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

2019-01-10汪桂欣

科技视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高校

汪桂欣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进学校,承担起教学和科研重任,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关系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重要而紧迫,它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工程,需要高校和青年教师紧密结合,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1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85

高校青年教师,通常是指在高校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年龄小于40周岁,一般具有中级或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群体。他们大多初入职场,年龄、成长经历、心理状态等与大学生更为接近,更容易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们起着最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研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是打造和完善高质量青年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成为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的需要,也是高校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的需要。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

所谓“素养”,简单来说,就是“素质”与“涵养”的总和,它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则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以及熟悉、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是全面、准确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二是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三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既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重任,又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这就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由于其和当代大学生有着年龄和阅历上的相似经历,更容易同大学生群体形成天然的更为亲近的关系,也更容易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品格和言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接班人。尤其是师范院校,这种传承更是尤为关键。所以说,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有利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2 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刚刚走出学校大门,从一名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完成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转折,可以说,他们也还处于人生事业的初始阶段。但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身份要求他们不仅要追求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广大学生求学和发展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现阶段,高校在考核评优过程中过分依赖业绩成果,疏忽了对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引导和监督,致使一部分青年教师也崇尚唯成果论,认为只要业绩合格或者优秀就万事大吉。这种价值观上的偏差,对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更有甚者,甚至会走向违纪违规、违法犯罪的深渊。简单举例来说,有个别老师违反原则和规定,私自为学生改成绩,这就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直接体现。因此,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情怀和职业素养,也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是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的需要。

2.3 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面临的主要受众是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很强的可塑性和极大的发展空间的大学生群体。学校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青年教师群体与大学生群体在年龄上比较接近,他们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更为相似,更容易互相理解和产生共鸣,因此,他们的交流机会和交流时间自然会更多,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他们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影响和感染学生,是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全完美人格、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

3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求青年教师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观点,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拥护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程,需要高校和青年教师紧密结合,共同努力。

3.1 加强高校顶层设计,以制度保障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

要提高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一支既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的青年教师团队,必须要从高校的顶层设计来开始着手,为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3.1.1 严把青年教师准入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习近平主席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关心青年学生,也关心青年教师。整个社会都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寄予厚望。因此,为更好地保证青年教师群体的纯洁性,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严格把控青年教师选聘机制,在选拔、录用新进教师时,除考察其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外,尤其要重视对于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考核,这种考核不仅包括对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和观点的考核,也应该包含对其“三观”和师德师风的考察,以及他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能力,优先考虑那些理论素养好、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实现青年教师队伍“高进”原则,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把控好青年教师队伍,达到“精选”的目的。

3.1.2 做好传帮带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目前的情况是,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刚刚完成学业,从象牙塔直接迈入职场,他们大多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思想稳定、关心时事,表现出很强的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具体社会问题也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敏锐度,但他们毕竟年龄、阅历都较为有限,即便是专业学习马列和思政专业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更别说学习和从事其他各类专业的青年教师了。因此,从青年教师入职开始,建立和执行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模式,让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新进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并且向身边的榜样“老教师”看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激发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尽快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3.1.3 将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训常态化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花大力氣坚持不懈地抓。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工作,习近平主席还多次发表讲话谈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使命。由此可见,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仅仅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对于学习和从事其他各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也同样重要。因此,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用制度来规范和保障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训常态化开展。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不同于其他群体,他们自身业务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又因为上课时间不统一,不能一味地进行集中培训。对他们开展培训,应专门就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政治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学时、内容、标准的科学规划与设定,充分考虑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党杰出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沉淀积蓄下来的拼搏奋进、锐意进取的文化充分结合,作为指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的科学指引。同时,将专题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将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且充分发挥e支部、学习强国等APP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年教师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

3.1.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十分繁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无用论”并不罕见。为了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科学制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的考核制度,完善包括对教师成果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在成果认定、评奖评优、职称评聘以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重要考评标准之一,对于理论素养低下、道德失范以及动辄发表反动言论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制。

3.2 学懂弄通笃信做实,鼓励青年教师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3.2.1 学懂弄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观点内化于心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如前文所言,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应该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全面、准确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二是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三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教师应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良好习惯,培养阅读和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原著、原文的习惯,深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观点内化于心,树立并秉承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紧跟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步伐,自觉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

3.2.2 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外化于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以致用,外化于行,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青年教师这一特殊身份决定了这种学以致用涵盖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青年教师自身是否树立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否具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否在指导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以后进入职场、独立面对社会做好准备。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动态的,它有着旺盛生命力,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平,贺成立.我国高校青年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社,2005.

[2]陈涛,阳黔花.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构成要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李峰.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4]崔敏.论高校教师的自我思想教育[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0(6).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高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