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迁移能力

2019-01-07贾建堂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信息技术

贾建堂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及内容、媒介都在发生变化。初中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迁移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词不达意、思维发散性差、情感与价值观负迁移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迁移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生从心理上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生活及学习中,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充满了好奇感,同时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云技术逐渐取代通信软件,为学生提供了突破空间限制的文件传输途径,学生可以利用“云端”阅读网络文章,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笔记上传到网络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现状

相较于传统阅读而言,信息技术阅读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变初中阅读的习惯、内容和方式。第一,从阅读的途径和媒介上看,传统阅读利用的是纸质文本资料,信息技术主要采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智能手机和电脑作为媒介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因为初中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好奇心,对于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信息技术阅读无疑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从阅读的习惯及形式看,传统阅读主要是一种深度阅读,信息技术阅读注重浅阅读。在网络阅读资料当中包含大量的无限信息,在想要获得更加快捷及更多有效信息的时候,他们需要放弃阅读深度,再加上信息技术会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阅读形式必然会影响阅读深度。因为网络信息多种多样,一些初中生阅读习惯从专到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每个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初中生在阅读时利用各种通信软件或者社交网站发表对于阅读材料的看法,逐渐从被动阅读转变为参与性阅读。信息技术阅读也在不断改变初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和形式。第三,从阅读兴趣和习惯看,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环境当中的网络文学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其原因在于,相较于传统阅读,网络文学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初中生自主按照兴趣,选择相关内容。除此之外,网络文学当中的语言形式更加生动与新颖,与初中生生活更加贴切。除此之外,网络文学中还会融入动画、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更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关注。

二、信息技术时代下初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迁移能力反思

(一)词不达意

在分析某个问题时发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及作用,可是无法找出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口语将感受说出来,可是在写的时候却无处下笔。这就说明语文个性化阅读时,学生难以利用一种能力提高另一种能力,这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更加显著。比如微博与微信,他们更多的是采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信息,文字多是短句、短语,更加口语化。初中生如果长期阅读这类内容,对其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思维发散性差

信息技术时代,碎片化阅读是其显著特征,这种阅读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深度思维。初中生在利用信息技术阅读的过程中,更喜欢阅读一些篇幅相对较小的文字,因为对于那些篇幅相对较长的内容,再次阅读时需要发挥时间回忆前面的内容,影响后续阅读的连贯性。由此可见,学生都喜欢阅读那些不需要耗费脑筋,也不必深度思考的内容,这种模式造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发散思维,无法举一反三。

(三)情感与价值观负迁移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阅读逐渐成了人们阅读的重要形式。初中生好奇心强,一些不健康的小说及信息会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错误的影响。这表明,初中生在课外阅读当中所获得的错误信息会导致负迁移的产生。

三、信息技术环境中初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迁移动机

初中生自主性较差,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常会依赖社会、父母和社会。对学生阅读习惯加强引导,是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教师作为引导初中生成长的主体,在学习上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比如在早自习的时候,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也要随着学生一起朗读,做到以身试教。第二,每周开展一次阅读经典的活动,可以将纸质书籍作为主体,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下开展网络阅读,每次阅读以后都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数量,而且确保了阅读材料的质量。第三,在学生开展纸质版阅读和网络阅读以后需要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并且将其录入网络,方便与他人分享与沟通。家长作为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需要发挥榜样作用,课余时间与孩子共同制订阅读计划,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选择一些读书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这类节目,与孩子共同观看,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初中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课内外资料互补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工作中依然采用的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可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特别是对于语文这类学科来说,课堂教学效果和实际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融合,课余时间可以阅读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与水平的材料。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网络文学作为辅助阅读材料,借此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强化甄选材料的基本能力。比如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涉及了很多鲁迅的文章,通過阅读这些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积弊,感受鲁迅笔下那些锋利语言所带给我们的触动,在阅读纸质书籍的过程中感受到鲁迅的博大情怀。可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移动客户端,利用网络高效、便捷与及时的选择更多的鲁迅作品阅读。这些手段与内容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的过程中,感受到傅雷对于傅聪深厚的爱。这种爱不但体现在课文所选择的两篇文章中,而且在傅雷的其他书信中也有所体现。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其他家书内容及两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贴吧、百度及知乎等门户网站查阅傅雷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阅读了解傅雷与张爱玲及杨绛之间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迁移能力效果评价

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而且要关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迁移效果。能力和阅读知识等层面的迁移效果能够通过考试及日常练习的形式检测,比如在阅读《老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练习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滞笨、塌败、取缔等词语,利用课堂习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情况,为学生提供与之相似的文本检测学生文本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价值观及情感迁移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比如在阅读《老王》时,我们能够了解杨绛为人处世的哲学,反思及总结人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秉承这种价值观,例如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恃强凌弱,尊重同学等。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可能不喜欢将想法与老师、家长分享,而是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网络不仅为初中生提供了虚拟的阅读平台与交往空间,使他们对于信息技术阅读形式充满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阅读迁移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开明.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迁移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9).

[2]王树旗.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探究[J].教育,2015(13):1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传统学校开展的与基于网络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指导对比研究》,课题立项号:186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