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9-01-07刘宝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刘宝

摘    要: 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本身就承载了文化,将文化贯穿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对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语言技能的获取以外,教师还应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将语言教学置身于文化环境中,以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的多元化与国际化让人们不断遭遇陌生的“他者”,层层叠叠的“差异”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学习如何包容“他者”,理解“差异”,也提出更高的交际与沟通能力的要求。信息时代产生的“空间压缩”,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个人的文化结构更多元,在纷繁多变的世界里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享有人类文明的成果。作为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外语,英语是青年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较过去得到明显提高,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然而,与英语国家人们交流却存在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讲授英语语言知识之外,还应结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综合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最大的障碍是认知并克服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包括国籍、民族、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家庭和教育背景等众多因素;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理解、接受和欣赏异质文化,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技术的进步使时空被“压缩”,国家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成为常态,由此形成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而变得急需。不仅是西方的语言学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社会与文化学者赞同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语言的产生与准确理解都需要特定的语境,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观念等而独立存在。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缺一不可的两个内涵。任何一份语言材料中的字句都蕴含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悠久的文化信息。当代青年学生已经或必将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尤其需要通过文化信息的表达,获取和把握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形成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方式的探索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学科专业,尤其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大学专业课程不涉及“交际能力”,更不用说跨文化交际,更突出大学英语课堂对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往的英语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单向输入,学生只是接受语言表达的意思,既不需对异质文化的多样性提出疑问,又不需将自身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反馈或比较。久而久之,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不断降低,对异质文化了解不足,使他们经常用本国文化模式理解其他文化,因而难以在特定语境下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准确的自由表达,丧失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又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下面就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

1.教师

大学教师,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不同,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除了高尚的思想品德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外,大学教师还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文化素养,则难以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因此,除了语言的精准、清晰之外,还要主动了解其他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特征和民族特点,了解宗教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传承与发展。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阅读文学与文化原著,还要有敏锐的时代意识,关注英语网络与报纸新闻事件,从更深层面掌握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特征,汲取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除教师以外另一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国内现有各大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英语教材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认可,在此基础上众多著名高校出版社不断开发英语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英语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两个巨大转变:第一,以往的孤立出版走向衰落,教材系列化发展趋势明显;第二,以往的纸质版本走向衰落,多媒体化发展趋势明显。这两个转变带来了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最突出的创新性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这种时代潮流下,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材得到陆续研发和出版,并逐渐得到相关专业的认可。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加,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参与者尤其青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现有英语类或跨文化类教材的建设和革新面临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跨文化交际教材的选择必须富有强烈时代气息、能够凸显跨文化交际内涵、严谨又不失开放与活泼,帮助学生摆脱自我文化的束缚,走向对他者文化的了解、包容和接受。

3.教法

教育专家们有这样一种共识,认为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论断当然有它的现实正确性,但考虑到跨文化潮流的时代性和现代性,不必过度苛责。无论如何,跨文化交际是现实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堂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合适的教材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电影、投影、网络等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参与度。受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保障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采用课后任务的手段作为辅助。具体来说,可以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報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充分发挥外教在“他者”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组织外教文化沙龙,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际在世界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教育全球化趋势逐渐显现出来,并将深入下去。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在现代社会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语言是文化最基本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既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分歧甚至矛盾冲突,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不通。因此,使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成为减少分歧最重要的方式。语言能力对交流的作用已人所共知,但对文化能力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化。“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资的内容。实际上,交流中出现的误解大多不是因为语言能力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文化能力欠缺导致。正如著名语学家胡敏所说:“文化是载体,是一种情感,在交际过程中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这种伤害远比语言知识欠缺造成的伤害大得多。”社会学家认为“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因此只学习语言,不了解赖以生存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不了语言。

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青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更好地进行双向沟通,消除理解歧义,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

四、结语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基础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语言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媒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与国际眼光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国际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学校的需求,又需要符合个人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庆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3(6).

[2]甘惠侨.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海外英语,2018(11).

[3]雷晓梅.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9).

[4]梁瑞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2018(16).

[5]王竹桂.加強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学科研究,2007(8).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