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情感培育与素质教育的互相整合

2019-01-07阳利平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

阳利平

摘    要: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情感培育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体现和升华,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使学生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教师热爱专业知识,积极向上,必然引起学生的敬重之情和心理上的极大感召,从而产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情感培育    素质教育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审视大学生的素质,重新衡度“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情感培育成为现代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些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走向个人独立乃至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离开家庭的束缚和家长的照顾,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等得到发展,在享受独立走向成熟的同时,自然会遇到压力和挫折,因而一些学生的情感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情感的外显性。

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自我情感、两性情感及社会性情感得到发展丰富。对于初尝独立的大学生来说,情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更容易释放,极渴望表露,因此显现出重感情、动感情的特点,他们的情绪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更强烈,且转变较快。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暴风骤雨”时期[1],情感具有不可遏制性。

2.情感的波动性。

刚刚脱离家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还没有充分做好准备以面对各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因此,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缺乏主动性,对于判断和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容易被外界事物牵动,表现出情感在相对独立的两极间转移强度的迅猛和速度的迅速,苦闷时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热情澎湃时,受到挫折则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情绪活动容易波动且不易控制。

3.情感的过渡性。

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趋于稳定,但由于受自我意识发展的制约,当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不一致或个人需要与现实满足出现矛盾时,常常会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情感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显示对立统一的矛盾性特点。情感逐渐由波动向稳定过渡。

4.情感的社会性。

大学生不再像中學生为生活中的小事而动感情,更多的是因各种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生活中的善恶是非而动感情。许多高级情感,如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在这一时间内得到发展和升华,即使从不看球赛,对足球规则一无所知的人,也会因一场球赛的输赢而哭泣或狂喜,不是因为崇拜某一位球星,而是源于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根据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情感发展和升华的最佳时期,因而加强大学生情感培育,不仅具有人才开发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而且体现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二、情感培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大学生情感培育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体现和升华。“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一般“人”的含义,即“人力资源”,意味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但在更大程度上指“人才资源”中的“人”,即“人才”,并非一般劳动者[2]。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才为本”,必然重视人才开发,人才开发的重点自然就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其次,从素质教育包括的学会做人、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三个基本层面来看,首要问题为学会做人,即人成其为人的“成人”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调控自我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等。因此,大学生情感培育是高校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国际人才竞争之必需,既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和育人模式的新尝试,又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本素质是情感。这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及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的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一面,超越学生个体以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关系的效果,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3]。素质教育是人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全面培训和提高教育对象的身心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4]。在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中,更突出非智力因素即个性、意志、态度等情感素质对人的重要影响。因此,大学生情感教育理应成为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及顺利踏上未来征程不可缺少的一课。

三、大学生情感培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融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5]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与非智力活动,情感与认知是彼此相连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交融。

教育是人与人情感上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如何,不仅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行性,而且影响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怀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并促进师生情感积累,达到情感交融的程度。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教师的表扬和批评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具体表现为乐于并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之一就是社会交往动机,学生愿意为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称赞。其次,教师自身的情感、品格、为人对学生人生及个性发展影响极大,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理解使学生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并产生模仿意向。如果教师热爱专业知识,积极向上,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敬重之情和心理上的极大感召,从而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和学生应建立起一种朋友式平等关系,但教师又有威严,这种威严不是来自对学生的命令,而是来自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感化和影响学生,使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2.情感教育要注重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能作用于大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引起他们的感受。课堂教育主要通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从不同方面发展学生情感、陶冶情操,个性情感缺陷,引导其积极健康地发展。教师要将学生带入使他们能真正得到深刻体验的活动中,如教学活动、欣赏活动、助人活动等,让他们触景生情,在这些活动中丰富大学生的体验,并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生活法则。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享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学会关心,在实践中获得比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更多的情感教育。教育者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情感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导学生学会理智驾驭和调控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乐观豁达的高尚品德,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充沛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渴求友谊的同时,爱情也逐渐成为其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因远离家乡,人际关系起了变化,必然使他们产生想与别人交往的心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对爱都有着强烈的渴求。中学时,可能有过朦胧的爱恋,但经验不多。大多对爱有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把爱想象得十分理想、浪漫。所以,教师要努力将学生吸引到积极探索中,体会到独立发现和探索的愉悦。

3.建立完备的心理教育体系,设立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困难,及时进行指导、疏通,发挥集体情绪的影响力。

抓住大学生情绪稳定和波动并存、表现欲强和含蓄内隐并存等情感特征,注意培养与发展他们高尚的精神需要,将心理素质课作为公共课程纳入大学生必修科目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有关情感调控能力的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减少、消除情绪波动的盲目性。大学生离开家庭与同学相处时间更长,同学之间的情感体验来得更频繁和真切,来自不同个体的情感汇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集体情感力量,影响个体行为方向。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的综合素质、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奋斗目标个性特色等比其他集体出色得多,潜力能更好地发挥,并又作用于集体,使之更加優秀。因此,合作性的团体对大学非常重要,使大学丰富、扩大、加深对环境、问题和现象的洞察力与捕捉力。真正的团体是一种文化,是包容的、协作的和有意义的,由一些礼俗、信仰、思维方式组成并推动。在这种文化中,固体成员相互尊重、关怀和欣赏,体现出组织的一致性和集体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各种情境创设、情境感染开展情感教育,如组织集体升国旗、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等,努力创建一个活跃、进取的集体环境,对大学生情感发展意义显著。

总之,情感培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可能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必须将情感教育融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中多层次展开,“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指导与非指导”[6]加以协调、平衡、整合,将教师的主动关怀与学生的自觉意识相结合,情感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情感诸要素中,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及人际交往和理解关心他人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注情感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因素,重视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引导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2][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

[3]董学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1999(6).

[4]张建中.从六国教育发展看我国的素质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5]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6]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大学生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