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9-01-07赵晨阳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赵晨阳

摘    要: 家政职业教育是家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与基础是高职家政教育。家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对高职家政教育的深度强化。发展高职家政教育应从强化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践操作、人才培养效果四个方面着手加强,使高职家政教育向下联系中职与企业,向上联系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形成完整的社会教育链条。同时应跨出单纯家政职业,教育面向家庭,提高社会认知度,并以高职为基础,形成家政职业教育系列的发展金字塔。

关键词: 高职家政教育    教育链条    社会认知度

家政事务的完成程度与质量深刻影响着各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中国传统的家庭事务多由“家庭主妇”来完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选择脱身于家庭事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崭露头角。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家政服务人员走入生活,这对培养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阵地——家政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女性独立积极参与社会、家庭小型化、社会老龄化等新社会背景下,家庭的经营,家庭状态的平衡、家庭关系的和谐、代际关系的处理,以及新的家庭文化的建设、家庭生活的科学模式等,在现代社会愈发文明、经济条件愈发富裕、科技愈发发达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家庭与事业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家政职业教育可以向社会输出有关观念、知识与技术。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家庭的诞生、发展、经营,健康、有序、和谐,都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是社会健康、有序、和谐的基础。家政职业教育可以向社会输出有关文化与科学。

1.家政职业教育解析

家政职业教育的上述作用,源自于其属性特征。

1.1家政职业教育是家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政教育是以家政科学知识为核心的由家政各类教育形式构成的家政教育体系,即家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政教育从层次上包括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舉例来说是小学的家政课程、中学的家政课程或中等家政学校、专科家政学校和家政大学或大学里的家政系、家政专业等;从形式上是学校教育,即学校里开设的家政课程,社会教育,即社会培训、社会家政业余学校、兴趣学校等;从教育类型上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家政职业教育是家政教育中学校教育形式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层次中的中等家政职业教育和专科高等家政职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为满足职业需要进行的家政职业前教育与职业中晋级教育等。

1.2家政职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是高职家政教育。

家政职业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家政服务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受教育者可从事家政相关工作或家政服务领域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类型包括家政职业学校教育和家政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按照学历层次分为初、中、高级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因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更强、知识面较宽、素质更高等特点成为家政职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

2.家政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基本路径

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有主干,家政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主体着手,这就是高职家政教育。

2.1高职家政教育的强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化可以从强化专业设置、强化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操作、强化人才培养效果四个方面着手。

2.1.1强化专业设置

形成家政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各项功能专业化,例如:学前家庭教育专业、婴儿早期教育专业、母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专业、家庭营养专业、婚姻指导专业专业、老年人运动专业、家庭经济管理专业、家庭被服专业、家庭化学专业等。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2.1.2强化课程建设

高职家政课程的开设应立足于社会发展及服务对象,根据家政行业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与市场紧密联系,以家政工作任务为主导,凸显课程设置的职业性特征。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他们需要家政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程度的医学护理技能,懂得健康养生知识;老年人会因子女不在身边产生孤独感或年老之后对于未来生命消逝的恐惧感等,需要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疏导;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老年人普遍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有人与其分享交流,家政服务人员掌握一定的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因此,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局限于医学课程的开设,还应包括心理健康、营养膳食、艺术修养等课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端素质人才。

2.1.3强化实践操作

课程的开设最终将运用于工作实践,实践操作技能直接影响被服务人员的生活品质。高职教育,不仅要求被教育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一方面要建设模拟现实生活的实训室,使实训课程的开设尽可能还原现实生活场景,另一方面要与行业机构联系,合作办学,资源共享,让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就可走入社会,使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2.1.4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人才培养效果的评定,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水平、实践水平,法制意识、道德修养亦是重要的评定内容。家政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工作特点,该专业除在社区、培训机构等环境工作外,还会有部分家政服务人员走入雇主家庭,与雇主长时间接触,这是对家政服务人员素质的考验。

2.2高职家政教育为核心的上通下联。

高职家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教育链条的上下联系。

2.2.1向下联系中职与企业

家政教育向下应连接中职家政教育,支持企业家政培训,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家政教育。以更高层次的高职发展经验与成果指导中职发展,带动整个家政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国家政产业链发展并不完善,家政企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状态,鲜有正规成熟的“企业带头人”推动家政产业的发展,高职家政教育为家政产业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强的家政人才,参与企业培训,推动家政企业的发展;当下家政市场的工作人员多为社会人员而非专业家政人才,他们多凭借人生经验处理雇主家庭事务,而非专业知识。可以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家政教育,如短期家政培训班,根据被培训人员的选择进行专项培训,颁发合格证书,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关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2向上联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

家政教育向上应连接本科、研究生家政教育,与高层次高学历连接。一方面高层次的学科研究,可以带动家政产业、学科体系的深入发展,形成更加科学的专业体系,促进合理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更高学历的家政人才向下参与家政职业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家政职业教育质量。

2.3跨出单纯家政职业,教育面向家庭。

因对传统“佣人”“保姆”等概念的认知,导致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家政服务员”的工作理解存在偏差。家政专业在历年的发展中,存在就业市场需求量大而学生选择就读该专业的人数寥寥无几的尴尬局面。比照较为重视家政教育发展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均有不同类型与层次的课程开设的家政教育现状,我国的家政教育现状则是在小学、中学呈现空白状态,这是造成学生、家长对家政专业认知度低的一大原因。

在当下社会对家政专业认知程度低、选择就读学生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单纯校园式家政职业教学模式,教育面向家庭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儿童青少年生活学校,吸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认识家政、学习家政,从家政学习中受益。这样既可以提高家政专业在社会中的认知程度,又可以将以家庭为中心,关注家庭精神生活的家政理念灌输给更多的社会成员,使他们从中受益,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

2.4高等性的生长性发展。

在全方位高水准发展家政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应以高职为基础,增强本科层次科研学术能力,进而提升为研究生层次,形成家政职业教育系列的发展金字塔。

参考文献:

[1]李延平.英国家政教育研究——基于个案的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2]王黎英.关于家政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71.

[3]高雁南.大力发展我国高职家政教育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