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小议

2019-01-07曾华瀚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形式图书馆教育

曾华瀚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作为基础性保障教育之一,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影响性。本文分析我国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路径,明确提出现状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我国小学阅读教育模式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图书馆阅读指导课

通过对我国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全面阐述我国小学阅读教育现状,明确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的重要性、影响性。同时,以时代发展、教育改革为基础核心,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为我国小学教育阅读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应试教育模式日益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其中,课外辅导教学与自主式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相对的重要性与影响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子女教育日益呈现趋势性与规模化。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探究场所,有相对的重要性与作用性。笔者主要针对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实质、作用进行理论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布局。就小学“阅读”的实质、作用而言,将图书馆阅读以课程指导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一定的远瞻性及布局性。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对其讲述教育转变为引导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开设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其次,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需要教师、学生、图书馆等多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并按照教学需求与阅读培养要求,将课程流程开展细节化,以学生为基础、以阅读为核心、以教师为引导、以馆藏为保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我国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现状问题

(一)存在形式化,缺乏时效性。

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现阶段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存在相对形式化、过场化问题,缺乏实质性引导阅读作用。具体如下:第一,缺乏主观认识与重视,导致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形式化。部分小学教育者认为小学教育教学在于课堂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可以对所授知识进行理论性讲述,并采用循序进件、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将其诠释出来。“图书馆阅读”作为课外教育形态,具有一定的辅助形式。因此,这种教育性偏差导致中小教育者对“图书馆阅读”的轻视,即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形式化。第二,缺乏引导阅读的效果性。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影响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开展[2]。

(二)阅读指导课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阅读指导课教师作为基础核心,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影响性。但通过笔者对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课教师的采访调查发现,部分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对图书馆阅读指导的意义、实质了解程度不够,缺乏相关主观意识,难以进行深入的阅读性引导。第二,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相对缺乏,阅读量与技巧能力难以达到引导教育的管理层面,导致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第三,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于“教书育人”,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即所谓的工作态度不认真,认为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无非是“看看孩子、看看书”而已,没能领悟阅读引导及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课程开展中形式化大于效果化,使其学生阅读质量得不到显著提高[3]。

(三)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形式较为单一。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我国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影响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如下:第一,阅读指导主要采用教师讲述、学生聆听的方式,教师讲述后学生可以自主活动,即开放式阅读。第二,阅读指导缺乏媒体、网络技术引用,指导形式缺乏创新性、时效性。第三,阅读指导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这就导致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影响实际指导意义[4]。

三、我国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优化对策

(一)树立创新理念。

首先,小学教育机构应该系统领悟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重要性、意义性,并提高重视程度,将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树立阅读教育理念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基层指导教师应该树立“读书育人”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专业性与能力性,并将图书馆阅读指导作为重要的教育基础,不断完善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模式。最后,国家教育机构应该充分给予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的政策扶持,将基础阅读、儿童阅读、娃娃阅读全面落实,深化开展“科教兴国、全民阅读”等相关主题活动[5]。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笔者发现部分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造成该问题主要是长期计划性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先锋主导作用,即缺乏阅读化教育的有效传播。例如:部分教师缺乏对阅读化教育体系的理解及掌握,何谈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针对问题现状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如下:第一,定期、定时举行阅读化教育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掌握阅读化教育的实质与意义。第二,加强对小学教师的阅读化专业知识及理论实践教育,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员,保障小学阅读化教育的顺利开展[6]。

(三)开展多元化教育形式。

针对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教学形式的单一性,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实际教育情况与发展需求,开展多元化教育形式。图书馆阅读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由于小学生认知与领悟能力较弱,导致在实际学习中容易出现乏味枯燥、逃避学习等情况。基于这种问题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展多元化指导教育形式。具体如下:第一,引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育指导,使阅读指导、阅读学习更具效率性与开放性。第二,开展小剧场、小故事等形式,立体性呈现阅读内容,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性与策略性。第三,通过角色转换,将学生确立为“教育主导”,让学生阅读后可以自行进行内容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领悟能力[7]。

(四)提升时效性。

在提升时效性方面,小学应该就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规划其重要性、流程性,并结合发展需求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具体如下:第一,保证该课程开展的及时性,笔者建议以“周”为单位,一周可以开设三次阅读指导课。第二,完善阅读课程建设,对制度、设备、保障等全面完善,进而为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第三,在阅读指导中可以融入诸多趣味元素,如提问形式、探索形式、发现形式等。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具体阐述问题的实质性、影响性,并结合小学教学、教育现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树立创新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教育形式等,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梦.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閱读指导课发展路径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8,265(09):35-39.

[2]王丽华.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卷宗,2017,12(33):12-13.

[3]于廷礼.国内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16(04):120-121.

[4]赵毅菲.国内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2(8):12-13.

[5]苑红梅.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14-15.

[6]徐洁.基于LivingLibrary的公共图书馆少儿绘本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7):17-18.

[7]李研文.面向少儿的公共图书馆“立体式”绘本阅读推广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8,66(8):62-64.

猜你喜欢

形式图书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图书馆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