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

2019-01-08◎于

农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化生鲜供应链

◎于 斌

逐步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更具多样性、实用性以及前瞻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再次强调要重点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形成的网络化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带动乡村就业与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产业。而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电子商务寻求发展转型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对接,也开始显现出环境条件不佳、经营理念滞后、运转机制不灵、市场格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削弱了二者协同互利的发展实效性。所以,立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现有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化运作体系,逐步实现从统筹理念到营销模式的全面创新,由此也能助推“互联网+农业”运营生态的长效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出现的新变化

(一)市场信息的网络化拓展了农产品供应渠道,催生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互联网搜索、发布农产品信息,挖掘、扩大潜在消费受众与市场辐射力,是当前我国农业加快电商化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市场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不仅直接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时效性、给予了消费更为丰富和便捷的选择。而在这一背景之下,受众消费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演变趋势,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其新鲜度、口感、特色性等,而是希望获取到更为新颖的体验感、展现个人的消费理念,这就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农产品供应的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不断增强,资源整合度得到显著提升。借助互联网在传播信息上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也加快了规模化、群聚化的建设速率,基本上构建起了相对完整、比较规范的运营体系,之前相对落后、封闭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生态,也开始迅速转向开放式、兼容性、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而电子商务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对接,除了通过互联网拓展了线上市场之外,也让相关联的行业资源的跨地域整合得以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运输、存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导入,将原本分散的资源统一、集中地进行了再配置,逐步突破了初级加工、生产等发展模式的限制,不断强化了规范化、公司化、特色化、品牌化运营,构建起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运作体系,增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网络智能化运营快速普及,农产品供应的跨行业发展成为未来趋势。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平台的快速崛起,以信息革命为契机引发的智能化运营浪潮,为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网络智能化运作模式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推广,借助更为新颖、便捷、高效的管理机制,使得产品从生产、加工、收购到仓储、配送、销售,均能得到实时的动态监测、及时指导、正确纠改,这就令整个链条的运营风险得以进一步降低、综合收益得到显著提高,让关联行业间的协作更加紧密、有效,由此也推动了跨行业的联动运作,强化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新生态。

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运营问题

(一)农产品供应链环境较差,互联网物流运营机制相对单一。尽管近年以来,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网络化覆盖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偏低、交通运输系统完善度尚有待提高,加之民众发展意识相对滞后,因此在网络化推进上,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仍旧面临着互联网通信效率低、仓储与调配不合理、货损率高以及网站信息更新速率偏慢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而在物流配送环节,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又受制于冷链物流基础弱、专业设备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因素,难以构建起规范、高效、稳固的运营机制。

(二)农产品互联网流通环节繁多、细碎,经营成本长期偏高。整体结构单一、以线性运作为主,是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基本特征。而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发展,则需要同步建立起精简化、高效率的流通运营机制。然而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分散性突出等因素的存在,则让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运作难以实现集成化,普遍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简单的产品信息发布、查找、更新,不仅步骤冗长、重复,而且操作多余、繁杂,导致网络化运营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也正是受制于冗杂的流通环节,也让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规模化、规范化、企业化发展,一直处在相对迟缓的推进阶段,由此也增加了大量的额外支出,致使其运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三)农产品网络化供应链节点之间信息不对称,共享率较低。连锁超市、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构成了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主体。而网络化运作模式的导入与推广,在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信息交换开放度的同时,也让链条中的多个节点,开始考虑如何通过压低上游价格、抬升下游价格,拒绝进行产品价格动态变化信息的共享,而是一味去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违背了网络化运作谋求信息对等、共享、互利的初衷,导致供应链节点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滋生出虚假报价、逐级加价、故意削价等一系列不当竞争现象,容易进一步引发供大于求等失衡局面,导致不少弱势参与方出现抵触、排斥、退出等消极情绪,使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升级更显艰难。

三、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环境,构建互联网集成化战略联盟运营体系。首先应当持续推动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升级,逐步建立起公路、铁路以及航运全覆盖的立体化运输体系,为确保农产品的生鲜度、提升运输时效性奠定基础;其次,要强化城乡两地的供应链对接,合理进行车辆、人员、物资等的跨区域调配,加快物流管理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更新,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远程指挥、沟通协作以及反馈处理,提高其动态实效性;第三,需要整合运输、仓储配送以及市场信息经营等资源,打造机动性高、同步性强的集成化合作平台,通过优化营收、提高收益以及增进互信,去巩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运营。

(二)打造动态共享化的互联网流通机制,强化供应链的产销一体化。要依据农产品自身的特质与对应的目标消费群体,借助互联网进行消费需求信息的抓取与分析,形成地方政府指导、第三方企业协助以及农户参与共享的流通管理机制,统一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拓展进行规划、治理。一是应当合理布局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网点,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监测,并完善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提升产品的流通效率;二是要着力培育流通主体,加快生鲜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以及公司化运营,打造具有特色性、影响力的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品牌;三是促进生鲜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引导商户、企业规范进行直供与直销,依据互联网反馈信息进行生产调整,降低产品滞销率、优化各方营收。

(三)加强互联网供应链的节点对接,推广精细化、定制式供应服务。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整合、传播以及管理上的优势,通过建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动态监测模式,及时掌握生鲜市场农产品的供求、质量、价格等关键信息,不断改进信息分析、预警以及发布机制,确保批发交易的顺畅、高效。而在此基础之上,也要借助互联网对消费信息的捕捉、解析,把握当前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与趋势,对应推出更为细化、具备定制生产的供应服务,逐步实现生鲜农产品的储备、跨区调运与调剂、质量安全追溯与经常性检测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层次细密、结构稳固的互联网供应运营体系,继而持续拓展生鲜农产品的细分市场、挖掘潜在消费动力。

(四)因地制宜聚合优势资源,形成特色化、地域化的网络供应链生态。要立足当前农村经济寻求转型、强调全域联动发展的实际,围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化发展的深度创新,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政策与契机,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消费群体的主流需求,将全方位开发本地各类优势资源、构建特色化与地域化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作为建设目标,逐步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共享交互式发展生态。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经营思路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差异化、集约化以及多元化的运营机制,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化革新,去带动餐饮、娱乐、休闲康体等相关联行业的同步发展,进而拓展出跨境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网络化生鲜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生鲜灯的奥秘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考虑量测时滞和相关噪声的网络化数据融合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