时要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建立毕业生联系制度,如建立班级统计员、校友联络员等,通过这些学生关系网络,与每一个毕业生取得联系,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就业状况。

3.3 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学校应建立畅通的就业统计督查通报制度,督促院系持续关注毕业生就业动向,及时更新毕业生就业数据。通过现场抽查、电话回访、数据比对等方式,结合上述三种方式方法,逐项评估检查就业数据。同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移交国家征信部门,纳入社会信用管理范畴。在对学生就业工作考核中,对就业信息造假的院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学院要严格遵守签约、统计四不准制度。

3.4 转变错位的就业统计理念

引入第三方评测机构统计就业情况,当前错位的统计理念势必导致就业数据统计的不准确[4]。针对上述为应付检查或上级数据考核而人为提高数据的情况,高校应意识到毕业生就业统计的重要性,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影响到国家政策制定和高校自身发展,要改变目前高校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教练员的现状,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形成了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5 提高就业统计数据的利用率

把就业数据的统计结果,充分地运用到学科建设和招生培养各个环节,为学生经费划拨、招生计划制定、教学课程设置等找到合适的依据,即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学校应选择对其进行专业调整,或缩小招生规模,甚至停止该专业招生。因此提高就业统计数据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业生就业统计是一项严肃而又严谨的工作,就业数据保真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底线,也是生命线,更是不可触摸的高压线。高校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完善工作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改变错位的就业统计理念、提高就业数据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公信度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宝强.如何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17-23.

[2]傅剑.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统计的新视角—理论、方法与实践[Z].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3):36-41.

[3]王景.從新型统计观审视政府统计功能[J].安徽省情省力,2007(006):32-33.

[4]汤迪娟.高校就业数据统计的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7(8):141-142.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