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沔阳薅草歌艺术特征论析

2019-01-09高亚平余双慧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生艺术特征发展现状

高亚平 余双慧

摘要:沔阳薅草歌是湖北沔阳的传统民歌,它是劳动人民在薅草时唱的歌。薅草歌作为人类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沔阳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入选为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本研究以《幺妹子笑嘻嘻》为例,从其曲调、调式调性、节奏节拍、装饰音的使用、以及衬词衬腔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沔阳薅草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沔阳薅草歌   产生   功能   发展现状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031-03

沔阳薅草歌主要流行在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郑场、张沟等旱地较多的地区。薅草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在春节以后薅的是麦草,因为薅麦草的时候天气寒冷而且长得不多,薅草的人自然也就不多,所以就不唱薅草歌。而到了五六月间要薅棉花草和栗草,由于此时天气炎热,草生长得很快,为了抢时间,劳动人民便包庄稼,相互帮忙,进行集体劳动。为了解除在劳动中的疲劳,提高薅草效率,劳动人民就开始放开嗓子喊薅草歌了。

一、薅草歌的产生与功能

古代中国的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是典型的个体劳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但进入初夏以后,杂草疯长,加上田地面积比较大,单家独户难以应对。为了在短时间内除去杂草,提高劳动效率,农民大都互助合作,以集体劳动的方式薅草。然而在集体劳动中,对薅草进行组织协调的问题便产生了。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薅草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一定的监督之责也得有人承担。薅草锣鼓也就是薅草歌便应运而生了。

薅草歌属于劳动号子,有实用性和艺术表现性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是薅草歌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释放身体的压力,以及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让正在持续繁重劳作的劳动人民备受鼓舞,积极地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艺术表现性功能是在薅草劳动中唱出的民歌,体现出劳动人民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沔阳薅草歌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的机械化和除草剂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使田间劳作的方式走向现代化,群体性劳动相对减少,打鼓薅草的场面再也无法见到,薅草歌的歌声也随之慢慢消失。

此外,由于会唱薅草歌的民间艺人非常少,且还是老一代艺人,年青人大多离开农村外出打工,导致薅草歌的传承、发展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这些因素都使得沔阳薅草歌正以不容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

三、沔阳薅草歌的艺术特征——以《幺妹子笑嘻嘻》为例

薅草歌在沔阳民歌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是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的。薅草歌有两种演唱形式:一种是不用领唱,大家齐唱号子;另一种是一人领唱某种曲牌,众人和唱某种号子。高腔是领唱的主要曲牌,其后来还发展为花鼓戏的主要唱腔,如《幺妹子笑嘻嘻》。领唱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以唱很长时间,和唱的号子一般无具体内容。而一人领唱众人和唱,节奏紧密、律动感强,其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江汉平原的田园风味。

《幺妹子笑嘻嘻》就是一首典型的高腔号子,能够体现出沔阳薅草歌的艺术特征。

(一)曲调特征

1.八度落音。乐句落音采用了下八度落音,如5-5下八度的运用,表现了小渔网寻亲不遇的心情,有一种内心的挣扎和呐喊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对亲人的思念。

2.下五度的进行

2-5下五度的进行,下行五度的跳进则有一种沉着稳重的收拢感。调性没变,最后一个音还是落在主音上。小渔网的故事已经讲述完了,这是曲调的半终止。

3.下七度的跳进

5-6的下七度大跳,且跳进的两个音经常是徵-羽。

(二)调式调性

《幺妹子笑嘻嘻》采用了G徵五声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徵调式有分布广,歌种覆盖面广,数量众多等特点,在我国荆楚民歌调式中占主要地位。

(三)节奏、节拍特点

1.节拍的自由使用

薅草歌的节拍可根据唱词和情绪的需要自由使用。《幺妹子笑嘻嘻》的节拍是由2/4拍变换成3/4拍,再一次回到2/4拍,自由灵活。这种不同节拍的结合使用,很有特色。

2.切分节奏的使用

在薅草歌中切分节奏的使用也是司空见惯的,切分音的出现改变了节拍重音,它是由弱拍开始持续到强拍,打乱了原来的强弱周期循环,长音在后给人一种阻碍旋律进行和停顿的感觉,结合音的上行进行,能造成一种后浪推前浪的气势,从而使旋律达到高潮和紧张的效果。

3.附点节奏的使用

在附点节奏中长音在前分量较重,有稳定感,短音在后力量分散很不稳定,有向后进行的倾向。这种节奏在慢速度下则会产生宽广、平稳、自然、流畅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推动感,表现出勇往直前的力量。

(四)装饰音的运用

1.倚音的运用

倚音的出现强化了情绪,在下例中倚音的运用是低沉且带诉说性的。例如,“6”与“5”的倚音,唱出了“圆”字的形状,表达了小渔网寻亲不遇的郁闷,盼望见到亲人的急切心情,情绪恰当、真切,形象生动,增强了歌曲演唱的韵味。

2.滑音的运用

滑音在《幺妹子笑嘻嘻》中使用非常多,变化丰富,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滑音的运用使得声音表现高亢悠长,滑音的演唱往往与方言紧密结合,字的语调与音调有机结合,不仅使沔阳方言与唱腔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突出了音乐表情,强化了沔阳薅草歌的风格特征。

(五)襯词衬腔的运用

1.衬词的运用

《幺妹子笑嘻嘻》的故事来自《白扇记》,唱词的特点是十字一句。唱词中的“啊”“唉”是语气衬词,表达情感而不表示任何意义,一般用在乐句结束处,不属于歌词的范围。但它可以深化歌词语气与情感的表达,其微妙、细腻的情感表现远远超过文字的表达范围,从而揭示小渔网愁苦的心理。

2.衬腔的运用

衬腔是农民在田间劳作,薅草喊歌时的腔调。《幺妹子笑嘻嘻》是一首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高腔号子,曲尾衬腔正好作为“一领众合”的结尾部分起着很好的收尾作用。衬腔已有了形成独立乐段的规模, 具体的歌词和虚字的衬词形成了并重的布局。这样的构思是想通过大段衬腔的音乐性来表达具体歌词所无法表达的词义与情感,以此突出薅草歌的特色。

四、结语

由于沔阳薅草歌的曲调基本上取自当地的劳动歌、田歌、山歌、小调等,因此,它既具有小调的优美性,又具有山歌的抒情性,更具有田野的朴素性。整个旋律风格高吭、悠扬、朴实、有力,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乡土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沔阳薅草歌的演唱采取“一领众和”的形式,体现出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此外,沔阳薅草歌在节奏、节拍、装饰音、衬词衬腔的运用等方面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所接受,并且成为沔阳劳动人民精神生活和劳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究沔阳薅草歌不仅可以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且也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琪.薅草锣鼓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6,(03).

[2]董丽君.洪湖劳动歌之源头[J].黄河之声,2012,(02).

[3]刘世嵘.衬词衬腔在民歌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03,(01).

猜你喜欢

产生艺术特征发展现状
论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应用
当代城市综合管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