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交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种植技术探讨

2019-01-10张发根张文斌赖根伟邱伟清

自然保护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混交林松土黄精

张发根 张文斌 赖根伟 邱伟清

混交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种植技术探讨

张发根 张文斌 赖根伟 邱伟清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323300)

对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开展的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试验,在概述了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基础上,从林分选择、种植前准备工作、种植方法、林间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以及采收与产地加工的技术,以多途径种植多花黄精,满足中药材市场的大量需求。

混交林;仿野生;多花黄精;种植技术

多花黄精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分布于我国四川、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云南等省,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据《本草纲目》记载:“黄精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而现代研究表明,黄精根茎含有多糖、甾体皂苷、三萜、生物碱、木脂素、黄酮、植物甾醇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在抗衰老、调节免疫力、调血脂、改善记忆力、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我国高品质的多花黄精基本上都是通过野生挖掘,随着野生多花黄精资源日益减少,开展仿野生的林下种植成为获取高品质多花黄精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有关多花黄精种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杉木林、竹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方面。现就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的技术进行探讨,为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提供科学指导。

1 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

1.1 形态特征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通常为结节块状或连珠状,

直径1-3厘米,根茎上长有多条长短不一的须根。茎高50-120厘米,通常具叶10-15片。叶互生,呈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矩园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3-7厘米,背面具3-5条隆起的平行叶脉。伞形花序,总花梗长1-4厘米,花被筒状,淡黄色至绿白色,全长18-25毫米,花丝长3-5毫米,顶端稍突起似囊状,子房近球形,长3-6毫米,浆果成熟时呈黑色或紫红色,直径8-12毫米,内具3-9粒种子。

1.2 生长特性

多花黄精具有喜阴湿、耐寒冷、怕强阳光和贫瘠干旱的特性,在荫蔽湿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在光照充足、贫瘠干旱及粘重的地块生长不良。试验表明,郁闭度在0.65-0.80的混交林下最适宜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的生长,产量最高。多花黄精一般以块茎进行繁殖,而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芽率为60%-70%,种子寿命为2年。

2 种植技术

2.1 林分的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坡度在20°-45°度或平缓地带,海拔在1000米以下,坡向为东坡或北坡,远离污染源、郁闭度在0.65以上的针阔混交林。

2.2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林分清理:对林分进行间伐,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照顾均匀”的原则,伐去过密的林木,并对林下灌杂进行全面清理。

(2)整地:全面翻耕土层20厘米以上,把土壤整细、按地形耙平,水平带2-3米间距开作业道,做好排水沟。

(3)施基肥:结合整地,施农家肥每亩1500-2500千克翻入土中做基肥,或每亩施用有机肥200-300千克,配合三元复合肥每亩10千克。

2.3 种植方法

(1)块茎种植:于3月下旬或10月下旬前后,选1-2 年生健壮植株的根茎先端幼嫩部分,截成5-7 厘米长小段,每段有3-4 节,用草木灰处理伤口凉干后,按行距25 厘米、株距10-16 厘米、深5 厘米栽植,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定根水即可。秋末种植时,应在覆土后盖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亩种植量为5000 株左右。

(2)小苗种植:春季3-4 月进行移栽。在整好地的混交林下挖深15 厘米左右的种植穴,每穴施入1 千克左右的农家肥、栽植多花黄精小苗一株,覆土压实,浇透水再盖土即可。行株距为以35厘米×30厘米最为适宜,亩种植量4000 株左右。移栽4-6 天后,再浇水一次,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4 林间管理

(1)定期锄草:多花黄精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生长较快,在5-7月雨水较多时,土壤容易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锄草,具体松土锄草时间、次数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和土壤板结程度酌情确定。松土锄草时应做到宜浅不宜深,避免伤到根系。另外,松土除草时要做到经常培土,将垄沟内的泥土培在植株的根部周围,生长期后期杂草较少时,可采用拨草方式除草。

(2)定期施肥:春夏季是多花黄精营养生长阶段,在松土锄草时,每亩可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11月份再施冬肥,用农家肥1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50千克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并培土盖肥。另外,在地下根状茎膨大初期,可用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兑水15千克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喷施2-3次,可以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促进根系膨大和有效物质含量的提高。

