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祖国,70年筑梦前行

2019-01-09潘健

晚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单间宜居分配

潘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思绪万千,感受到祖国70年筑梦前行,我的个人命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尤感深刻的是,随着国家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亿万人民满足了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而我也实现了多年期盼的住房梦。

这里仅从我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的三个时期说起。第一个时期:从我走上工作岗位的1966年至1968年,我从省委党校机要训练队学业期满后被分配到遵义地委工作,单位分配了一间8平方米的单间室,是我工作后第一次有了安身立命的住所。

第二个时期:从1968年至2012年长达43年间,是我从遵义地委调进贵州省委的几十年间。这期间住房情况也有四次变化。第一次是1968年调进省委机关后,单位分配了一间20平方米的双人单间居住室,从心底感谢省委对我们这些青年人的安排,做工作也更加认真投入。第二次是1970年随着省委机关内设机构办公用房的调整,我的住房被安排到观风山下的一间单人住室,又回到单居独处的日子,心中难忘与同事早晚相处心心相印之友情。第三次从1977年1989年12年間,随着个人成家立业,单位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及时分配了观风山脚下职工参与修建的6层楼高的宿舍,分配给了我一套80平方米的3居室,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第四次是从1990到今天,随着国家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省委机关与时俱进,对单位分配给职工的所有住房实行货币化购买,这样1990年分配给我的109平方米住房,1992年经房管部门测算后交了购房款,发了房屋产权证。

第三个时期是在退休后,购买养老宜居房。从我参加工作到现在,随着国家住房体系不断完善,我本人的住房状况从“优居”到“有居”。随着家庭人口增加、孩子长大成人的现状,我在更适合养老的社区,购买了71平方米两居室电梯楼,实现了人生从“有居”到“宜居”的夙愿。

回想过去的几十年岁月,从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的真实景象,折射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快速奔跑在现代化路上的大国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多么不容易,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如何让世界瞩目!(作者系贵州省委原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单间宜居分配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真正的共产党人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给千里马一个“单间”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