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谋杀绿脚趾》看科恩兄弟电影的暴力美学

2019-01-10韩逸美

戏剧之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暴力美学

韩逸美

【摘 要】科恩兄弟电影极具作者电影风格,其代表作之一的《谋杀绿脚趾》突出体现了暴力美学的标签,本文试从电影文本与暴力美学的关系、叙事风格、审美价值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谋杀绿脚趾》;科恩兄弟;暴力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074-02

暴力,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一个正义的词,但它是一代电影人最持久、最震撼人心的记忆。暴力对每个人的内心触动都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因为对暴力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它造成的心灵混乱、恐惧和矛盾是不同的。人们对于暴力的不同对待,使得暴力美学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影视问题,而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电影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对于暴力问题的进化就在视觉冲击的光影空间萦绕。在美国电影界,科恩兄弟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独树一帜,出其不意的叙事策略和不同寻常的情节设置构成了现实社会的银幕写照,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格魅力。

科恩兄弟的代表作《谋杀绿脚趾》于1998年上映,由杰夫·布里吉斯、约翰·古德曼、朱莉安·摩尔等主演。作为一部犯罪喜剧片,讲述了勒博斯基因为和一个富商同名同姓而被弄错身份,被一群打手追打、欺压,因此他决心找到与自己同名同姓的那位富商进行索赔,在遭到拒绝之后自作主张偷了富商的一块地毯。几日后这位富商重新找到勒博斯基,要求他给一群绑匪送赎金解救自己被绑架的妻子邦妮。这个看似简简单单的任务,成了勒博斯基的人生转折点,也因此和两个朋友卷入一场哭笑不得的犯罪事件。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依然能够在科恩兄弟常有的“黑色幽默”中看到暴力美学的影子,无论是主人公的“混混”形象,还是打手的无理行径,都促成了科恩兄弟的暴力美学因子,由此也可以看出科恩兄弟电影的美学价值。

一、电影中的“暴力”与“美学”

通俗来讲,暴力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旨在伤害受害者并不顾社会的制裁而采取的有意的、反社会的、使人遭受痛苦的行为。”①在电影中,我们将暴力的目光不仅投在了战争的刀枪剑戟中,还将目光投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小团伙之间,民间组织之间低俗的明争暗斗中。他们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力行径,更是充满理想色彩和虚构成分的因子,冲击了社会道德功能,瓦解了传统意识形态认知。“暴力美学”应当超出内容范畴,被看作是一种风格化的处理方法,不仅仅是将“暴力”进行“美化”,更是将任一事件“暴力风格化”。从希区柯克惊悚片中仪式化暴力场面和新好莱坞影片中暴力风格化的萌芽到自觉,再到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中将暴力场面的形式美感和风格化程度发展到极致,“暴力美学”不仅涵盖了一部电影中的风格外观,也负责起了挖掘精神美的重要任务,虽然饱含争议,但也是焦点之一。

首先,科恩兄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的影像呈现,多以边缘人物为主。在《谋杀绿脚趾》这部作品中,依然是以边缘小人物作为电影主角,勒博斯基是个无所事事的中年“混混”,终日最大的消遣就是和两个同样无能的朋友沃尔特和多尼打保龄球。而讽刺的是,科恩兄弟展现的暴力因素来源是因为与勒博斯基同名同姓的富商欠债,被弄错身份而产生了矛盾,尴尬的讽刺现实生活的荒诞离奇。身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勒博斯基其貌不扬、性格莽撞,科恩兄弟夸大了主角和他的朋友们,将人物的性格夸张、变形,使得每个人物身上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在科恩兄弟的大部分剧本中,观众虽然完全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但不知道主人公接下来又要做什么疯狂的“蠢事儿”,这种剧情的推进是科恩兄弟讲故事的精髓。但是在《谋杀绿脚趾》中,这种紧张的观影感好像淡了许多,剧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无关台词,仿佛枯燥,却更有时间展现人物的无辜和暴力的不期而至。也就是说,科恩兄弟通过放大人物的失语处境,来个性化塑造小人物的形象,并通过电影传达自己心中的主题。

胖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科恩兄弟的作品中,这些胖子有时形象丑陋,有时脾气古怪,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又有人物的聪明机智,梦幻式的人物特点随着电影的发展展现出来。在这部电影中,勒博斯基依然秉承了科恩兄弟的一贯作风,放荡不羁的嬉皮士形象,百慕大短裤、蓬松长发和山羊胡子都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胖子嬉皮士。他在过着看淡一切的生活的同时,又做着典型的左翼青年做的事情,保持独特又完全告别了年轻激进的想法。将主人公的形象设定成胖子,在暴力激烈的情节之下增添了些许幽默,也隐喻了电影对现实的讽刺和嘲笑。

其次,科恩兄弟的暴力美学又表现在其叙事内容上,我们称之为“黑色叙事”。在《谋杀绿脚趾》中,打砸、抢劫、逼迫等各种非正常、暴力的情节屡见不鲜,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本风格,也恰恰迎合了科恩兄弟的“黑色叙事”。影片开场便是两个蛮不讲理的壮汉闯入督爷家里,打砸抢劫,一开始就奠定了暴力的黑色元素。甚至在后面的情节中,在夸张的幻想世界中,将督爷心中美好的生活与拿着巨大剪刀追杀他的镜头进行了残忍的对比。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得不说是科恩兄弟另辟蹊径,将暴力涵盖在冷静中。

