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01-09樊海军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樊海军

摘 要 农业服务体系是直接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为更好地发挥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人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的调研,提出了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服务体系;乡村振兴;宁夏石嘴山市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49

近年来,在事业单位改革和清理整顿工作中,宁夏石嘴山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有弱化的情况。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1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基本情况

1.1 公益性服务机构情况

1.1.1 组织及机构

石嘴山市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共有事业单位56个,其中市级4个、县区18个、乡镇34个;分行业看,农业20个、畜牧及动物卫生监督25个、水产1个、农经3个、农机2个、农业执法3个、农产品加工服务1个、农产品检测1个。乡镇农業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

1.1.2 编制及人员

总编制数为516个,其中市级76个、县区259个、乡镇181个;现有人员总数464人,其中市级73个、县区243个、乡镇148个。专业技术人员420人,占现有人员总数的90.5%。专业技术人员中,按照学历划分,大学及以上学历276人,占专技人员的65.7%,大专学历124人,占专技人员的29.5%,中专及以下学历20人,占专技人员的4.8%;按照职称划分,研究员15名,占专技人员的3.6%,副高级职称129人,占专技人员的30.7%,中级职称156人,占专技人员的37.1%,初级职称120人,占专技人员的28.6%;按照年龄划分,30岁以下41人,占专技人员的9.8%,30~40岁71人,占专技人员的16.9%,40~50岁172人,占专技人员的41.2%,50岁以上136人,占专技人员的32.6%。

1.1.3 履行职责情况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主要由农技推广(包括农业、农机、畜牧、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疾控)、农经、农业执法、农业教育(农广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这些服务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广大农技人员奔走田间地头、深入千家万户,为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8年,石嘴山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1.44亿元,粮食总产量52.3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650 kg,蔬菜、肉类、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87万吨、2.97万吨、5.87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 469元。推广农业优新品种42个、绿色增效技术48项,农作物、畜禽、水产优良品种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拥有番茄、辣椒、西甜瓜等自主知识产权种子品种36个,制定了辣椒种子、芹菜种子、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生产技术规程18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市”项目全面实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 57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6万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 589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1家,实现产值33.71亿元。休闲农庄发展到89家,从事农产品经销的电商企业达到53家。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先后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等10项国家级和6项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平罗经验”。石嘴山市农机总动力达11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业执法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获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种养殖品种19个,种植业投保面积达到7万公顷,养殖业应保尽保;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初步建立,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5%,动物免疫率、动物产品检疫率达到100%,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

1.2.1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专业协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农业生产和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生产资料供应、收购销售、加工流通、培训指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1.2.2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培育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12家,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了种养殖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机械化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1.2.3 社会化动物防疫组织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化动物防疫组织18个,聘任2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动物免疫、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巡查、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

2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压减机构和编制,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2012年,市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由10个减少到4个,压减60%;人员编制由114个减少到76个,压减33%。农经、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疾控、农机监理、农机推广、农广校等机构由法人单位变成内设机构,造成与农业农村厅、与各县(区)的机构衔接不顺畅,严重影响到这些机构职责职能的发挥和项目的申报。2015年以来,采取退休1人减编1人的做法,共计减少编制60人,大幅度压缩了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人员和编制。压减机构和编制,造成农业公益性事业单位“网破、线断、人散”,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1)农村改革及农经机构乡镇缺失;2)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只有平罗县有机构,市级、大武口区、惠农区都没有机构;3)承担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的农广校全部变为挂牌单位;4)乡镇只设农业、畜牧两个综合服务站,人员编制在县(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职责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农产品检测,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职责包括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疾控、动物卫生监督、水产等。

2.2 机构设置与乡村振兴、脱贫富民战略不相适应

1)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侧重于农村一产,缺乏农村二产、三产方面的服务机构,特别是缺乏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农业信息化、农村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服务组织。2)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与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任务不相适应。2019年的机构改革,农业农村部门增加了农村环境整治、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职责,但没有增加人员和事业机构,造成这些工作举步维艰。

2.3 人员不足,老龄化严重

1)人员空编现象严重。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空编52人,近三年一直没有及时补充。2)乡镇一线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且兼职现象突出。石嘴山市乡镇农业服务体系现有人员148人,占县(区)级农技人员总数的37.9%,低于60%的国家标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虽为法人事业机构,但人员编制、工资、管理归县区农业农村局,业务工作由县区农技、动物疾控中心和乡镇分配,造成乡镇一线农技人员被抽调至其他行政性、事务性岗位,在编不在岗、跨岗兼职现象严重。3)人员老龄化严重。石嘴山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大部分人员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作疲劳”的症状比较严重。现有人员中,40岁以上占73.6%,50岁以上占1/3,部分乡镇服务体系人员存在“老弱病残”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断层现象比较严重。4)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少、不系统,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知识面窄,不能满足农业、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

2.4 激励机制不活

1)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不合理。市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为1.5∶3.5∶5.0,县级为0.8∶4.2∶5.0。而且取消了“双肩挑”政策,存在高级、中级比例过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难、聘任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车补,影响农业服务工作。农技人员经常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执法等工作,受没有车补、节支政策所限,农技人员下乡次数明显减少。乡镇农技人员配置的农技服务车辆运行没有经费保障,存在工作干的越多,倒贴燃油费越多的问题。3)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过低。平罗县村级防疫员工资标准6 500元/人/年,而且没有养老、医疗、职业病保险等社会保障,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进程。4)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广大农技人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机制不健全。

2.5 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公益类、执法类事业单位,存在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渔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执法工作,执法类事业单位承担种子产业发展、种子管理、农经及农村改革等公益性职责的情况。

3 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3.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配全机构配强队伍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的要求,根据乡村振兴、脱贫富民、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需要,配全农业服务机构,配强农业专业技术队伍。1)配全机构。市级新设置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扶贫办、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三个法人机构。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农村改革、农村经济指导服务、农村三资管理、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农业信息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扶贫办承担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移民工作和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管理、监督、检查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承担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等。惠农区对应区、市机构,新设置扶贫办、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经站扩編增职能职责。平罗县新设置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2)配强队伍。尽快通过公开招聘人员、公开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等措施,补齐石嘴山市农业服务体系52个空编。同时,根据新设置机构职能职责,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3)理顺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管理机制。将乡镇农技人员编制、工资、管理、人员经费、业务工作分配调整到县区农技、动物疾控中心,实现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保证乡镇一线农技人员全身心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

3.2 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实行农业系统内综合执法,将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动植物检疫、渔政等分散在同级农业农村部门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能剥离,整合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队伍,构建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3.3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

1)提高岗位结构比例。将市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结构调整到自治区级标准,比例为2.5∶3.5∶4.0,县级调整到市级标准,比例为1.5∶3.5∶5.0,“双肩挑”人员的聘用不占本单位专技岗位总数,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难、聘任难的问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落实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车补政策。结合农技人员工作实际,按照农技人员职称落实车补政策,乡镇农技服务车辆运行费由县区农技、动物疾控中心承担,保证农技人员工作出行。3)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标准按石嘴山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同时解决养老、医疗、职业病保险等社会保障,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4)落实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适应农业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农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且经批准的前提下在职创业,收入归个人所有。允许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同意可兼职兼薪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兼职期间在原单位工资调整、职称评审等不受影响。鼓励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在职农技人员创办、领办、合办科技型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及团队参与发明成果收益分配。

3.4 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各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或轮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普及推广实用新技术,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工作的基本技能,提升农业科技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推动石嘴山市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3.5 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加大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并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全程化服务,提升农业服务规模水平。加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的培育,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公益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