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研究

2019-01-07李双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swot分析法劣势机制

李双

摘    要: 如何有效抓住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需要应对的挑战,成为当下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利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特优势,同时抓住时代赋予的大好机会,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更为合理和更具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九年一贯制学校    劣势    机制

九年一贯制是指将小学和初中合二为一,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学制模式[1]。这种学制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不断发展,九年一贯制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重要的学制类型。在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等方面体现出不可取代的优势性[2]。然而,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一旦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困境和挑战,就很难实现办学初衷——达到“6+3>9”的办学目的。

目前,如何有效抓住發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所需要应对的挑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首先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外部环境,包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次对组织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四个方面的情况,根据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策略[3]。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独特优势,同时抓住时代赋予的大好机会,有的放矢地制定更合理和更具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面临的优势(S)

1.有利于整合各项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课程资源:它的整合不仅可以使中小学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而且可以充分使用课程资源,进而减少经费支出,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佳配置,更可以加快资源更新速度,让资源快速升级。二是整合师资力量: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具有较大的调剂空间,通过合理搭配师资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从而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使之得到优化,确保教师成长空间得到扩大[2]。三是合理利用和统筹教育经费: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统筹安排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项目,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学校的各项软件设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还可以解决同一区域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平衡的矛盾。四是育人目标的整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最大优势是整合育人目标。学校内部可以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打通,发挥“直通车”效应,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保障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最终要融入育人目标、育人方式和育人方法之中[4]。

2.有利于整体联合培养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机衔接中小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渐进式培养,这一点符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的既要强调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又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努力实现长效机制目标[5]。学校可以采用“三段一体”的育人模式,系统制定从小学到初中整体式的学生培养目标,同时可以充分结合本校优质的教育教师资源开展一系列针对中小学课程贯通的教研活动,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过渡衔接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全面融合中小学教育。

3.有利于缓解小升初的压力,遏制小升初“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择校热”成为近年来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相关教育部门解决“择校难题”,坚持“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配置原则。如何有效解决“择校热”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推行九年一贯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学生入学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九年一贯制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升本校,原则上不流动,教育有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学生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应付升学考试,节省大量为应付升学考试而进行的专业训练时间,不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省去家长们“小升初”选校的麻烦,解除一些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较好地诠释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原则。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面临的不足(W)

1.教师管理方面存在难度。

首先是学校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相比独立的小学和初中,学校规模扩大了,学校年级跨度大,教师中、小学融合,管理难度增大,很少有既懂小学又懂初中教育的教师及管理人员,这是教师管理面临的一大考验。其次是经济待遇,中小学教师工资是有差距的,但是一贯制以后,绩效如何考核、奖金如何发放、待遇如何调整都是教师关心的。跨学段上课的教师工资如何发放,参照标准是什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次是考核标准,同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初中受升学率的影响,会偏重学科成绩,素质教育在小学推进有很广阔的空间,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以刚性、统一的标准衡量,而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进行评判。但是如果过于注重评判标准多样化,也不科学,不仅评判结果有失公允,而且会加大教师管理工作的难度。最后是人事编制,目前我国缺乏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编制管理的核算标准。就目前看,九年一贯制学校缺乏提升跨学段教学能力的培训,以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没有因为学制存在优越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小学段的学生容易被忽视。

与独立的小学和初中不同的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一所学校接受教育。学生学习的环境稳定,同时封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众多,年级跨度大,管理难度增大。因为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升本校初中,相较于独立小学来说没有升学压力,教学和管理要轻松一些。初中毕竟存在一定的升学压力,学校会把更多的管理精力和教育资源集中在初中部,导致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发展失衡。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O)

1.国家政策鼓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后各地积极探索既能匹配素质教育又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开始进行九年一贯制学制的办学试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2001年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九年一贯制。”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了缓解“择校热”,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这两项决定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在这个“五年规划”中,教育发展迈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做出贡献。因此,当前政府非常认同九年一贯制学校,并鼓励建设此种学制的学校[6]。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九年一貫制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问题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

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导致一些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镇区域存在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学校未相应增加、城乡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受到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捧,“择校热”一度成为城市和教育的一种病态现象。在这一现象中,小升初显得尤为突出。“择校热”衍生出的“占坑班”,甚至一人多“坑”、各种补习班、疯狂考证、特长生让孩子和家长们疲惫不堪,孩子们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过早地背上沉重负担。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教育深综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初衷是扩大学生家长的选择面,给“择校热”降温。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够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在降低农村辍学率的同时保证学生一以贯之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城市学校而言,九年一贯制的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择校难题及“小升初”乱象的问题[6]。

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T)

1.缺乏一体化的课程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最关键也最难以实现的就是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不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施评价上,还是在学生特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要衔接顺畅、有效贯通远非易事。目前我国有专门针对独立的中小学编写的课程与教材,但是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使用的课程体系,虽然教育管理部门鼓励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但部分学校只是对课程进行细微调整,课程内容难以做到无缝对接。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虽然采取的是九年一贯制,但是从实际教学看,小学和初中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内容互不了解,更不清楚对方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九年一贯的衔接贯通优势得不到体现。

2.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估政策,缺少明确导向。

目前我国有专门针对独立的小学和初中进行考核评估的行政机构,但是缺乏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评估的考核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时候仍然沿用评价独立中小学的标准,这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显得不公平。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一直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这方面政府部门对其指导和支持不到位,没有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之所以创建一贯制学校,是为了统筹教育资源,使之优化,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均衡化的义务教育。但是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站在足够高的立场,对区域协调发展没有深入考虑,以至于同样采取九年一贯制,不同学校之间的两极分化情况明显,优质的学校越来越好,而有些学校则面临招生困难的局面。

五、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措施

1.有效确保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体系的连贯衔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最主要的特征是课程的衔接和教学的贯通。九年一贯制学校要从自身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进行教育改革,打破原有的中小学界限。有效衔接中小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整体上进行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和管理等。在对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利用专家资源,实现顶层设计,形成全方位课程体系,并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课程衔接。

2.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规划。

首先,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学校专项督导工作,根据九年一贯制实现科学评估。统筹并整合学校内部各个组织机构,加强对其研究及业务指导,形成针对内部考评的全方位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监测。其次,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因地制宜地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创新管理,科学发展。学校要充分协调中小学,使之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在学校管理上统筹安排。内部各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形成“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制度清晰、关系和谐”的领导体制。在充分借鉴之前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社会心理需求,根据办学特点形成一体化办学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品德教育。并且学校要着眼当下,放远未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办学目标和宗旨,坚持办学特色。

3.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贯通融合。

教师对于学校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而且亲身参与教学实践,对课程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只有整体教师队伍融合才能促使九年一贯制整体贯通融合,培育一批高复型的教师,需要学校内部积极搭建中小学教师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研究。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相结合的基础上,学校逐步构建中小学能够贯通使用的机制,在原有统一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统筹本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师管理和考评的机制方案,完善相应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上针对不同的学段要求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给予相应的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九年一贯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面向学校的绩效考核标准,采用职称聘任制选拔教师,在评优评先方面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给予适当的倾斜。

参考文献:

[1]张平平,胡咏梅,周达.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优于普通学校吗?[J].教育科学研究,2017(01):60-69.

[2]高瑜,杨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

[3]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4]廖柏灵.优势整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思考[J].校长论坛,200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Z].2017.

[6]邓璐.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时代需求[J].教育科学论坛,2017(29):1.

猜你喜欢

swot分析法劣势机制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