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

2019-01-09凌云飞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

凌云飞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国际视野下的当代版画的创作状况,立足于藝术与技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版画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技术危机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复数性”“间接性”“印痕性”等这些构成版画独特性的词语中解读出新的语意,试图寻找其在当代语境中的存在意义、有效性及延展的可能性,从而使当代版画不在技术革新中迷失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重新审视版画艺术语言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当代艺术   版画概念   观念延伸   概念转换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037-03

一、沉寂且落寞的版画现状

中国版画从鲁迅倡导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走向呈现出单一趋向多元、封闭趋向开放、粗放趋向精良、附属趋向自主、传统趋向现代的整体丰富态势。在如今这个图像媒体的时代,图像复制印刷铺天盖地、印刷方式迅速发展、图像传播日益更新,版画艺术的意义逐渐被遮蔽、版画艺术的概念逐渐被消解、版画艺术的边界逐渐被弱化。曾经版画特有的复制和媒介功能是其强大的优势,而在现在的数字信息时代,版画作为模仿和复制的优势已经逐渐被数字技术所取代,不断受到挑战和驱逐。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而言,版画在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的表达上略显不足,造成版画在中国现代艺术主流形式中沉寂且落寞。

时至今日的数字信息时代,版画艺术作为模仿和复制的优势折翼于数字技术,中国当代版画语言在当代艺术中逐渐呈现“失语”的状态,版画与市场接轨不景气和市场对版画接纳度不高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日益显现。尽管有诸如潮涌般的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但是用于理解和质疑版画的术语、定义及观念却被认为是滞后的。这种现象归结于只关注了浅表上的版画媒材特征,探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是版画的现代化转型使版画旧有的艺术理念与价值取向发生了严重危机。版画自改革开放后由政治实用转向艺术审美,而版画旧有的创作理念弊端并未完全清理;第二是在版种技术的开拓与追求的同时却忽略了作品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关注,只片面地追求丰富的表现形式、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质的表现材料等①。作品生活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历史的内涵、思想的内涵,这些才是作品质量最主要的关键。画面表达的最终宗旨还是要回到画面的构思上,构思才是作品的命脉。所谓构思就是要把画家的人生观、世界观转化为形象;其三,狭隘的版种划定画种范围严重阻碍了版画自身的多元开放发展,版画界习惯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对新的变化多少有些不适应。这些现象显然与版画的开放性、前沿性、实验性的特质相背离。

二、版画传统特性的现代演变

与油画、国画等艺术门类相比较,关于版画的批评和理论研究更显匮乏,国内外相关的版画理论研究相对版画创作是滞后的,并且缺少专门的论著。国画和油画已经形成了许多理论家关注的氛围,而版画还没有形成理论队伍,对当代版画的研究多缺乏学术深度和系统性。版画的创作与理论不应偏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今天这样的图像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在我们的版画创作和版画研究中是否应该具有某种疆域或者界限?如果有,又该是什么?版画是否存在着一般艺术在意义确立和价值判断方面所普遍面临的某种危机?如果有,我们又该如何认识、理解,进而破解这样的危机?如何既凸显版画的天生基因优势,又能以独特的面貌展现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实现其当代转型是当下版画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学术界引起争论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做相应的理论研究。

版画的“多元共生”是图像时代中自然形成的表现形式,由于数字媒介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语言后,版画面临着本体语言发生了再生的现象,需要在追寻新的媒介传播中重新明确或定义其画种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版画的三个传统特性都各自进行了演变:一是版画创作的“直接性”,从传统的作品草图绘制过程演变为版画家所用物质材料的物性;二是版画创作的“程序性”,从传统的每一道制版印版的严谨繁复的工序演变为版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或是处理画面的方式譬如图层、套色等;三是版画的“复数性”,从传统的画作重复的复数演变为一种画面复数性观念的表达。我们要紧紧围绕在版画的三个特征关系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版画的市场现状和当代转型。除了版画的传统特性演变了以外,近年版画创作的队伍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创作者的主流意识逐渐增强,个人化探索的方向和意识越来越明确;第二个方面是创作者的自我创作意识较之版种的技法更自觉;第三个方面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作品中更多地表现文化传统和生活感受。

三、版画观念拓展的探索

“后印刷时代”,传统的版画概念无疑已经局限了版画的发展,观念的拓展已经成为必然,媒介的拓展是否就意味着多种艺术语言的杂糅或借用,何为版画表现的底限?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版画的文化定位是什么?

