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艺术与中国音乐剧的传承关系

2019-01-10邓肯

戏剧之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音乐剧传承戏曲

邓肯

【摘 要】中国戏曲是由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华夏文明瑰宝,中国音乐剧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舶来于西方的新兴舞台剧目形式。两者均要在新时代下于中国这一片土壤生存发展。戏曲一直有固定的观众群体,且在大环境的支持下始终能够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可是中国音乐剧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等原因一直以来未能够形成自身的良好环境与产业链。当我们细化到剧种本身来看,音乐剧既然要在中国生存,就一定要继承传统戏曲中的可借鉴因素,在传承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立足于自身的剧目特点形成发展轨迹。戏曲与音乐剧于笔者看来,就存在这样一种传承关系。音乐剧承接戏曲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契合力,而后滋养于自身。本文尝试论述这样一种传承关系,力图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与观点。

【关键词】戏曲;音乐剧;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013-02

一、概述中国戏曲与中国音乐剧之本体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音乐、舞蹈、文学、杂技、美术、武术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同一种标准凝结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可如今其余两种戏剧形式均已消亡,唯有中国戏曲代代相传。这是华夏文明中的珍宝,而且时至今日,戏曲对我国当下艺术种类例如古典舞、民歌、杂技等均造成了颇深的影响。笔者所学专业为音乐剧,音乐剧的内部结构、外在表现形式等构成要素均受到了戏曲艺术的影响。

音乐剧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如今在全世界各地发芽开花。对于我国来说,音乐剧属于舶来品,在大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传入国内,如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国内从一开始对于音乐剧的一知半解,到现今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正常的音乐剧发展市场。尤其以北京、上海两地为首的音乐剧市场正在茁壮成长,其余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虽然尚属进行时,但是能看到未来能够有进一步壮大发展的趋势。

二、比对二者构成要素,分析二者传承关系

仔细剖析音乐剧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音乐剧中的诸多元素都与戏曲有着相似之处。众所周知,音乐剧是集音乐、舞蹈、戏剧三者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然而综合性歌舞艺术却早在我国周秦时期就已出现,只不过那时的歌舞形式还不完整。而后戏曲形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清代,再往后兴盛至今。戏曲从古到今伴随着我们中华文明一路走来,历史悠久,枝繁叶茂。而西方音乐剧准确来说直到1927年音乐剧《演艺船》的出现,才算是第一部正式叙事体音乐剧问世。这样横向比较来看,可以明确了解到同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与音乐剧在构成元素上基本相同,可是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却无法与我们东方戏曲悠久的发展传承相比。因而,当西方音乐剧流传入中国,中国音乐剧人在了解了西方音乐剧的形式与结构后,理应像我们的“老先生”戏曲艺术学习,从戏曲艺术中试图找出能契合音乐剧的关键因素,进行融合淬炼。这样,同为综合性舞台艺术,我们中国音乐剧才能承袭戏曲的精华,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中国音乐剧方能逐渐枝繁叶茂。

从演员角度来看,戏曲讲求的是“唱、念、做、打”,这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那么这“四功”也影响了音乐剧演员的训练体系,音乐剧讲究演员具备“声、台、形、表”四项基本能力。仔细比对发现“唱念做打”与“声台形表”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二者承载的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可均要求演员具备音乐、舞蹈、戏剧的全面表演能力。在剧本结构上,戏曲追求的是要向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喜、或悲、或哀、或乐,要求有一个完整的线性叙事体作为支撑整个剧的基础。那么中国音乐剧自发展以来,所有的剧目呈现也承袭了戏曲的剧本叙事优点,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追求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给观众以悬念感,吸引观众。这些戏剧冲突点都能在传统戏曲中找到影子。

程式化与虚拟化是戏曲的最大特点,戏曲的程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既有灵活性,又有创造性;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既有规范性,又有传承性。“一套程式,万千性格”。在中国音乐剧中,虽然不像戏曲一般讲求规范化的程式,但是在表演当中,或多或少都有着约定俗成的基本模式。例如,音乐剧中男(女)性青年正派角色一般需要男(女)高音所饰演,而剧中一般的角色,通常则需要中音音色。再例如音乐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员们,舞蹈成分会较少呈现,剧中的舞蹈段落大多是由其余群众角色来担任,烘托气氛,渲染增色。

戏曲的虚拟化包含了空间的虚拟、时间的虚拟、自然现象的虚拟、物体的虚拟等,大多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出舞台上的千变万化。那么在中国音乐剧当中同样受到了戏曲虚拟化的影响。剧中男女演员可能通过一首歌曲的演绎,通过渐渐老年化的表演,就穿梭了时间,从青年直到老年。剧中可能十个演员通过舞蹈场面的不断调度,舞台位置的不断变换,就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个上上下下各界人士积极工作的画面,或者劳苦大众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这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服化道各方面的极力配合,向观众心中投射出的虚拟化的表演模式,让观众们坐在观众席中,却仿佛度过了数载春秋,行过了万千道路,历经了悲欢离合。这都是中国音乐剧从戏曲当中承袭下来的有效养分。

中国音乐剧目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化,发扬我们的中国精神。在题材选择上,中国音乐剧极大地受到了戏曲的影响,例子数不胜数。如我国经典越剧《梁祝》,爱情故事历久弥新。而在韩国大邱音乐剧节上斩获最高奖项殊荣的我国原创音乐剧《蝶》,同样取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同样的故事原型,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样的艺术创作环境才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而《蝶》剧原班人马正在筹备制作的音乐剧《飞天》,同样希望借助于戏曲的元素,将我们的敦煌文化用音乐剧这样一种全球认可的模式向全世界播散出去,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敦煌文化的灿烂。

三、音樂剧于国内的未来发展

中国音乐剧目前还尚属稚嫩,很多地方还处于摸索阶段。可是,这就像是一位茁壮成长中的少年,要向着我们的“老先生”戏曲艺术不断学习,汲取养分,对戏曲艺术的各个剧种都要多重涉猎,取长补短。欧美早期在音乐剧发展时,也是吸收了轻歌剧、歌舞秀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综合而成。任何一门艺术,一定是基于社会环境的依托而发展的,承载的内容一定要与大环境相契合。如此才能够立足于市场,长期生存下来。

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一个很好的浓缩展现形式,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承载了不同时期的经典事件与文化精神。戏曲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一直是中国舞台艺术形式的标杆。二者都是唱跳演并存,都是音舞戏同在,一个成熟自然,一个青涩稚嫩,但都是我们中国舞台艺术的一份子。在未来,中国音乐剧定要如中国戏曲一般,立足于华夏文明,致力于讲述东方情怀,传播中华声音,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结语

戏曲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已经积淀了厚实的艺术底蕴,由此作为基础,哪怕在如今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戏曲依然有立足之地。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长远来看一定是可观的,相对于戏曲艺术,音乐剧似乎更能够契合于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更能够被当代的大众接受。这是音乐剧的优势,但相比于戏曲,劣势就在于本土的文化认同度相当不足,使得音乐剧的观众群体是不足以支撑行业发展的。

所谓传承,即传授和继承。中国音乐剧要被传授戏曲当中浓厚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音乐剧在国内的呈现一定是要表现本土的情感与积淀。那么所需要继承的是戏曲当中的技艺与戏剧结构,转换到音乐剧中,用音乐剧的语言来进行呈现。这样的传承关系是良好的,也能够大幅度地激发音乐剧在国内的生存活力。有了戏曲艺术的借鉴性与参照性,中国音乐剧的道路一定平坦且绵长!

猜你喜欢

音乐剧传承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