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与体制创新

2019-01-07姜建国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体制创新项目管理

姜建国

摘    要: 目前,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体系基本全面建成,在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提高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方面做出了贡献。不仅促使本市读者更加便捷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还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朝向均等化、普遍化方向发展,为今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现状,重点阐明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问题,以及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体制创新内容。

关键词: 城市图书馆    通借通还    项目管理    体制创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城市图书馆系统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改革模式,目的在于通过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实现统筹发展、促进均等的发展目标。以往,城市图书馆存在自我封闭的状态,公共图书资源整合力度不大。通过实施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内容,满足城市图书馆中馆与馆之间的图书资源整合要求,在某些层面上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目标要求。可以说,当前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保障。

1.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的综合概述

1.1通借通还项目管理背景

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背景以实现流通服务内容为主,属于一种面向读者的窗口服务模式。以往的图书馆在流通服务方面主要以分流服务模式为主,即“藏、借、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图书馆流通服务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难以满足读者与日俱增的需求[1]。

为及时满足读者对其他馆藏文献资源需求,及时弥补本馆文献资源不够的不足,实行图书馆流通服务尤为重要。其中,通借通还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与技术理念,有效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要求,在文献所有权与读者所属馆方面有效打破传统空间局限,初步满足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交互的功能需求。

1.2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概念

所谓通借通还主要指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在文献资源、空间限制、资源贡献、信息交互方面初步实现以下目标:

1.2.1可以查找城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借阅信息等。

1.2.2可以外借城市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并且可以预约在哪一家图书馆借书[2]。

1.2.3可以在城市范围内的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还书。

1.2.4上述服务可以通过现场、网络、打电话预约等方式实现。

近年来,我国多数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地基本全面实现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目标,发展迅速。

1.3通借通还项目管理优势

通借通还管理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规避以往城市图书馆资源无法互动、共享且借还书麻烦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某些层面上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项目管理体系方面初步满足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化管理要求,并且及时满足读者对其他馆藏文献资源需求,及时弥补本馆文献资源不够的不足。可以说,应用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方式,对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具有重要的改进与推动意义[3]。

2.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问题的相关分析

多数城市图书馆在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模式上,充分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规范要求,按照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并建立覆盖全市通借通还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的总体目标要求,以期尽早实现统一系统、统一标准及统一资源配送与流通的规范内容。近两年,多数城市在本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方面,基本完成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业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且在某些层面上初步具备全市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图书馆资源通借通还的技术条件与手段。可以说,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模式俨然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必不可少的管理模式。

2.1实现模式

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实现模式分为总分馆模式、馆际互借模式和资源共享模式。目前,多数城市公共图书馆及高等院校图书馆在总分管制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有项目模式进行了积极改进与创新。其中,部分省市公共图书馆选择应用统一化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3.0)。主要是在原有ILAS系统的基础上增添馆际互借模块,降低以往运行成本并解决技术设备不足问题。与此同时,各市县馆主张实行总馆分馆制,主要是指以各市县馆为区域内总馆、辖区乡镇馆为市县馆分馆。各市县馆之间将通过馆际互借方式实现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模式[4]。

除此之外,利用ILAS系统的馆际互借服务在某些层面上基本可以进一步深化通借通还功能模式。最重要的是,中心馆服务器可以结合通借通还服务平台,实现接通借还系统参数的存放功能。如此,读者数据、文献信息等基本上都可以储存在各成员馆数据库中,并通过实现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强化读者认证、文献信息交互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在某些层面可以实现一卡通行、通借通还的功能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网络处于不畅通状态时,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脱机借还书机制,目的在于将流通数据及时存储于本地系统中,待网络畅通后,再将数据资源传输到中心馆数据库当中。

2.2技术手段

通借通还作为城市图书馆服务的指导方向与重要内容,在技术手段应用与管理方面必须切实加强。目前,介于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设备配置较为齐全,多数文献资源初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功能。但是在基层图书馆(室)及流通点软硬件方面显得薄弱,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影响,导致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针对此,必须结合新兴的技术手段强化管理效果[5]。

2.2.1 WEB技术

WEB技术流程主要以基层图书馆(室)→流通点计算机向上级馆WEB服务器提出请求→WEB服务器经过请求处理作用于中心交换机,并由中心交换机对其他各业务服务器进行操作与指令→各业务服务器根据请求处理要求向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作业→将最后检索结果反馈给业务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当中→经由WEB服务器针对返回数据进行编译处理之后,以文字、图片或者音频等方式针对客户端计算机系统指令要求做出相应的回应。其中,如基层图书馆(室)、流通点文献通借通可以利用WEB服务器的各项功能,加强上级图书馆服务系统的运行功能,并完成通借通还、查詢等业务内容。

2.2.2 VPN技术

城市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多,且各馆之间相距较远。像自行铺设线路基本无法实现且费用成本过高。为实现廉价异地互连功能,管理人员通常会选用VPN技术实现。所谓的VPN技术主要是针对虚拟专用网而言的。重点指在公网如Internet等网络当中构建具备用户私有专用特点的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体系[6]。与此同时,在构建过程中积极结合隧道技术、密钥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多项技术,确保在资源传输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而出现窃取或者数据丢失等问题。结合实踐经验看,通过应用VPN技术可以将数据流转移到成本造价较低的IP网络当中,不仅可以减少图书馆在WAN上的造价费用,还可以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方式,为传输过程提供安全保障。

2.3体制创新研究

2.3.1局限问题

通借通还这一项目管理模式虽为读者带来了便利,但是在实现方面并未真正实现全面“通借”。举例而言,部分城市在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方面并未实现联网查询系统健全、完善的指标要求。再加上部分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规范,容易导致因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而出现专区无人负责、流通链条断裂等风险问题,严重时文献资源去向问题将无从得知。

2.3.2体制创新

针对当前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积极将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贯彻落实到工作实处中。在城市图书馆联网查询系统方面,必须全面实行并采用统一的检索平台,便于读者明确各种文献资源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借阅情况。与此同时,在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建议设置专门机构,从城市图书馆当中抽取几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构建相关部门,负责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内容。并且积极制定相关的服务细节,解决以往工作态度不积极的问题。另外,在服务机制方面不断结合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进行积极改正与优化,为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自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基本上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与此同时,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在管理方式上面,重点采用体制创新手段,技术管理内容明显得到创新与改善。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总体目标要求基本上得以实现,如逐步统一系统、统一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相信通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工作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指导方向与保障,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张剑锋.浅析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04):97-99.

[2]黄让辉.柳州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实现方式[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01):16-18.

[3]于家利.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01):56-59.

[4]李卓卓,马越,韩静娴.基于二部图匹配的通借通还馆藏优化研究——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9):80-88.

[5]黄勇,周雨.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界,2015(04):22-24.

[6]喻小燕.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几点思考——以南昌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6,46(03):81-84.

猜你喜欢

体制创新项目管理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经济下行对沈阳中高级人才需求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我国财政与税收体制创新应用的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