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保护与发展

2019-01-07仲崇霞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仲崇霞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做好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觉、造就文化自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继承与批判等的关系,成为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保护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带给我们极大的精神愉悦,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有所忽略。这种变化影响到了高职校园,传统文化在高职学校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当今时代,信息流通广泛且便捷,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不仅局限于经济,而且使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之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出的多元社会意识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部分高职学生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厚。发展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文化狀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决定了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高职院校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选择教育内容,增强文化认同。

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有基本框架,要分层次、分科类地列出一些要求学生应知道的东西和应掌握的东西。当代中国人不仅要了解当代中国,还要知道以往的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从形成和形态看,基本由儒、释、道三大部分组成。高职院校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围绕这三大部分展开。在教学中增设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等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开设选修课或讲座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国学经典教育,注重拉近理论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拉近理论高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距离,使学生能听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热爱民族文化。

2.创新教育手段,注重亲身体验。

文化教育方式以教师的单向授课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等媒介传达、阐释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通过这样的主体自觉,学生会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解释,从而在文化体验中不断体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稳固的自觉意识。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育,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寻找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耦合点,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形成以“红色网站”为主流的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抗干扰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加快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场域传播的速度。

3.营造育人氛围,坚守精神家园。

良好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感染,校园的主要职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要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把校园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坚守大学共有的精神家园。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建设文化校园的理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朴素的人文关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各种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坚持选择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各类活动的针对性,利用各种舆论形式及校歌、校训等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4.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教育效果。

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的作用,要使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不至于空谈,就必须有一套清晰的制度为它保驾护航。高职院校应重视制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师的聘用、课程的开设乃至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有必要建立一套顺畅、有力的机制,从制度上给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保障和鼓励。可通过制度规定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应开设的学时数,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协调开展好实践活动;建立激励制度,支持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还可在社会与文化领域建立全方位互联互通的渠道,发挥各方面资源的最大效能,鼓励更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从多方面保障教育效果,使学生逐步养成文化自觉意识。

三、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1.不搞“文化复古”。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是搞“文化复古”,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在批判中继承的原则。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也要告诉学生一些糟粕的东西。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要有“文化自觉”。

1997年,费孝通先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外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错误认识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的提出要求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本国文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坚守本国文化,又要包容其他国家的文化,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积极、正面的部分。知己知彼,既要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成果,兼收并蓄,洋为中用,避免文化“本位主义”。

3.注意“古今衔接”。

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古今衔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抬高传统文化的地位,那么难免厚古薄今。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融入了一些封建阶级落后的理念,我们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用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并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看待未来,按现代需要诠释传统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4.侧重“自身修养”。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中做出选择和判断,从而吸取精华,提高修养,完善自身。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崇高的道德,几千年来形成的一套严密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已作为道德传统被继承下来。但必须承认的是,当代某些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配不上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的传统美德,如勤劳俭朴、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勤勉好学等都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当提倡并发扬光大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融合变迁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品格。我们党已把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战略和内容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得以巩固,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教育高职学生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继承与批判等的关系,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秋莲.高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当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44-77.

[2]刘艳君.论文化自觉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01):32-34.

[3]王今.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3(6):57-58.

[4]刘静,李桂山.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06):56-5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安全视域下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0788)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