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19-01-08李宝敏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农民农业

李宝敏

(作者系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高级经济师)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古有“中州”“中原”之称。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河南大部分地区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由于受季风影响,河南省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容易在鲁山和太行山、伏牛山东麓一带形成暴雨区,造成洪涝灾害,降雨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河南省气候兼有南北之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延绵起伏的山脉和河流的滋养,使中原大地物产丰富,名优农产品众多。充足的光照、热量、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以占全国6.5%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0.3%的粮食。截至2016年,全省总人口达10788.14万人,常住人口9532.42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4909.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5%。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河南乡村集体经济是建设河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接着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可见,乡村振兴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乡村振兴也是亿万农民的期盼,对于河南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扩大内需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因为,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有效凝聚民心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公共产品的可靠来源,是吸纳外来资源的重要载体。

但是,目前河南的乡村经济体制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化程度不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障碍和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了有效破除乡村经济体制壁垒,有效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提高乡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以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方向,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机、农技、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改善农民在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做好对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益的保护,完善补贴机制;在确保口粮安全和谷物基本供给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与“价补分离”的改革方向,允许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由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从而减少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的,我国社会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二元结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表现,政府应加快户籍、土地、就业、教育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双向流动,同时鼓励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形式与农村开展产业合作,推进城乡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之间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3.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要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机制改革,以稳定农户的积极性和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集价格形成、产业信息、物流集散于一体,促进产地和市场的紧密衔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从而提升市场主体能力。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产品的生长周期非常长,农副产品的售价却非常低,这也导致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低,投入多、收益少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而乡村经济的主体是个体农民,因而经济主体结构具有分散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部门难以与大市场联结,综合效益也难以得到提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农业劳动的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缓慢。虽然有效破除乡村经济体制壁垒,为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然而资本才是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当前,乡村金融变革中主要存在乡村融资渠道较窄、乡村金融市场分割显著和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动河南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乡村金融改革服务体系,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推动农村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切实转变乡村金融服务理念

要转变乡村金融服务理念,应做到:①改革要全面。不仅要帮助弱势群体,也要服务农业和全体农民。②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三农”实际情况。根据“三农”结构性的变迁来构建更加全面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金融的协调、农村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等,但是这并不是组织机构的简单扩张,而是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为农业经济和金融发展服务。③对农村金融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工作及服务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2.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

要解决农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还必须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如功能配置及人员配置等。明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与农村“三农”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让农民了解农业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是吸引客户和服务广大农民的一种手段,并不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

3.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

乡村经济和乡村金融改革必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客户地位的变化以及“三农”环境的变化等。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研究乡村经济发展特点、采取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全省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全省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饸饹面“贷”富农民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