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次结合,交相辉映

2019-01-07宋丽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红楼梦

宋丽

摘    要: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重头戏之一,历来认为本节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波澜起伏的情节。《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中提出让学生“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为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从人物的主次结合和交相辉映中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

关键词: 宝玉挨打    《红楼梦》    人物形象

《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第33回,是《红楼梦》的重头戏之一,33回原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因宝玉怠慢贾雨村,结交忠顺王府的戏子及贾环的诬告,贾政对宝玉大打出手。

历来认为《宝玉挨打》这一节的最大艺术成就是情节的波澜起伏,尤其是高潮的层次感、偶然性和必然性。誠然,本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有很高的水准,在人物塑造上亦有较高的造诣。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不惜笔墨,充分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异常鲜明,把贾宝玉叛逆、不爱仕途的贵族公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分析人物形象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方面,只有从文本出发,仔细研读文本,“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活生生的人物关系中。“文本是有意义的语句序列,它们传达信息,表达共同的主题,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特点”①,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有连贯意识和完整意识。《宝玉挨打》这一节中还同时描写了贾政、王夫人、贾母、贾环、袭人、琪官等多位人物。这些人物或重点刻画,如王夫人、贾政、贾母,或简而言之,如贾环、袭人、琪官等。所有次要人物的刻画都围绕主要人物宝玉展开,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都集中在宝玉身上。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不仅展现了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还从各个侧面印证了宝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可谓主次结合,交相辉映。以这样连贯、完整的视角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解读文本,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人物的形象之美,还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贾政心中的逆子

宝玉厌恶仕途,会见贾雨村的时候“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这般无精打采让贾政不悦,虽然不悦但也只是生了三分气。宝玉与身份低贱的戏子交往,且此戏子是贾政政敌忠顺王府的人。在贾政看来,与身份低贱的下等人交往已是不当,且此事又牵连到自己的政敌,恐祸及于己,给自己招来政治麻烦。这恰恰是宝玉无等级之分、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性格体现,是宝玉叛逆性格的表现。虽然贾政希望宝玉能够好好读书、为官作宰、光宗耀祖,但宝玉的一贯作风让贾政知道宝玉的性格,因而前两件事只是让贾政不满,不足以让他大打出手。

贾环诬告宝玉,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个“拿”字足以看出两人冲突之激烈。此时的宝玉在贾政眼里不仅损害了家族利益,而且很有可能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这是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贾政不敢想象的,更是思想正统顽固的贾政不能忍受的。贾政动手之前的神态——满面泪痕,既写出贾政的失望,又写出贾政的无奈。无奈之下只能大打出手,此时的宝玉在贾政眼中已是大逆不道的逆子,贾政的痛打正是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仇恨。贾政的所有言行都是宝玉引起的,在贾政眼里宝玉就是一个与宗法社会对立的逆子。宝玉叛逆的言行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格格不入,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挨打是必然的。贾政眼中的宝玉是一个无等级之分、不屑仕途、违背正统思想的逆子。

二、王夫人口中的嫡子

王夫人一见到宝玉被打,连忙抱住板子苦苦相劝,甚至趴在宝玉身上哭,看起来王夫人对宝玉充满了母爱,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封建纲常,一心护着自己的孩子。细读文本就会发现,王夫人的三次劝言值得推敲。第一次以老爷和老太太的身体为由相劝,第二次以夫妻之情相求,第三次以死去的珠儿要挟,可谓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王夫人以退为进,善用心机,终于缓和了这场冲突。读到这里一位伟大、机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人的第三次哭诉,王夫人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了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疼爱宝玉,只是因为贾珠死了,她有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只是因为宝玉是这个大家族的唯一嫡子。她不能失去这个“孽障”,这是她的靠山,这就让原本单纯的母爱掺杂了利益。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封建社会崇尚父权家长制度和伦理道德制度,女性地位一直不高,女性要“三从四德”。王夫人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反抗贾政,表面上看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地位。在王夫人眼中,宝玉不仅是自己的孩子,更是自己在这个大家族中可依靠的嫡子。

