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浦市马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2019-01-09张先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马蹄栽培技术

张先兰

摘 要 马蹄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时令水果,同时也是广西桂林市荔浦市传统名特优产品。为有效提高马蹄种植产量和品质,从栽培地和栽培品种的选择、优质栽培措施(包括浸种催芽、播种育苗、整地、移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马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广西荔浦市

中图分类号:S64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15

马蹄又名荸荠,属沙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多年生草本,状扁圆,色呈枣红或深栗色,肉质白嫩,脆嫩清甜,既可作水果又可当蔬菜,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多生于池沼中或利用水田栽培,适宜于底土坚实、耕层松软的土壤中,要求土壤有20~25 cm的耕作层,以利于球茎的生长和发育[1]。当气温达到10~15 ℃,球茎即可萌芽,当萌芽率大于80%,在光照及气温条件都满足生长条件的情况下,球茎向下萌生新根,通过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丛,侧芽向四周萌生匍匐茎,顶端顶芽向上继续萌生,连续分蘖,不断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复分株和分蘖,不断扩大株丛。至10月上旬,不再产生叶状茎,所有匍匐茎开始膨大,形成球茎。

桂林市荔浦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1 472.4 h,无霜期长达316 d。作为原农业部授予的“国家级马蹄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其境内生产的马蹄以个大、皮薄细嫩、甜脆多汁、化渣爽口、营养丰富、耐贮运等优点而享誉国内外。近年来,荔浦市大力实施主导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战略,推进马蹄产业发展生产订单化、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农工贸一体化,把“小马蹄”做成了“大产业”,摸索出了一条把优质农产品做成强势产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基于此,以广西桂林市荔浦市为例,对马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1 马蹄栽培地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马蹄栽培地宜选择水源和光照充足、表土疏松、底土坚实,周围5 km内无环境污染的水田,水田宜平坦、肥沃,便于灌溉,以种植过水稻或其他农作物的秧田最为适宜。品种宜选择丰产稳产性好、分蘖分株能力强且经过检疫无病虫害的优质品种,如桂蹄一号。因桂蹄一号具有果实个大、高产、生长势强、种苗无病毒携带等优势,深受当地众多种植户的青睐。种荠外观应光滑、饱满、完整,具粗壮芽头。

2 马蹄优质栽培措施

2.1 浸种催芽

选好种荠后,应先去除顶端顶芽约0.5 cm,再浸种消毒后催芽,通常以清水浸泡种荠1~2 d,夏季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以7 d为宜,再以浓度为25%的5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浸泡,浸泡12 h取出沥干水分后催芽。

2.2 播种育苗

将已催好芽的种荠整齐的放入育苗田内,每个种荠间相隔3 cm,深度则以埋入土中为标准。播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以泥泞状为宜。同时还要搭建阳棚以防高温和强光照射而晒伤秧苗,期间浇泥浆1~2次,大约15 d生出新根后,即可拆除阳棚炼苗。当苗高长至20~40 cm时,叶状茎生出4根左右,根系粗壮方可移植。早茬马蹄宜选择春季3月下旬至夏初5月上旬育苗,此時气温介于15~20 ℃,苗龄30~50 d。

2.3 整地

移栽前应进行整地,地块耕作层深度约20 cm,同样选择表土疏松、水源充足、便于灌溉的水田进行移植。移栽前先对田块进行深耕,深度大约15 cm,再施入基肥,每公顷可均匀施放30 t腐熟的农家肥、375 kg过磷酸钙、225 kg氯化钾、300 kg碳铵,整细耙平[2]。

2.4 移植

整地完成后方可移植,移植时间通常选择6月上中旬。因健壮马蹄苗存活率高、生命力顽强、产量更高,因此应选择叶状茎健壮的马蹄苗,连带母球一起拔出,当天起苗当天移植,种植的株间距为70 cm左右,行间距为80 cm左右。每个定植穴栽1株,深度大约10 cm,过深过浅都不适宜。栽植过深马蹄成熟采摘时难以挖掘,过浅则马蹄分株较少,造成结果少、产量低。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马蹄生长期间需进行追肥以保证其养分需求,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马蹄的生长过程需分别施以分蘖肥、分株肥、壮苗肥、结荠肥、叶面肥。其中分蘖肥的施放应在定植10天后进行,每667 m2施复合肥15 kg或尿素7.5 kg;分株肥在定植20天除草后进行,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或尿素10 kg,硫酸钾10 kg;壮苗肥的施放通常在9月初,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腐熟麸肥75~100 kg;结荠肥可于9月下旬施放,每667 m2施复合肥30~50 kg;叶面肥在10月初施放,每667 m2施复合肥30~50 kg。施肥同时应结合水分管理。

3.2 水分管理

马蹄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因此既要做到保持充足的水分又要合理控制其不同生长时期水层的深度。幼苗期水层深度控制在4 cm左右,以促进其生根。到分蘖分株时期,由于蒸腾量加大,水层深度应逐渐加深,以促进地面茎形成。后期应排水晒田,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加快球茎膨大。再行灌水,水层深度控制在7~10 cm,遇高温干旱天气,应酌情加深水层深度。采摘前半个月停止灌水,并排干水分以便采摘。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马蹄病害主要有秆枯病、枯萎病、茎腐病、灰霉病等。1)秆枯病属真菌性病害,来势猛、发病快,可使马蹄秆成片枯死倒伏,产量减少。茎秆染病后初期呈水渍状,梭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病茎变软凹陷,并生有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可产生浅灰色霉层。多与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早期氮肥施用过多或缺磷钾肥有关。2)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植株一般不结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成株期受害重,造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根及茎部变黑褐软腐,植株枯死或倒伏,球茎染病荠肉变黑褐腐烂。3)茎腐病发病部位多位于叶状茎的中下部,呈暗灰色,后变为暗色不规则病斑,组织变软易折倒,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多于9月上中旬生长旺盛季节发病,与土质瘠薄、土层浅或缺肥有关。4)灰霉病主要发生于采收及贮藏期的荸荠球茎上,多在伤口处产生灰色霉层,球茎内部深褐色软腐,与贮藏期湿度大有关。

防治措施:清除田间残萎枯茎,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排灌方式,做到排灌分开,防止串灌、漫灌,以防病菌随水流扩散。可用浓度为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于育苗前浸泡种球茎24 h,定植前再浸泡马蹄苗18 h进行预防。如已发生上述病害,可用浓度为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间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3次。

4.2 虫害防治

马蹄虫害主要以白螟为主,幼虫蛀食茎秆,造成茎秆腐烂,直至整株枯死。防治措施为清理并烧毁病枝病秆,在幼虫孵化高峰期以浓度为98%的巴丹100 g兑水50 kg喷施2~3次。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使马蹄实现丰产增收,必须掌握优质的栽培技术,对马蹄生长期间各个环节加以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结合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提高马蹄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法君.荸荠北方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7(3):66-67.

[2] 刘海华,艾伦强,龙祥云,等.马蹄大黄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255-25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马蹄栽培技术
吃“马蹄”
家乡的马蹄
河口动物 马蹄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