(3)适当荫蔽:多花黄精最怕强光,7-10 月阳光过强,应在混交林内天窗处架设遮阳网遮荫,或人工搭设荫棚,透光率控制在20%-35%最佳。到10 月中旬左右除去遮阳网或荫棚。

(4)摘蕾打顶:5-11月是多花黄精生殖生长阶段,为促进地下根状茎生长,保证多花黄精营养生长所需的养分,应在5 月初及时将多花黄精的花蕾全部摘除,以减少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的大量耗费。

(5)合理灌溉:移栽定株后要浇足定根水(若碰小雨后移栽最好,可不浇或少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另外,进入雨季前要做好清沟排水准备,避免积水造成多花黄精烂茎。

3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多花黄精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黑斑病和炭疽病,虫害有地老虎、蛴糟等。

3.1 叶斑病

多花黄精的叶斑病,常发生于夏秋两季,4-5月开始发病,病原菌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发病初期是叶片的颜色褪色出现斑点,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就会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间呈淡白色,外缘呈棕褐色,最后为整片叶子枯萎脱落。防治方法是加强林间管理,适时做好松土除草工作,平衡水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使植株茁壮生长,提高自身抗病力;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酌量托布津或波尔多液加新高脂膜,也可采用退菌特1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2 黑斑病

多花黄精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4-6月雨季发生。发病初期是叶尖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斑的蔓延扩㪚,病斑变深成黑褐色,最后是整个叶片枯死发黑,悬挂于茎秆上不脱落。发病特点:5 月底该病开始在老植株叶上发生,7 月初在新生植株上出现,7-8 月该病发生较严重。因黑斑病是从顶部向下蔓延,但蔓延速度较慢,到7 月底时发病程度较叶斑病轻,但该病还可危害果实,在幼果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防治方法是在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000 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 倍液,每7-10 天1 次,连续数次。

3.3 炭疽病

多花黄精炭疽病多发于春夏、夏秋转换时节,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发病初期是叶尖、叶缘部位先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区域常穿孔脱落,外缘有黄褐色晕圈。发生特点:4 月下旬始发,8-9 月最为严重。防治措施是要加强林间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深翻土地,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松土,施肥后培土,注意排涝,降低土壤含水量。药剂防治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隔5-7 天喷1 次药,连喷2-3 次。喷药要周到,应特别注意叶背面,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3.4 虫害

多花黄精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糟等,主要是幼虫咬食多花黄精幼苗及根状茎,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浇灌;或用2.5﹪的敌百虫粉4-5千克,加细土150千克搅拌均匀后制成药土,沿植株行间开沟均匀撒施;物理防治可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每隔2-3公顷混交林放置一盏黑光灯,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

4 采收与产地加工

4.1 采收

多花黄精采用根茎繁殖的生长3-4年、采用小苗繁殖的生长2-3年后可采收,采收季节应选择在茎叶完全脱落时的秋季或春季,以秋季10 月中下旬为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将多花黄精根茎从下到上依次挖出,勿用手拔,去掉茎杆,抖去泥沙即可。

4.2 产地加工

将采收的多花黄精除去须根及烂疤,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倒入锅中,加清水淹没锅内全部黄精块茎,用大火熬煮,直至全熟透心为止,然后取出放到太阳下暴晒,通过白天晒夜晚堆积,反复多次,直至全干。成品质量以块大干爽、色黄润泽、肉质饱满、断面半透明者为佳。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邵建章,张定成,孙叶根.安徽黄精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和资源评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22 ( 2) : 138-141.

[3] 陈晔, 孙晓生. 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3): 328-330.

[4] 张洁, 马百平, 杨云, 等. 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5):330-332.

[5] 徐有为.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初探[J].绿色科技,2017,(09):131-132.

[6] 刘跃钧,蒋燕锋,葛永金,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4):43-45.

[7] 郑林森.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2,(01):155-157.

[8] 严毅,何银忠,王亚婷,等.云南海口林场中药林下种植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2):173-177.

2019-07-12

作者简介:张发根(1962-),男,浙江遂昌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S725.2

B

1004-7743(2019)04-0022-03

猜你喜欢

混交林松土黄精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结构分析*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清晨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