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组织措施与政策支持研究*

2019-01-09◎田

农业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村官毕业生政策

◎田 晶

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创业实践。当前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创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组织保障。高校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能力,对农村创业资源加以有效整合,通过自身创业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一、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解决就业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该积极推动就业工作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城市就业创业,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有利契机到农村进行创业,对农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从这个层面看,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地方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高校毕业生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失业问题,他们一毕业不仅需要寻找工作,而且还会面临婚姻、房贷、汽车贷款等多种压力,无形之中加剧了家庭生活压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成为北漂族或啃老族,这不仅是人力资本的一种严重浪费,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关注结构性失业问题,只有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本。从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看,城市就业压力过大与农村缺少高校专业人才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有必要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理念,通过合理措施引导他们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成为新趋势。在双创战略背景之下,国家主动出台各项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返乡创业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也产生了很多先进典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与农业信息等多个方面,农村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不仅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融入了更为现代化的生产要素,引入了很多新技术、新模式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当前地方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还缺乏长远规划,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够完善,加之高校毕业生自身创业经验不足,很多创业项目难以实现,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而言,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尤为关键,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能够减少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弯路,同时也能够对现有的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地方政府在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农村创业方面,应该主动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兼顾高校毕业生创业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政策和措施。

(一)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政策内容

从当前看,各级地方政府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当前各地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主要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标准,通过税收减免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多个层面。在注册资金和贷款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给予了相应支持,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所支持的领域之内获得相应的低利率贷款,同时对注册资本也进行了放宽,进一步降低了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的难度。

融资担保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授信制度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给予相应的融资支撑,特别是很多地方政府在地方融资平台之上,只要得到相应的部门推荐,按照评级授信的相关规定,项目申请人在创业计划、资信认证、可行性研究、还款能力等多方评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授信资金,按照相应标准获得一定的贷款资助,可以说通过融资担保政策的有效落实,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起步资金难的问题。

创业培训政策。还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创业园和创业基地的构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系统培训和项目支撑,在创业基地中不仅配备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还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和项目规划。如果高校毕业生对于农村创业项目感兴趣,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创业培训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也可以携带自己的创业项目到园区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说创业园区和创业基地的搭建,为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来去自由的人事政策。各地也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给予相应的组织措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定到农村进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留在原地或随本人意愿进行迁移,相关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给予一定的人事代理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免除后顾之忧。

(二)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层政府决策系统不完善。当前对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撑,但现有的政策体系主要属于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提升服务效果[2]。但很多基层政府决策系统并不完善,相应的咨询、信息、监督子系统还形同虚设,即使好的创业项目在帮扶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政策措施不当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效果。

其次,加之当前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需要对政策加以落实,并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来确保政策落实的时效性和及时性。当前各地也在逐步完善服务措施,但由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政府不愿意将过多资源倾斜到农村网络建设之中,因此导致农村信息公开程度相对较低,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农村进行创业过程中耗费时间和精力过多,加之决策具有很多不可预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

最后,村官创业帮扶政策创新不足。当前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创业的重要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将农村大学生村官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进行政策帮扶。但当前从整体看,基层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当前针对大学生村官制定的创业措施与其他创业帮扶措施还缺少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村官创业帮扶政策进行营销创新。

三、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组织措施和政策完善的建议

当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大环境中既需要转变自身就业理念,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借助政策工具,改变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观

一直以来,我国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在现有教育制度背景之下,农村高校毕业生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从农村走出去,到城市工作生活,较少有高校毕业生愿意返回到自己家乡,参与到本地建设。再加上扭曲的就业理念引导之下,几乎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到城市进行就业创业,也就导致当前农村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加剧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程度。当前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宏伟的战略目标来加以执行,并希望通过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合格人才。而要想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一方面,需要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通广泛地宣传传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扎根基层意识。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并对国家的相关创业政策加以有效解读,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该从高校毕业生实际角度出发,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好的创业项目,并对创业典型和创业故事进行广泛宣传,唤起高校毕业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优化组织措施,搭建高校毕业生创业支点

首先,建立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园区。有条件的基层政府应该从本地校毕业生创业实际角度出发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并对本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补贴进行有效整合,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提供土地政策、税费技术、培训等有利条件,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适合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的项目进行详细筛选,列出清单供高校毕业生选择,要加大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实力度,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其次,完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国家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特别是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前急需要高校毕业生参与进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资金补充政策扶持农业新型主体发展,特别是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人和带头人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农村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作用。

再次,发挥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村官作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主体,已经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村官创业。大学生村官不仅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也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政策帮扶上将大学生村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特别是要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的扎根农村进行创业,地方政府也应该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际给予相应的创业项目建议,特别是可以将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推荐给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村官通过科技创业项目,实现地区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三)完善支持政策,创造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机遇

从整体看,我国对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政策还存在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政策体系加以完善:一是对中央出台的各项规范性政策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农村创业制度体系。当前,对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创业的政策措施多散见于政策和通知中,很多政策都不具有执行性,加之相应的政策还是来源于不同部门,因此地方政府在落实政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依据性。二是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的很多政策都属于临时性质,这就很难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由于政策变动可能会出现资金断流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稳定性。三是各地应该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政策进行统筹规划,重点解决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1.优化财税政策

当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给予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上面,在税费减免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等,但由于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而且优惠时间有限,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很多政策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对现有的税收政策加以调整,鼓励高校毕业生深入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对现有的税收政策加以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税收政策的吸引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创业创新。

2.改革户籍制度

当前现有的户籍政策与土地制度联系的还比较紧密,城市与农村的户籍制度还涉及到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几率,就必须对现有的户籍政策加以改革。在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影响之下,不能简单的以“去留自由政策”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问题,而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必须将户籍制度与土地和社会保险进行逐步脱离,以市场化路径来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农民而言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并以多种形式来提升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地方政府平台之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创业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

3.优化培训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对现有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采取多种形式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在课程培训过程中应该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有机结合,通过创业孵化平台、见习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培训的针对性。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结合本地农村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做好创业引导、项目推荐、实践锻炼、技术培训、政策帮扶和项目带动具体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选准创业项目,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援助,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的成功几率。

4.完善激励政策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该成立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基金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自主创业,通过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基金,可以选取具有一定创业项目潜力的高校毕业生作为资助对象,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金额,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贷款资格,形成创业申报创业、培训和项目对接的有效培养模式。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措施,挖掘高校毕业生创业潜力,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团队意识,使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农村创业实践之中,实现农村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应该转变就业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深入到农村进行创业创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专业技术,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历史使命,并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村官毕业生政策
政策
唱村官
政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助企政策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