三、贾母爱中的乖孙

与贾政对宝玉的态度相反,在贾母眼中,宝玉是一个衔玉而生的宝贝孙子。这个把宝玉宠得生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睛”的老祖宗确实是疼爱宝玉的,也确实是宝玉可以用来反抗封建势力的唯一有效力量。大暑热天,喘吁吁走来的贾母彻底平息了此事。贾母先是以自己为要挟,接着以封建家族的最高统治者的身份训斥贾政,最后以“回南京”作要挟。贾母的这一系列作为让刚刚还怒气冲天的贾政不停地躬身赔笑,甚至叩头保证。宝玉在贾母的庇护之下,叛逆行为得以施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贾政与贾母之间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又以贾政的叩头保证而终止,终止的最根本原因是传统观念——“孝”。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事亲为大”,正统顽固的贾政在“孝”观念的支配下,只能妥协。高尔基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贾母对宝玉的保护正是出于一个老年贵族妇女对孙儿的溺爱,这溺爱给了叛逆的宝玉一把保护伞,让宝玉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无论走多远,宝玉依然是贾母溺爱的孙子。

四、贾环的眼中钉

宝玉挨打的最主要原因是贾环的诬告。贾环带着小厮乱跑被贾政碰见,为避免父亲的责罚,贾环乘机进献谗言,夸大事实,说宝玉强奸金钏儿,致使贾政大打出手。诡计多端、颇有小人之风的贾环形象跃然纸上。兄弟之间本应“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但贾环却诬陷宝玉,这是封建社会中残酷的嫡庶之争的体现。贾环是庶子,宝玉是嫡子,宝玉生下来就是要继承家业的,而作为庶子的贾环身份地低微,处处受压,因而赵姨娘和贾环把宝玉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地想把他拔掉。除掉宝玉并不是因为贾环怕宝玉,实在是因为这个家族赋予宝玉的地位,只有除掉宝玉,贾环才能“升级”。在贾环看来,无论是叛逆、追求自由的宝玉还是为官作宰、光宗耀祖的宝玉都是眼中刺,只要有机会就要拔掉这颗刺。

五、袭人心中的二爷

袭人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在得知宝玉被打之后“满心委屈”,可见袭人是心疼二爷的,但这种委屈又不好当着这么多人使出来,只好找来焙茗问清事情的原委,这是她识大体的体现。等众人散去,袭人“经心服侍”并向宝玉问事情的原委,由此可以看出袭人对二爷的关心,亦可看出宝玉没有等级贵贱之分,与丫鬟相处甚好,追求自由平等。

六、世人眼中的草莽

在《红楼梦》第3回宝玉第一次亮相之后,就有《西江月》二词高度概括了宝玉的形象。这首词绝非泛泛议论,写出了宝玉极好的外貌,不通事务,行为乖张,于国家无望的纨绔子弟形象,并让后人以此为戒。这两首词基本以贬斥为主,与后文贾政等人对宝玉的评价不谋而合。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直接穿插评论,站在世人角度,借后人之语表达世人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这种明显的价值判断会极大影响读者,使读者的看法极大偏向作者,在理解宝玉形象的基础上,了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脂砚斋以“说不得”评价宝玉这一人物的复杂性,对于我们多方面理解宝玉有很大的价值。但小说故意把宝玉这样一个叛逆的异类放到传统社会中审视,因而在世人眼中,宝玉可能就是一个草莽之人。

综上所述,《宝玉挨打》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主次结合的手法。次要人物的言行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或为强调,或为补充,或为对比,使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其他次要人物形象更生动。

注释:

①瓦季姆·鲁德涅夫,著.杨明天,等译.20世纪文化百科词典[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431.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荣维东,主编.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王荣生,主编.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詹丹.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红楼梦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