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2019-01-07刘希舜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刘希舜

摘    要: 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含学生内心情感及精神境界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仁、德、义等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德育融入

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阶段古诗词、课文课堂教学,展开关于古诗、课文德育融入、德育教育方面的阐述,并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实例参考,希望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提高小学生的品德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融入方式

1.文中有“德”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道德行为性质的诗篇和文章,其中最经典的是“锄禾”“悯农”,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就要抓住教材中的古诗词,在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生活情感,使古诗词中德育元素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发挥出来。例如教师教学“锄禾”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搜集一些与古诗内容相近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加强学生的品德培养。例如农民伯伯的耕作辛苦、偏远山区孩子的生活困境等,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懂得生活不易、珍惜粮食、珍惜自己所拥有给予的一切。古诗与品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品德能够通过古诗孕育、古诗将品德所涵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规范,促进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

2.品文育“德”

品文育德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人文性的回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品读教学是最常见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对文章、古诗及散文的品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人文情怀。教师采用品文育德的方法向学生融入品德教育,首先要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课文表述意境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述、多媒体屏幕播放、文章背景导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诗人在创作所学诗篇、文章时的意境和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懂得文学背景的情况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品读朗诵,深化学生对文章、散文意境的理解。

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备案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晏子使楚课文背景的材料,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安排学生进行全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有节奏地朗读散文;第二个环节是集体讨论晏子使楚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发言,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做补充。如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散文创作背景的了解:首先该篇散文所描述的时期为春秋末,齐国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两国交战不杀使者,所以楚王为了显示本国的威严在面见晏子的过程中出言侮辱使者晏子,晏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回复楚王,为自己和齐国挽回尊严。该篇散文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侧面体现晏子的爱国之心,也通过晏子人物形象的描述显现出楚王的自作聪明及狂妄自大;其次是升华学生对散文的感悟,逐步融入德育。融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融入爱国意识,另一方面告诫学生不可狂妄自大,不可傲慢无礼。

古诗、散文品读教学与德育教学存在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和教师相互作用,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德育教学工作的亲和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师生的交互性影响,德育融入、散文品读都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德育融入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活跃,使学生通过对散文背景的了解、散文的品读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领悟散文意境的过程中逐渐“明礼自制”,达到教师品读散文、德育融入的教学目的。

3.品诗学“德”

品诗学“德”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改变,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各项素质发育的特点,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使古诗品读教学活动的方式变得更丰富多彩,使课堂交互性与学生参与课堂品诗环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品读古诗活动,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开展古诗品读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1)晨读品诗

为学生布置晨读品诗作业,要求学生准备已经学会的古诗,利用每天清晨的时间抽取十分钟左右在讲台上为班级同学讲述古诗的写作背景、诗句的含义及和班级同学一同朗读。教师在设置晨读品诗活动的过程中要秉承坚持的原则,分配好晨读品诗的表演人员,尽可能做到班级每位学生在一个学期之内有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机会进行晨读品诗,使晨读品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行素质,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到弘扬,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2)表演背诵

与晨读品诗相比表演背诵较为简单,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增添情感与肢体语言,使诗句中的意境更深刻地表达出来。学生可以在背诵古诗词后用自己的表述将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感悟古诗词中的德育情感。

4.家校互動、品诗育德

小学生的校园作息时间安排较为轻松,故事品读和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有限,授课教师要做好家校互动,将品诗育德的教学理念深入学生家庭中,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感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品德素质。教师应积极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使品诗育德的教学空间得到扩展,组织家庭性质的校园活动,让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古诗词的品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感悟和品德素质的树立在于长期的积累,学生将自己对每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必然会为品德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爱国情感教育

教师在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从爱国诗人入手,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等。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诗背景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生情谊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情谊教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正确的情谊感知能够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情谊教育主要包括亲情教育、友情教育及爱国情谊多个部分,亲情是伦理部分的教育,而友情则是交际部分的教育。关于亲情部分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从《妈妈的爱》《礼物》等文章入手。关于爱国部分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从《爱我中华》《大禹治水》等文章入手。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程模块设计得当,同种类型的大多在同一个单元中,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课程模块依次对学生进行德育融入,有助于强化学生道德品质的深度优化。

3.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必要的基础条件,也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准则。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深意,在提高课堂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类型的古诗入手培养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应该注意的是,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将素材作为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据,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我国历史文学具备一定的德育功能,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融入的过程中应勤于引导,将品读环节作为融入德育内容的主要环节,与学生共同挖掘文章、诗词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文知识学习与积累过程中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养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颖颖.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58.

[2]况昌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南宁: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

[4]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5]周淑蓉.语润吾“生”——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