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项脊轩志》阅读的一种可能

2019-01-08余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小妹

余伟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对《项脊轩志》的文本进行品读的过程中,透过方方正正的汉字,我竟然隐隐约约看到一位电影导演的身影,他技法娴熟、造诣深厚,于其间穿梭交流,指挥若定。

从文化角度来说,不管以何种艺术媒介创造,目的都在于叙事抒情,文学语言写就的作品同时蕴含了其他艺术门类的无限玄机,所以,如果我们尝试着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一篇经典散文,其实也是很有意味的事情。下面就将从电影赏析的角度入手,对数百年前的文学作品《项脊轩志》进行一番另类的跨媒介的阅读,当然,此中“影片”“导演”等都属于假定、特指。

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包括:画面(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声音(说白、音响、音乐),镜头(景别、拍摄方式)。导演就是它们的组织者,他负责将各种元素合理应用,以成就一项“艺术”。

一、画面珊珊风影动

(一)场景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场景,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的镜头。四句话四个镜头,组成了影片开头一个重要的场景,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勾勒了项脊轩的原貌——“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落脚点在“旧”,“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落脚点在“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落脚点在“漏”,而“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落脚点则在“昏”,它们被导演连接在一起,构成了项脊轩比较全面、立体的初步形象。

(二)照明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照明在電影中不仅仅是摄影的辅助工具,提供曝光的可能,还可通过精心布置,成为表达某种独特审美的有效手段。此处光线变化,由昏暗渐至明朗,正是导演的匠心独运,它既客观地反映了项脊轩早年的修缮情况,也为表现人物心情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色彩之一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兰桂竹木”是亮色,“旧时栏楯”则为暗色,两相映照,“亦遂增胜”。这一组色彩的对比运用,既让前者占尽庭院风情,又附带了让前者牵引出后者的美学价值的效果。可见导演擅长对比,也善用色彩。当代导演张艺谋说:“在我看来,色彩的美不光是视觉上给人震撼,给人冲击,更要在艺术作品的内里带给人无限遐想,使人深入作品本身。”高明的艺术家,不论身处哪个年代,从事何种样式的创作,其精神内核都是一致的。

(四)色彩之二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明月斜切下一道长线,将世界分割为黑白两色,即使明知树为“桂”树,所见仍是树的“影”子,因而画面只有两种颜色,而两种颜色又纷杂错落。这时候无形无色无嗅的“风”推动了画面,使得黑和白又有了一定程度的位移,于是,景动,情也动。这里的色彩因为简单而美丽,也因为真实而亲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可喜”的情感。

二、声音各异情思同

(一)音响之一

偃仰啸歌 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这三种音响分别对应了三个形容词——“自由”“自然”和“自如”,含蓄而又巧妙地表现了项脊轩给人的精神滋养,营造了“音画相谐”的理想氛围。

(二)音响之二

东犬西吠 鸡栖于厅

张爱玲说:“没有一出戏能够用快乐为题材。”由“可喜”转向“可悲”,这里两个音响的表达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说“鸡犬相闻”是和美生活的一种呈现方式的话,“东犬西吠”“鸡栖于厅”却貌似正常而实非正常,事物正常而状态不正常,引人关注、发人深省。与上不同,导演运用了“音画反衬”的手法,极为简洁地描画了大家庭由统一走向分裂,从繁盛转为衰败的最初状态以及总体趋势。

(三)说白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通过第三者“妪”的转述来塑造“母”的形象。“妪”的说白中有间接引语,也有直接引语,摹形摹声地表现了母亲疼惜子女、关爱下人的品德。

这段说白还引出了“余泣,妪亦泣”的动作,侧面表现情感发生了共鸣,怀念成了影片中两个角色此时共同的行为。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大母”对“余”的关怀、偏爱、期望、坚信,这里主要借由说白来完成,其中“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两句以对白的形式出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则以独白的形式出现。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各种电影语言由导演遵循自己的风格来支配、排布,它们之间交错,而又互见。对白、独白如此,表演和拍摄亦如此,原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在影片中则是借助演员的表演来达成的。

这段说白也引出了一个哭的动作——“长号不自禁”。由“泣”而“号”,由“号”而“长号”,由“长号”而“长号不自禁”,显然程度递深;“长号不自禁”意味着无人触发,也无人呼应,哭声却经久不息,至此,孤独感陡然而生,怀念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妻”的形象和“母”“大母”既有相似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名为“女性”的群体,又有一定的互补性,体现了一种来自年轻生命的活泼、平等的爱。“妻”说白的内容是复述,复述娘家小妹们的问题,话语平常,却闪烁着无数的火花。因为“妻”方嫁,所以“诸小妹”尚待字闺中;因为“诸小妹”更年少,所以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语被“诸小妹”问出和被“妻”复述之时,周遭尽是美好;而“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一语被“余”回想、回味之时,话在人不在,思念铺天盖地而来,情感之深之重,不言而喻。

与前两处不同,这段说白并没有引出哭的动作。导演的手法变化无穷,由此,影片的艺术性则显得更强了,而非反之。

三、镜头记录当年事

(一)蒙太奇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这里“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多个镜头叠加、衔接,形成“交叉蒙太奇”,产生了叔父、伯父分家,大家庭逐渐分崩离析、零落衰败的视听效果,远远超出了孤立镜头本身所能够表达的内容。

(二)空镜头之一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这里的空镜头全景拍摄,导演借景抒情,人的喜悦、审美的情绪灵动地流淌于画面之上。

(三)空镜头之二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近景加特写,借物抒情,人的怅惘、抑郁、怀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意蕴无限。

不是只有“泣”和“长号不自禁”,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层进关系可以表现思念绵绵、思念递增的,空镜头另辟蹊径,而又别开生面,言表演、说白之所不能言,是导演丰富的电影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表达形式。

以上,笔者借助电影赏析的手法对《项脊轩志》进行了解构。不管是散文角度的常规阅读,还是本文虚拟的跨媒介的探究,作品中归有光围绕项脊轩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身世之叹,我这儿体味到的,你是否也心有戚戚焉?

画面珊珊风影动,声音各异情思同。镜头记录当年事,君心我心亦相通。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小妹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