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艺术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2019-01-09张潇元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创新性传统文化

张潇元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首先是文化生活的普及;其次是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四个);最后是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来阐述传统文化、艺术文化、音乐文化在现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63-03

一、文化生活的普及

在日益富强的中国和当今日益繁荣的社会来看,中国人民经济水平提升,随之文化生活方面也越来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丰富。十九大报告共提到五次传统文化,四次文化、文艺创新,还两处专门关注到了媒体与作品的传播力建设,这些都与文化艺术实际相关,也能看出我国人民对精神生活越来越看重,接下来我将从民族音乐入手,来阐述传统民族音乐在新时代发展的趋势。

艺术一词在以前的普通老百姓眼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职业、工作,但是在中国日益发展起来的同时,老百姓们也越来越喜爱艺术。从我自身专业出发,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唱歌,不只是唱歌,很多音乐爱好者会去外面的音乐培训班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乐器,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吉他、尤克里里等弹唱乐器一直都是比较常见的乐器,弹奏者可以边弹边唱,也是一门非常好学的乐器。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的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乐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是喜爱、学习,拿我自己在外面代课的培训班来说,不只是孩子们在学乐器,很多孩子家长都要求学个二胡、葫芦丝、笛子之类的民族乐器。所以现在的社会不只是专门从事艺术工作者在学习自己的本专业,很多不相关专业的人们也对音乐艺术非常的感兴趣并有很多也在学习中。

可能有很多人也不能理解民族音乐,认为太传统不好接受,但是最近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形式:新民乐。搜索知网上关于民乐的论文,会频繁出现另一个字眼:“新”民乐。那么这个“新”民乐究竟是什么呢?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组合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运用中国最传统的民族乐器改变原有传统的作曲风格、表演形式来为人们演奏出美妙的民族乐器的声音。百度百科是这样告诉我的:新民乐是New Age(新世纪音乐)里的分支,是当代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趋势。它的特点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与西方音乐风格予以融合,就是常说的“中乐西奏”。世界上有多少种音乐文化,新民乐的风格就有多少种可能性。其中所呈现的民族风,就是乐器、旋律和意境的体现,与音乐家本身的个人色彩也有关系。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民乐在音乐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新民乐对民乐有没有继承的传扬的作用?我认为是有的,在周小云的《新民乐的继承与发展之路》是这样说的,中国音乐必须以传统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尽管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但民族音乐家坚信没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始终坚持将音乐作为一种手段去反映民族文化和传统。新民乐是音乐文化趋于多元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诞生起就展现出复杂而多样化的特点,但它本质上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和改革传统音乐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它的发展与传统的音乐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我国的很多文艺工作者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金铁霖老师、彭丽媛老师、宋祖英老师、李西安老师、孙慎老师、冯满天老师等都为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让中国很多人民越来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随着老艺人们的离去越来越缺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来拯救和保留遗失的音乐文化。

第一,党的十九大报告進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条报告的指出让我得到的信息是中国从富起来、站起来向强起来正在转变,中国人民也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生活,开始更加的注重精神生活带来的内心愉悦和情感的丰富。而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丰富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足以表现出在人民心中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文化力量的强大。

第二,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着力点就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坚持中国的文化价值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现状下,思考和解决中国文化事业的方向,提出中国文化的方案。

第四,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新时代的文化是在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各行业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工作。为发展、拯救和保留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

创新这个词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一个词,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同时,研究生更加需要创新,要做一个创新性研究生,需要自己的大脑丰富的动起来,而不是一味的原地踏步,努力做一位创新型人才。

在创新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繁荣推动。坚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坚持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作曲学者运用创新能力创作出适应新时代的歌曲、演奏曲等,音乐学者、科研工作者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创造出更加丰富真实的音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加强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沟通交流,为音乐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在创作新的作品时,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对外国音乐文化吸收更多的能量,来创作出外国人都能认可的音乐作品。创新者要保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来努力奋斗、努力向新时代的背景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特征,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本国国情吸取失败经验。坚持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21世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创新摆在文化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使形成强大的中华文化軟实力。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好机会,更加努力的创作出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争做创新型人才。努力推进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的存在,同时,也可以加大文化事业在向贫困乡县送爱心的活动,让中国的传统音乐渗透在国家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周小云.新民乐的继承与发展之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2]叶侠.浅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统文化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

[3]宋艳.浅析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学理论,2018,(05).

[4]马瑾琰.浅析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J].现代交际,2018,(22).

[5]史晓宇.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理路[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创新性传统文化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