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梭砂贝母鳞茎组织培养研究

2019-01-09欧珠朗杰米玛潘多孙泽韧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鳞茎组织培养

欧珠朗杰 米玛潘多 孙泽韧

摘 要 以梭砂贝母鳞茎为外植体,研究梭砂贝母组织培养中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从多个浓度梯度组合中探寻出适合梭砂贝母组织生长愈伤的最佳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适宜诱导梭砂贝母鳞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及浓度为MS+NAA(0.5 mg·L-1)+6-BA(1.5 mg·L-1),这一结果为梭砂贝母组培扩繁工作提供了技术参数。

关键词 梭沙贝母;鳞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67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属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藏语为阿皮卡,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梭砂贝母又名炉贝,鳞茎外表白色或浅黄棕色,有些具棕色斑点。梭砂贝母在西藏有广泛出产,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青海省南部也均有出产[2],具有润肺清热、化痰等功效。梭砂贝母价值高、药效好,但其繁殖系数低、生长环境特殊、分布分散。随着市场上对梭砂贝母的需求量增大,其生长环境和种群自然更新遭到了破坏,致使梭砂贝母资源陷入匮乏[3]。

为了缩短生长周期,提高无性繁殖系数,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从外植体的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及浓度配比等方面探索梭砂贝母的无性繁殖技术[4]。这一研究有利于梭砂贝母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环境保护,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解决药材供需矛盾和保护濒危藏药材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5]。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019年8月,在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念萨村海拔4 500 m的高山滑坡岩缝中采集梭砂贝母。从其鳞茎中选取无病害乳白色鳞茎进行实验室无菌处理,并切成适宜大小的鳞茎小块接种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剂的培养基上进行调控培养。

1.2 实验方法

1.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与组合配比设计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加入30 g·L-1的蔗糖、

7 g·L-1的琼脂,pH指调至5.8,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6],以备外植体的接种。如表1所示,对6-BA和NAA分别设置4个梯度、16个组合进行外植体接种。

1.2.2 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

选取外植体的最适宜时间为每年夏末,以梭砂贝母花谢结果时的鳞茎作为外植体效果较好,其中尤以新鳞茎最佳[7]。应先刮除鳞片上的栓皮和褐色部分,以乳白色为佳,再用自来水长时间冲洗干净并用适宜的消毒液进行消毒[8]。

在接种之前用75%酒精擦洗超净工作台,鳞茎整体充分清洗后移入超净工作台,在灭菌的滤纸上切成0.5 cm3大小的接种块[9],用75%酒精浸泡材料30 s,用0.1%氯化汞浸泡10 min,再转入到无菌水中漂洗4次后取出材料放到无菌纸上吸干用于接种[5]。

1.2.3 灭菌

培养基和接种器具在121 ℃、0.15×106 MPa的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0 min。灭菌结束冷却后取出培养基并放置在培养箱中,48 h后无污染的用于接种[10]。

1.2.4 接种

接種前30 min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灭菌的培养瓶和接种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内,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桌面及内壁,30 min后关闭紫外灯,把接种用外植体移入超净工作台,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严格规范操作,直至切好的外植体植入培养瓶中,一般一个培养瓶植入3~4个适当大小的外植体。

1.2.5 培养

接种后的培养基在温度为22 ℃、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25 d,每天光照时间为10 h、光照强度为1 500 Lx[11]。

2 结果与分析

在添加了不同浓度植物激素的MS组合培养基上接种培养梭砂贝母鳞茎,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Aa、Ba、Bb、Bc、Cb、Cc、Cd、Da、Db、Dc、Dd组合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Ab、Ad、Bd、Ca组合能够诱导出少量的愈伤组织,Ac组合能形成丰富愈伤组织。因此,适合诱导梭砂贝母鳞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0.5 mg·L-1)+6-BA(1.5 mg·L-1),其愈伤组织及分化幼苗如图1所示。

3 结论

本研究以梭砂贝母的鳞茎为外植体,研究6-苄基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为克服梭砂贝母组织培养与扩繁试验的盲目性提供了依据,并为解决梭砂贝母原料的供求矛盾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做出了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欧珠朗杰.藏药材——梭砂贝母组培养研究[J].西藏科技,2012(9):72-73.

[2] 王书军,高文远,于琳,等.百合科贝母属药用植物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09—1610.

[3] 高燕,贺宾,范弢,等.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新疆农业科学,2005(1):35-37.

[4] 贾晗,付绍智,陈洪源,等.太白贝母不同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1-13.

[5] 郭生桢,李惠芝,潘景丽.常用中药五种贝母的组织培养[J].特产科学实验,1981(3):20-22.

[6] 段筱薇.浅谈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60.

[7] 蔡朝晖,李萍,高山林.中药贝母的组织培养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8(4):274-277.

[8] 张振霞,张惠婷,庞立志,等.暗紫贝母鳞茎的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17-19.

[9] 张淑梅,关丽霞.伊贝母鳞茎和茎段的组织培养[J].种子,2018,37(12):128-131.

[10] 陈建,常权记.不同灭菌方法对茜草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7(14):53.

[11] 王跃华,江明珠,何诗虹,等.川贝母组培苗快速繁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36(6):941-9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植物生长调节剂鳞茎组织培养
百合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香水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香水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红花木莲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方法初步研究
天然植物激素对铁皮石斛组培苗诱导芽分化的影响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葡萄中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
洋葱高产,栽培环境有要求
百合鳞片扦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