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的跨文化传播

2019-01-10李江月钱滢舟

戏剧之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跨文化

李江月 钱滢舟

【摘 要】演员与观众直接互动,是沉浸式戏剧有别于其他戏剧样式的重要特征,但也带来剧情碎片化,影响观众理解,给演员带来更高的表演难度。不确定因素恰是浸入式戏剧魅力所在,很多观众多次走入剧场,就是为获得新颖观剧体验。《不眠之夜》不同文化元素不是简单大杂烩,而是具有魅力的艺术品,值得深入研究,其跨文化传播价值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沉浸式戏剧;跨文化;即兴表演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013-02

一、何为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又名“浸入式戏剧”,指观众可采取自由观看方式欣赏戏剧,甚至参与其中。观剧角度不同,剧情呈现也不相同。该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但美国评论家一般认为,沉浸式戏剧要营造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物理环境,设置不同于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具备艺术装置和互动的双重功效;还能提供社交可能性。应观众多样化需求,沉浸式戏剧也变幻出多种形式——话剧、默剧、戏曲、多媒体秀等。

观众在演剧空间里主动探索剧情,跟随演员行走或舞蹈,可拿起道具翻看,甚至可随时中断观看。有时观众还可扮演导演或群演角色,引领演员和其他观众发展出新的剧情线索。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改编自莎士比亚著作《麦克白》,在纽约、上海、北京等地都取得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创造了新的观演关系。该剧打破常规,直接改造建筑,建立开放剧场。观众不仅是欣赏者,也是参与者。由于每次观剧体验不同,很多观众参与多次演出,有的还成为剧院常客。

二、多元文化的跨文化背景

上海版《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是精心制作的戏剧精品,打磨和创新经五年精心准备,制作团队希望这是纽约版的“改进版”或“增强版”。笔者有幸观看和参与了这部作品,制作团队专门为该剧建的剧场令人印象深刻。在“一栋废旧建筑里,改造后成为集剧场衍生品商店、配套餐厅、配套酒店公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上海建工和英国戏剧设计师共同打造了这一奇特空间,完成建筑改造、装饰设计、结构加固、机电改造设计,配合音效、灯光、戏剧场景设计。”[1]这是一项宏伟的跨文化工程,中国建筑师和西方戏剧团队精诚合作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兼容并包的见证。

该剧对白为英语,但演员丰富的肢体动作、表情动作跨越语言。故事发生在麦金侬酒店(McKinnon Hotel),观众打破舞台约束,不只是旁观者,而是在微妙细节中自由探索的冒险者。该剧在纽约成功上演五年,早在2016年“在上海未演先热,12小时斩获百万票房,一万张预售票迅即售罄。”[2]

2018年夏,一处其貌不扬的建筑被打造成《不眠之夜》的场景。观众进入剧院领取白色面具,以“窥探”的视角跟随演员游走各楼层,剧情随观众的不同路线同时展开。戏院入口是迷宫,观众在向导处领取入场顺序扑克牌,按照指示灯进入酒吧式黑匣子剧场,可边听乐队演奏,边听主持人报幕分组入场。事实上,一旦进入这栋五层楼建筑,观众往往迷路或掉队,有的会暂时中断观看,到酒吧歇息,有布莱希特般间离效果。酒吧调制的鸡尾酒和年代感音乐让观众得到全方位、多角度、多感官刺激。各国语言文化在剧场融合,观众可随时回到剧情,和演员一起欢笑或流泪。

三、扣人心弦的复调叙事

《麦克白》是莎翁的经典之作,麦克白夫妇弑君,害死朋友。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失眠甚至掉光头发。尤其是手上沾满血污,怎么洗都洗不掉。复仇来临,麦克白只好束手就擒。

《不眠之夜》并未落入莎剧窠臼,也未盲目创新、舍弃原著,而是将原著线性叙事结构改为多线复调叙事,化整为零,观众需自己探索。主办方介绍:“麦金侬酒店曾是苏格兰贵族府邸。1930年鼎盛一时,却在某日因故神秘关闭。今年年末,这座充满诡秘的酒店大门尘封八十余年后将重新开启……”观众才意识到这是神秘探险故事,甚至可能是鬼故事。原著只是历史背景,要真正理解剧情恐怕没那么容易。作为沉浸式戏剧,随时可能即兴表演,观众也要参与演出。

