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思路和方法

2019-01-09金雪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9期
关键词:盲校面瘫风寒

洪 流,金雪萍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563000)

婴儿贝尔面瘫是指年龄不足1岁的婴儿出现的特发性面瘫,临床不多见。中医针刺治疗会引起婴儿哭闹挣扎,留针困难,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本文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婴儿贝尔面瘫,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中诊断标准[1]: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到高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起病前1~2 d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或乳突部压痛;患侧闭眼时向外上方移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面瘫多见于单侧。排除中枢性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

2 婴儿贝尔面瘫的特点及中医分型

婴儿气血生化不足,卫外功能尚未完善,易饥易寒,容易感受外邪。婴儿在诊治过程中哭闹不配合,使治疗不能按时进行,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婴儿贝尔面瘫在临床分型上与成人贝尔面瘫差别不大,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不足型[2]。①风寒型:口眼斜,面色偏白,咽不红或稍红,扁桃体不大,舌苔白薄,脉浮紧,指纹淡红,可伴轻度发热,痰白,皮肤温度不高等。②风热型:发热重,恶风,口眼斜,有汗,面色偏红,鼻流浊涕,咽喉红,扁桃体大,舌尖红,苔黄,指纹色红或紫红。③气血不足型:病程久,因口眼斜有多次诊治经历,面色不华,口眼斜,易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细,指纹色淡。

3 盲校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盲校派小儿推拿有操作速度快、时间短、起效快的特点。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常见的小儿肺系疾病或脾胃系疾病,5~10 min即可完成手法操作。我们在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常见病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中,发挥针刺和推拿的优势,取得较好的疗效。

4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

首辨阴阳,阴阳的二元辩证法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理论特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中,应首先通过察色按脉分辨患儿病情,根据辨证结果选取相应的推拿手法和针刺处方。寒证和虚证采用温或补的方法,推拿选用温阳三穴,既可补虚又可散寒;热证和实证采用清或泻的方法,推拿选用滋阴三穴,既可清热又可泻实。

八卦为先,注重后天八卦穴的运用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手法特色。运用八卦穴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是二元辩证思维在手法操作上的具体体现。顺内八卦:从小鱼际运推到大鱼际,能治疗一切寒证(补阳),外感风寒面瘫采用顺内八卦手法,配合顺揉乾宫加强温肺。逆内八卦:从大鱼际运推到小鱼际,能治疗一切热证(补阴),外感风热面瘫采用逆内八卦手法,配合逆揉乾宫泄肺热。气血不足型面瘫宜培土生金,由坤宫经兑宫顺运到乾宫。

引经穴的运用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操作特色。引经穴又称信号穴,能引导经气直达病所或病变脏腑,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在婴儿贝尔面瘫推拿治疗中,风热型先点揉一窝风、外关;风寒型先点揉一窝风、二扇门;气血不足型先点揉总筋。盲校派小儿推拿认为先点引经穴,对迅速获效有重要意义。

抓主症、用主穴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思路特色。贝尔面瘫以一侧面部口眼斜为主症,病机为手阳明及手太阴感受外邪,经气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治疗面瘫时,应紧紧抓住口眼斜的主症和主要病机,先考虑主穴及相关脏腑经络,手法以具有通经络调气血功效的推法为主,在面部各穴及上肢灵活采用直推、分推、合推、搓推、运推等推法,配合引经穴及运八卦,达到治疗目的。

5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配穴思路[3]

5.1 风寒型 临床表现:有外感风寒史,恶寒重,发热轻,面色偏白,口眼斜,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治则:发散风寒,宣肺解表。配穴手法:一窝风、二扇门→外劳宫→清天河、分阳→平肝清肺→补脾→清大肠→顺八卦→合谷、列缺→理肺经、理大肠经→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迎香)→揉耳后高骨→揉风池→摩百会→揉中府→顺摩腹→梁丘、足三里→捏脊→拿肩井。

6 结合针刺辨经络、选穴、补泻手法[4]

6.1 辨经络 本病与阳明、太阳经筋有关。《灵枢·经筋》中“太阳为目上冈,阳明为目下冈”提示眼睑不能闭合多与之有关。口颊部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故婴儿贝尔面瘫责之于此3条经筋。

6.2 选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太阳,颧髎,合谷。方义:面部诸穴可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原穴,有宣肺解表之功;手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皆结于,即颧髎处,故针颧髎可疏通3条经筋。

6.3 补泻手法 在针刺法上多以泻法为主,急性期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婴儿贝尔面瘫少用远端穴位,可选用缪刺法、点刺法。恢复期主穴可加灸法。

7 注意事项与医嘱

面部穴位宜轻刺而少留针,因婴儿哭闹,一般以不留针或留针10 min以内为宜。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出针。婴儿年龄小,易哭闹,惧怕针刺,患儿家长应拍哄患儿,使医生易于操作。避免患儿受寒、过度疲劳或感受外邪等。

8 小结

婴儿贝尔面瘫属于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年龄太小,针刺治疗时不易配合,影响治疗效果。盲校派小儿推拿强调用“气”推拿而非单纯用“力”,从而形成了频率快、速度快、见效快的门派特色。“首辨阴阳”“八卦为先”的理论得益于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盲校派小儿推拿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可以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盲校面瘫风寒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秋夜吟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