二、暴力美学的叙事风格

随着电影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更多以暴力为题材的电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样,科恩兄弟的作品也喜欢用更多元化的暴力元素来展现电影的主题,昆汀探索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在模仿与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了跳跃式的、利用声音将镜头画面衔接的电影剪辑方法。[1]在《谋杀绿脚趾》这部电影中,也有着充分体现。血腥的暴力场面、背叛的故事情节、隐喻的讲述手段和黑暗的整体氛围使电影带有浓烈的暴力因素,從而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具有鲜明的导演倾向,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更是开辟了新的电影品类。

暴力美学的叙事风格,首先表现在电影非传统的陌生化叙事风格上。科恩兄弟作为美国独立的制片导演,哥哥和弟弟有着明确的分工,又有共同的剧本创作,分分合合的工作方式,让他们一直坚守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影像风格。在《谋杀绿脚趾》中,一场根本不激烈的小混混之间的打架把患有心肌梗塞的多尼吓死了,他的朋友沃尔特为了骨灰盒的价钱和太平间的工作人员吵起来,而下一个镜头中他和督爷站在悬崖边上,手里拿着一个爆米花的盒子;当沃尔特把骨灰撒向空中时,一阵风吹来,骨灰吹到了督爷的脸上,而督爷一动不动,面无表情,沃尔特弹去身上的骨灰,骂一句:“鬼风。”在原本很悲伤的场面下,却让人忍不住笑出来,而笑的同时也抑制不住感慨骨灰盒价格的无理,友情的淡薄,而这些感觉会跟观众的日常生活体验一致,得到观众的认同。在得到认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在点点滴滴中都承袭了科恩兄弟一贯的黑色幽默的风格,用错位的故事讲述方式将情节以一种陌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情节简单,却充满了人生哲理。

其次,科恩兄弟作品中暴力美学的叙事风格,是通过事件的发展与结局的错位来展现悬念,打破了类型片的叙事结构,以此造成一种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暴力在这其中是重要的叙事元素,也同样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欣赏。换句话说,就是在情景中表现暴力之美,在暴力中推动情节,这也成为科恩兄弟作品中不可动摇的鲜明特征。“意外”是科恩兄弟的法宝,故事总在观众认为会沿着假想的轨迹发展下去的时候急转直下,结果出乎意料。正如《谋杀绿脚趾》讲述的是由一场阴差阳错的绑架案而引发的一系列离奇的事件,电影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下去,而是在一次次的小意外中,将主人公推向一条“不归路”,导致整个事件都没有回旋的余地。

三、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

暴力与美学原本是两个毫无关联的词语,但是在电影的发展长河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神奇的组合丰富了电影美学的审美价值,扩展了观众的审美视野。在暴力美学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初期,之所以能够给观者带来刺激新鲜的感官体验,是因为它致力于探索如何挑战观者视觉及心理底线的方式。②科恩兄弟的作品往往以暴力犯罪作为主题,用黑色幽默、暴力情节、荒唐叙事等方式讲述发生在边缘小人物身上的故事。在《谋杀绿脚趾》这部影片中,科恩兄弟依然发挥了拼贴的手法来讲述暴力背后的故事,让影片在或显性或隐性的暴力影像中发散出深厚的思想内涵,情节出人意料,哲理深而不俗。

首先,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科恩兄弟电影中是黑色幽默气质。黑色幽默,顾名思义跟普通的幽默情节是不一样的,在看似搞笑的场景下违背了人们生活的常规,用独特的美学形式,通過悲剧与喜剧的杂糅创造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既视感。科恩兄弟的闹剧情节,是故事展开的基础,加之无处不在的暴力情节,就使得影片传达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谋杀绿脚趾》这部影片,从头至尾都不见暴力下的血腥,却在死亡、殴打等低俗暴力中点缀着黑色的幽默因子,形成了典型的“科恩式”风格。这些“黑色风格”讽刺了社会中对人性贬低、人生态度低下的现象。

其次,暴力美学的审美意蕴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上。科恩兄弟在作品中,通过暴力美学视觉化呈现来表现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为暴力而暴力的电影,注定会在时间的冲刷下被人们唾弃。在暴力的影像话语下,科恩兄弟建造了充满魔幻色彩的王国,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有很多评论家认为科恩兄弟“总是用轻蔑和藐视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人物,残忍地利用他们的愚蠢, 这是对人性的一种不尊重。”但这正是科恩兄弟能够拍出好电影的精髓所在。他们的原则是“电影都是虚构的”。而《谋杀绿脚趾》这部电影激发出的“督爷主义”,继而催生出一种近乎宗教狂热般的追捧。不单单被视为个体的督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于各色各样荒诞诡异的人物和实践背后倔强而闪光地存在着。荒诞的背后,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迷离过往呢?对科恩兄弟作品的现实思考,也许就是其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注释:

①阿·沃泽尔,盖·洛梅蒂,胡正荣.电视暴力研究[J].世界电影,1992,(4):153-169.

参考文献:

[1]齐晶.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J].电影文学,2015,(24):108-110.

[2]丁艳华.“致命”诱惑——当代影像语境下“暴力美学”元素的嬗变[J].当代电影,2018,(02):138-141.

猜你喜欢

暴力美学
论《檀香刑》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