一般来说,传统戏剧有固定故事线,而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则跳出传统,将故事解构,观众可结合自身兴趣需求选择故事视角、顺序,且需对选择负责。五层楼的剧场里,几十个房间几乎同时上演不同剧情,让观众眼花缭乱,很多人被剧情吸引,不得不跟随着演员脚步,楼上楼下四处探索。编导和制作人员通过对上海闹市区一栋烂尾楼的改造,完成场馆设置,匠心和诚意超过很多同类作品。

四、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该剧场像迪斯尼乐园。编导和舞美师结合灯光、音效以及烟雾等元素搭建如卧室、教堂、墓地、酒店大堂等九十多个实景房间。道具也不再是摆设:书信可拆开、书可被翻阅、沾满“血迹”的砖头可触碰、沙发可坐、茶可喝,演员近在咫尺……这些细节带给观众不同以往的感觉。二十多位演员以欧美血统为主,也有几个华裔表现亮眼,和其他演员合作默契,他们外表俊朗、迷人,女演员们身材挺拔、舞姿曼妙,他们载歌载舞连续演几十甚至几百遍,也没表现出任何厌倦或敷衍的情绪。演员和观众几乎是零距离,观众的选择是决定能看到多少的关键,妨碍观众享用戏剧盛宴的往往是观众自己。

很多观众在入场前已提前搜集了各种版本“观剧攻略”,几百名观众早早排队、进场,所有手机装在黑色袋子里密封,禁止拍照和打电话;所有观众佩戴面具。任何违反都可能影响整体观影效果。但还是有部分观众因迫切希望与演员互动而妨碍其他观众,演员将如何处理?

戏剧是时空艺术,演职人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做足文章。观众无意中挡住其他人视线,有的甚至去触摸演员,这些看似会影响演出的事件,无意中激发演员即兴表演热情。演员会加大表现力度,舞蹈动作更夸张,仿佛观众一靠近就要被推倒;感情更加激越,表情更加令人生畏,会让越过雷池的观众吓得哆嗦,后退几步。这些肢体动作给演员和观众之间塑造了一面无形的墙,维持演出秩序。在关键段落,演员邀请观众一起表演。面对善于控制场面的演员,观众几乎无任何理由拒绝合作。看似平等的关系里,演员依然占上风,这是沉浸式剧场演出形式决定的。

由于观众目光和脚步游离,无意中控制了演出进度。和鏡框式剧场不同,开放剧场空间数量多,具流动性和灵活性。哪里观众多,演员就把哪里设置成主战场来表演主要场景。但有些固定场景如麦克白和夫人轮流洗手的水池,是观众经常流连的区域,有重要场景在此上演,所以不会因观众视角而改变演出节奏。在剧场各角落都有戴黑色面具的工作人员,他们看上去和观众无异,事实上同时担任引导员和保安职责。

演员与观众直接互动,是沉浸式戏剧有别于其他戏剧样式的重要特征,但也造成剧情碎片化,影响观众对戏剧的理解,给演员带来更高的表演难度。但这种不确定因素恰是沉浸式戏剧魅力所在,观众一次又一次走入剧场,就是为获得新颖观剧体验。

五、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火锅”

戏剧中融入众多中国元素,如演员服装造型中具有古典美的首饰和老上海风情的旗袍,以及家具上的细致绘画。这些中国元素如同火锅配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以跨文化传播学的视阈观之,就是不同文化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消除误解和偏见,运用共同的智慧和集体努力来对人类文化进行治疗和更新。”[3]在未来戏剧制作中,沉浸式戏剧不再是纯粹商业戏剧,将成为展示各国文化的竞技舞台。沉浸式戏剧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为观众带来全方位体验,为营销者带来全新营销启示。沉浸式体验作为“用户体验”极致形态,也许在未来成为戏剧市场追逐的重点。不同文化元素并不是简单大杂烩,而是具有魅力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也值得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璇璇.亚洲第一部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剧场旧房改造工程[J].建筑工程,2017,(14):122.

[2]浅草.访Punch-drunk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J].上海戏剧,2016,(8):2.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4.

猜你喜欢

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海外工程的跨文化管理
中日跨文化协作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也谈跨文化研究在中国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
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EFL/ESL课堂LC1与LC2的跨文化对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