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专业开设“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08朱新鹏李冬花

农产品加工 2018年24期
关键词:茶学茶叶检验

朱新鹏,李冬花

(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安康 725000)

0 引言

茶学是我国的特色专业,隶属于园艺学科,茶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茶产业链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包含4个方面:茶叶生产、茶产品加工利用、茶叶经营与贸易、茶文化[1]。随着茶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一些高校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偏重有所不同,有的偏重于茶树栽培与生产,有的偏重于茶叶加工和贸易;有些高校在茶学专业下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茶文化、茶文化与贸易等。

安康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学校地处秦巴山区,是我国茶叶产区的北端,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于2015年开设了茶学本科专业。在专业开办时,通过调研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偏重于茶产业链的中下游,即加工、品质控制和贸易,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以强化培养学生茶产品的理化分析检验能力。

1 开设“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从单纯追求茶叶产品的品味、营养,发展到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对身体的调节功能;从解渴功能发展到天然、营养,以及有益于健康保健的要求;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或间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变化促使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检验,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1)开设“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人才培养适应茶产业发展的需要。传统茶学专业普遍开设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内容一般包含有了茶叶审评、茶叶标准、茶叶的理化检验等,其中的茶叶理化检验内容仅是针对茶叶标准中检验项目,未能涵盖其他茶产品,如液体茶饮料、茶食品等,而除茶叶之外的其他茶产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其进行分析与检验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而且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中,重点集中在茶叶的审评,对茶叶的检验居于次要地位。所以,将“茶叶审评与检验”分为“茶叶审评”和“茶产品分析与检验”2门课程,可以起到强化培养学生对茶产品进行分析检验能力的作用,可以适应茶产业发展对产品品质控制的需要。

(2)开设“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茶学毕业生就业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有相当一部分将会在商检、茶叶企业等单位就业,需要掌握产品检验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茶产品分析检验和产品品质控制的能力。由于茶产品基本上是食品范畴,其检验的知识和技能与食品检验是一脉相承的,因而“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开设,可以使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茶产品分析检验,还能胜任食品检验岗位的要求,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和提高在产品检验岗位的适应能力。

(3)开设“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素质、产品创新能力等均有重要作用。茶学学生在该课程之后的专业学习中,还会有“制茶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毕业论文”等后续课程,还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均会涉及到产品的分析检验,以了解茶产品的品质。所以,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个人发展。

2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内容组织

2.1 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学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茶产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检验方法,并熟悉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从而能对茶产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品质进行分析检验,为今后的学习、科技创新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2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现在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总学时有压缩的趋势,所以该课程的学时有限,因而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本着需要性的原则,按照“茶产品分析与检验”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检验项目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

(2)实用性原则。茶学专业不是专门的检验分析类专业,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中,对分析检验方法原理、仪器工作原理等内容宜简不宜细,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现象、数据如何处理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在检验项目的选择上紧扣“茶产品”,以区别于单纯的茶叶检验分析和普通食品的检验。

(3)依据相关标准原则。茶产品的实际检验是依据相关标准,来自于标准的检验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强、重复性好的优点。近年来,包括茶产品在内的食品标准大量更新,因而该课程在检验方法的选择上优先选用最新的现行国家标准。

(4)不与其他课程重复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注意与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茶叶生化”“茶叶审评”等课程的区分,尤其是在实验内容上,通过教学大纲将这些课程(包括实验) 的内容进行规定,节约有限的学时,不重复学习内容。

2.3 理论课程内容

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茶产品分析检验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检验的项目来组织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茶产品分析检验概述。主要介绍茶产品分析检验的含义、性质、作用和重要性,简介茶产品分析检验的一般内容、方法和过程,以及介绍茶产品检验的依据和方法

(2)茶产品检验基础知识。主要学习:①实验室安全常识,检验的一般要求,溶液配制与标定的要求及基本方法;②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分类,采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样品的保存,采样要求和注意事项;③样品的常用预处理,如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抽提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④数据处理方法及分析报告的撰写。

(3)茶叶物理检验。内容主要有:①茶叶物理检验的含义、性质、作用和主要内容;②茶叶常规物理检验,包括粉末和碎茶检验、含梗量检验、非茶类夹杂物检验、成品茶包装检验、茶叶衡量检验。

(4)茶产品特定成分检验。内容有:①茶产品特定成分检验的含义、作用;②特定成分检验方法,包括水分检验、灰分检验、水浸出物检验、茶多酚检验、咖啡碱检验,以及其他茶成分检验(茶红素、茶黄素、粗纤维、茶滋味)。

(5)茶产品常规成分检验。内容有:①蛋白质和氨基酸检验;②糖类检验;③脂类检验;④酸度检验;⑤维生素检验。

(6)常见食品添加剂检验。主要学习:①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使用意义和要求;②茶产品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防腐剂、漂白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检验。

(7)有毒有害物检验。主要学习:①有毒有害物的含义、类别、性质、来源和检验意义;②茶产品中常见农药检验;③茶产品中常见毒素检验;④茶产品中常见重金属检验。

2.4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的实验内容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实践性及应用性特点,应配备一定的实验课,以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是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内容的安排一是要与理论课程衔接;二是以相关国家产品标准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标准的方法为依据,其中产品标准中的出厂检验项目列为必做项目;四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实验项目见表1。

表1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实验项目

3 课程的教学实施

3.1 开课时间和学时

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第4学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茶叶生化”之后学习该课程,学习内容连贯,教学效果好,同时也为后修“制茶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毕业论文”等课程打好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验为16学时。

3.2 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一门学习茶产品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技术及有关理论,进而科学评价茶产品品质的一门技术科学,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3.3 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在茶产品的分析检验内容中,茶叶的感官检验由“茶叶审评”课程讲授,微生物检验由“微生物学”课程讲授,通过教学大纲规范该课程(包含实验)与其他课程学习内容,避免内容的重复。

3.4 教学的组织实施

“茶产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茶产品理化检验、有害物分析的工作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作为地方高校,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一些适宜采用案例教学的内容时,如茶产品检验与产品品质的关系时,通过举例说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对于出厂检验项目和难度较大的仪器操作,讲授方法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检验过程的视频录像,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掌握检验方法、仪器操作和实际应用。

(2)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总结问题,通过反馈,使教学能够精准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2]。在教学设计上,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艺术,通过对语言、板书、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的综合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欲望,鼓励其勇于表现的行为[3]。

(3)PBL教学法。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以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以自主和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活动[4]。PBL教学尤其适宜该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提出实验方案,从而解决问题。PBL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创新能力。

(4) TBL教学法。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在PBL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创新形成的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注重人的创造性与实践特点的教学模式[5]。在该课程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设定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分工协作,通过查阅文献,形成实验方案,并完成分析任务得出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共同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5)实验课教学组织。每个实验包含预习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处理、实验报告4个环节。其中,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有些实验可以采用PBL、TBL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方案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实验结束后根据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加深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整洁的良好实验习惯。

4 教学组织实施的几点建议

(1)聚焦应用能力培养。由于“茶产品分析与检验”的实务性和技术性,教学目的主要使学生能够应用检验分析的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此为目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检验方法优先选用新的国家标准方法。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来自《茶叶审评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和国家标准。待条件成熟时,需要编写适用于该课程的专用教材。

(3)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检验和分析方法,要注意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中的互动,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盲点,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做好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教学反应、课后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教学不足,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茶学茶叶检验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香喷喷的茶叶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