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时代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

2019-01-07王芳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王芳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的新形态教材将得到发展与应用。本文联系实际,从新形态教材的特点、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形态教材    教材建设

所谓“互联网+”战略,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将包括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有机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部更加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不断颁布一些鼓励政策,为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难以有效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由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正得到建设与应用。下文联系实际就“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形态教材特点进行分析论述。

1.“互联网+”时代新形态教材特点

分析新形态教材的组成、概念可知,新形态教材是“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相结合的一类教材,该类教材既融合交互性好的光盘版、数字课程版或平板电脑版等数字教材,又保留符合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教材,因此具有相对明显的应用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1.1教材版面“彩色花”

现阶段,国内学生使用的教材仍以黑白印刷或灰度为主,这类版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2]。但在“互联网+”时代,新形态教材通过数字内容补充很容易保留教材彩色化,更便于学生阅读、学习。

1.2教学资源更新便利

较之以往的纸质教材,新形态教材纸质部分侧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阐述等,因此这部分内容更新不易,内容相对固定;但是在数字部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与推动下,线上数字资源更新便捷,可随时更新扩展,且更新成本低,便于学生与最新的知识、技能接触,可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3]。近年来,共享模式的发展与应用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免费共享的数字资源,开发者或建设者对后续更新不积极,有限范围内共享的数字资源受益范围小,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这些问题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阻碍。但新形态教材则能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如可通过打包销售降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完善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3在教材销售与服务转型方面具有优势

分析以往实践经验可知,以往的纸质教材销售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为:纸质教材可通过旧书市场流转、高低年级间学生借阅、盗版复印等诸多途径获得,因此购买教材时主要运用公费购买,导致教材销量低,陷入有价无市的困局。新形态教材与传统教材有很大不同,新形态教材将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有机融合,不仅符合学生以往的阅读习惯,且教材内部内容丰富多彩,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引导其购买。此外,新形态教材的销售渠道也是多样化的,除却门店销售外,可通过在线数字资源有限期使用的方式促进教材销售,以此增加教材销售量,提高新形态教材经济效益[4]。同时,较之于新形态教材,传统纸质教材往往以产品形式一次性销售,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形态教材可通过后续数字资源收费、在线广告植入等方式获取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材开发者由出售产品向出售服务转型,延长教材的经济链,增强教材的生命力。

2.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

无疑,较之以往的纸质教材,新形态教材更具应用优势,更方便学生阅读,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务,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与推动下,线上数字资源更新便捷,可随时更新扩展,更便于读者学习。由于当前新形态教材正处在建设与应用的初期阶段,因此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存在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促进新形态教材的深化应用,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2.1完善教材纸质部分的编写

在整个新形态教材中,纸质部分是教材的信息承载基础骨架。通常情况下,教材纸质部分侧重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规律的分析与阐述,因此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5]。为进一步提升新形态教材编排的合理性,给学生阅读、学习提供更大的方便,在编写教材纸质部分时应当做到内容精练完整、知识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主线清晰,为学生阅读与学习提供方便。另外,在编写与纸质部分对应的内容时,应当用醒目的图标与序号标引出数字资源的类型与内容,条件允许时,为其配上对应网址的二维码,方便读者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在网上查找相关知识点,便于读者更深入、细致地学习。同时,由于教材不仅由学生使用,教师也是使用教材的主体,因此编写教材时应考虑教师的适应性这一问题,考虑教师的授课方式、使用特点等,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新形态教材与教师间的适应性,降低新形态教材的推广难度。

2.2有效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

早在2011年,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且获取途径更便捷多样[6]。在建设新形态教材时,可将上述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其中,形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新形态教材建设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趋势。

2.3广泛收集读者意见

新形态教材的使用者是教师、学生等,新形态教材要为读者服务,因此教材的编排、设计、建设等都需要以读者为基础,以读者的意见为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新形態教材的建设与应用,要广泛收集读者意见,通过有效的调研分析,准确掌握读者对教材的需求及要求,分析怎样的设计与编排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听课兴趣,怎样科学构建新形态教材的自测系统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提高。在设计教材时,必须对学生的各项需求进行合理化分析,以此优化数字化资源建设形势与建设方法,提高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质量。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