黑崎彰著的《世界版画史》中也提及具有广泛意义的当代版画的含义:是当代艺术观念逐步向自由化和多元化发展,彻底解放了版画在“技艺”方面的绝对要素,多以综合媒材或跨领域媒介为创作手段。②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在版画独立成为一种艺术样式之前,它从画面角度而言与绘画是同构的,但从媒介角度而言,版画又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木版、铜版到丝网版、珂罗版、数码版等,版画的种类和范围不断在拓展,随之版画的创作目的和要求也在相应地变化。版画创作的核心是制版印刷,其优势在于印痕的制作和显现,最终在作品中体现的是人运用版画工具对物质载体进行制作的痕迹,在痕迹中进而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可以说,如今的版画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版画的意义不再等同于传统的复现与传播的功能,而是成为画家体验并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关于版画观念拓展的探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当代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艺术,它不仅要有当代艺术的文化共性,还须要有与之相应的独特的技术表现方式。③近年来随着版材的传统物理性的削弱,版的概念随之延展,这就需要重新诠释和定义其新的拓展领域、媒介范畴及创作观念。如今的版画面临着如何流畅地与当代艺术语境接轨的问题,“版画”这一概念与外延已经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传统版画的三个关键词:复数性、间接性、印痕美等特性未必在同一版画作品上获得整体呈现,但是版画作为间接呈现方式的艺术门类又有其独特性与专一性。从经验中来看,只有全面及合理地掌握版画技术语言才能在创作中保持更大的自由与发挥的上层空间;其次,版画本体语言中的间接性和复数性所带来的技术材质的多样性与思维观念的拓展性等特点表明了当代版画创新性与实验性的特质,决定了其具备创作语言与行为跨界的可能。当代版画艺术的限定与延展既对立又统一,需要在二者关系中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及创作走向。版画传统的创作观念与方法被日益多元化的语境消解,在当代的语境下的版画更需要利用技术性的属性突破原有的画种媒材的限定。由于数字媒介成为艺术表现语言之后,版画又面临着如何追寻新媒介、重寻画种特征,使版畫本体语言发生再生的问题;再次,版画先天与科技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关联,尤其与图像的复现密切相关。脱胎于印刷术的版画艺术,其复制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数字时代中艺术社会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这一特质也加速了其自身概念的泛化与消融,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性危机以及由此而生的历史性转换的要求,探讨坚守、复兴、发展和推广版画艺术价值的新可能性越显迫切和必要。

综上所述,对于所谓的版画的“困境”而言,不要一味地追求破解、化解,也许在局限中解读和利用其弊端可能是版画在这个图像时代应有的一种全新创作姿态,使其在限定与拓展中呈现日益清晰的崭新面貌。当代版画已经是技术、版种较为完备的一门创作形式了,而版画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或者说参与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则需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概念的界定,二是从创作方法上提供跨界的技术支持。这里提倡的跨界发展将有利于版画的宣传推广与文化再生,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学意义,是版画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种机遇也许会带动版画创作的持续与繁荣。技术不应该成为隔离版画与其他视觉艺术的关系,应该以独特的视觉魅力镶嵌在图像时代中,直接链接到现实生活的表达上,呈现新时代的版画特点。

注释:

①陈琦:《走出边缘 现代中国版画现状之断想》,《艺术界》,2002年,第03期。

②黑琦彰:《世界版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③陈琦:《技术即观念——版画当代性再认识》,《收藏与投资》,2015年,第09期。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赵强
赵强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幕
西安美术馆中心成立 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