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思考

2019-01-10骆忠强熊兴中

科技视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骆忠强 熊兴中

【摘 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推动下,电子信息领域将迎来重要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另外,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被推到国家战略部署地位,对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重要的任务要求,因此怎样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对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求有效地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智能化和创新型能力培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10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48

0 引言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和浪潮推动,给全世界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致使很多国家都竞相投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出了面向未来的智能教育改革战略和发展蓝图[1-6]。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才的缺口也随之增加,同时对现今的高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社会的主流发展,高校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相应的学院和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师资和人才培养问题,将人工智能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相关专业人才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模式。

现今,我们正在经历从信息时代过渡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时期,依赖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型已经到来。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二者是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需要制定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适应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的新技能和素养上。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影响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与学正在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从知识的生成形式与讲授模式,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管理等,都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打破思想束缚,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建设,智能教育、教师形态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更新调整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现今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革新、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本文主要关注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剖析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探寻新的专业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和模式。

1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分析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存在较多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彼此联系和技术优势,以及相互融合领域,有助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既是科技的力量和经济的推动力,也是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知识体系。现今时代正在更迭,逐渐从信息时代演变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成为主导,但是会较多地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也对电子信息的革新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5]。

图1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的联系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学等多学科,而人工智能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脑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核心技术,两者在学科上互有交叉,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因此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融入人工智能,首要就是将其知识体系融入电子信息类的,并更新其知识体系。

如图1所示,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各自拥有自身的特点,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都是具有时代象征性的术语,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做出更佳的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提供便利性的生活体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以深度学习为技术核心,能够帮助解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其云计算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的问题,同时其机器学习、人机交互技术、图像语音处理技术等与电子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发展势必相互依存。

电子信息技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带来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以及人才培养,是未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趨势。根据两种之间的相互联系,未来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势必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将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融通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而且要依托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手段辅助教学改革,培养智能型和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 电子信息类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将有效地促进教育的革新,带来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与教师职能深刻的变革,从本质上改进教育培养模式[1,6]。

2.1 重视更新知识体系架构的培养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都是多学科的综合,两者之间存在知识体系的交叉,容易实现技术上的关联,例如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单片机技术、信息论等基础内容,因此在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中需要融会贯通、彼此相连,同时为了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中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体系,需要补充和精进知识体系架构,注重个性化教育,实现因材施教。

2.2 重视“思维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代表着思维的革命,核心的体现是创造和变异,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在思维领域作出重大的改进。在掌握必要知识能力基础上,鼓励发展个性、激励创新,以“求异、质疑、探索、理性和逻辑”为主题词,在人才培养中纳入敏感、迅捷的思维能力训练。将创新性培养一以贯之,改变训练机械化、思维边缘化的培养。

2.3 重视“学习者中心”的培养

智能化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里,借助互联网已经可以实现学生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大规模协作的团队学习等方式。学习的场地和时间将变得十分灵活,可以在校学习,在家学习,在车上,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适应学习将是未来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特点,自适应强调根据各门学科自身逻辑,为各门学科的概念与原理构筑一个“知识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维的,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而,他们就有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达成最终学习的目标,这一途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这一意义上,自适应就是适应自己最优方式的学习,是自主与个性化的学习。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制度,现今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同时它也因难以“因材施教”而广受诟病,“学分制”“选课制”与“走班制”都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举措,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重视“学习者中心”,然后通过教师课堂引领、帮助、指导,而不是以灌输知识、强化训练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2.4 重视工具创造和使用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进步得益于重视对工具的使用和创造,现今的计算机、手机、网络等都是成功运用现代工具而有的成果。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工科学科,对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尤为重要,例如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各种电子信息产品的操作等。

无论是工具的使用还是创造,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和创新型思维,因此思维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和工具创造和使用能力培养是一体的,相互补充与相辅相成。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问题,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背景,进行了研究思考。人工智能+教育可以促进智能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转变知识量和知识度的训练模式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工具创造和使用能力的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同时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智能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松,赖锦辉.“人工智能+教育”时期高校学科建设新探[J].现代计算机(專业版),2018,30:57-59.

[2]王伟.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28+130.

[3]韩政霖.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8:118-119+122.

[4]黄鹏.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43-144.

[5]杨小银.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世界,2019:88-89.

[6]高英杰,陈正宇,徐楠,叶全意.“人工智能”新概念下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9):95-96.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