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秋金辉”小菊及其栽培养护技术

2019-01-07

现代园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菊株型成品

徐 蕾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小菊是按照花(序)直径分类将花径在6cm以下的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划分为一类的菊花[1]。因其株型紧凑圆整、分枝力强、花朵密集而受到广泛的应用,且花色丰富,花量大,花覆盖度高,是节日花坛常用花材,也常用于花境、花丛花群、种植钵中,还是优良的盆花和切花。小菊菊花类栽培养护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其品种繁多,栽培养护措施也各有差异。本文就2015年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有性杂交与实生苗选种手段所培育出的新品种“绚秋金辉”小菊[2]为研究对象,从种苗培育到成品出圃的整个生产过程提出了详细的栽培养护方案,以期能为相关的生产养护者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使“绚秋金辉”小菊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应用。

1 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

北京地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至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前后3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由于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的势力消长、互相推移等变化,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降水最多年(1959年1406.0mm)与最少年(1869年242.0mm)的差值达1164.0mm。旱涝频繁,据514年的降水资料记载,旱年和涝年占65%由于降水量高度集中,即使旱年,局部地势低洼地区也容易积水成涝。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北京的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多变,温差较大,易发生大风、沙尘天气;夏季炎热多雨,是雷暴大风、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的多发季节;秋季晴朗少雨,舒适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3]。

2 “绚秋金辉”小菊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绚秋金辉”小菊为多年生宿根花卉,常做一年生栽培。花色为亮黄色,株型呈扁球形,大田定植单株冠幅 45~50cm,株高 20~27cm[2],观赏期 3~4 周,自然花期从9月底~10月底,极大地满足了国庆花卉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涝,忌渍水;喜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以栽植在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为佳[1]。

3 “绚秋金辉”小菊的栽培养护措施

北京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为集中降雨期,大雨频发,且高温高湿天气较多。“绚秋金辉”小菊最大的特点对北京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等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适应性,无论是地面还是立面应用都表现出了优良的观赏特性。为国庆应用生产的小菊其整个栽培养护周期从4月一直延续到9月底,要经历北京7月底到8月初的整个降雨期,即使“绚秋金辉”小菊对于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也必须要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及各养护注意事项。在经过了多年的生产栽培后,本文以3加仑成品小菊为成品目标总结了“绚秋金辉”小菊的整个生产过程,整个生产栽培过程以种苗培育→上盆(11cm营养钵)→上盆后的栽培养护→换盆(11cm营养钵换3加仑盆,同时3株拼1盆)→3加仑盆植株栽培养护过程→成品出圃的形式进行。

3.1 种苗培育阶段 挑选优良、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本;选取母株上植株上部,茎秆健壮、充实、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整齐一致,且无花蕾的枝条,剪取4~5cm长,有3~4节的作为插穗;扦插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7∶3,通常插在128穴穴盘里;当天扦插用的穴盘在装完基质后扦插之前浇透水。扦插完成后再浇1次透水,待叶面干燥后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此后每隔5~7天喷1次。扦插后即置于遮阳下,稍加遮荫,待生根后可逐渐撤去遮阳网。在插条生根之前,每次浇水仅喷湿叶面即可,有风或干燥的天气可多喷几次,待长出新根后,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宜,且每隔3~5天喷1次水溶肥,或浇水时即浇肥,水溶肥选市面常见可用于菊花类苗期的皆可,2种水溶肥交替使用为佳,氮浓度控制在200~300mg/kg。待根系满穴后即可安排上盆。以6月中旬成苗上盆为目标,4月中旬即开始扦插。

3.2 种苗上盆阶段 选择光照条件良好,通风,平坦的场地,并提前做好场地排水工作,挖好排水沟。上盆前对种苗进行分级,拣除病株、弱株、机械损伤的植株。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小盆换大盆,换盆时3株拼1盆的方式安排生产,最初盆具选11cm营养钵,基质选用草炭、松针、珍珠岩,园土,以疏松、透水、透气为原则,每1m3基质拌N∶P∶K为14∶14∶14的缓释肥4kg。上盆后第1次浇透水,叶面干后喷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阿米西达(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为使场圃整洁、防止杂草及病虫害,通常生产场地要铺设地布,但发现此品种小菊在上盆后至根系到达盆壁之前在地布上养护时,营养生长会受到抑制,明显影响后期成品的株型及延长整个生长期,严重影响成品品质和生产效益。植株表现为整体紧凑,节间缩短,叶柄变短,叶片不开展等现象。因此改为在根系到达盆壁后再在地面铺设地布进行养护。此养护关键点需格外注意,尤其是此阶段正值日照强烈的连续晴天时,春季时则无此现象。

3.3 上盆后至换盆前阶段 在根系满盆前需严格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更好的生长。由于基质添加有缓释肥且足够前期植株所需,所以在换盆前一般不再喷施叶面肥,也有栽培者在上盆后即喷施叶面肥的,但在结合成品品质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一般安排在换盆后喷施,并不会对植株品质造成影响,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养护成本。此阶段可每隔5~7天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阿米西达(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此阶段的养护管理重在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时此阶段也是整个生产周期的关键阶段,是保证成品品质的基础。

3.4 换盆阶段 在11cm盆植株根系满盆前配制好换盆基质,基质配制同上盆时,为了增加透水、透气性,另外在盆底先铺一层陶粒,每挑选3株且株型一致的拼成1盆,注意筛选掉病弱株,并及时将病株销毁。换盆结束后浇透水。当天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阿米西达(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

3.5 换盆后至出圃前阶段 换盆后在植株新根到达盆沿之前,需严格控制水分,待经过换盆后的缓苗阶段,一般需7~10天的时间,此后可以每隔5~7天喷1次叶面肥,以2种水溶肥轮流施用为宜,种类可选择市售符合菊花盆花类的即可,氮浓度控制在300~500mg/kg。此时期如无病虫害迹象可以逐渐停喷病虫害药剂。在株型圆整后,花梗伸出之前对每株覆盖裁好的防鸟网,以防后期散株,保证株型圆整。此品种从上盆到出圃,可以不摘心,有柳芽时及时摘除即可。

3.6 “绚秋金辉”小菊的病虫害防治 小菊类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灰霉病、病毒病、白锈病等。本文主要讨论“绚秋金辉”小菊黄萎病的防治方法,因为在“绚秋金辉”小菊的养护中较多被发现的为黄萎病,但在养护人员中需与叶片灼伤相区别。在“绚秋金辉”小菊的栽培养护中,黄萎病6月和8月为发病高峰期,在这两个阶段都可见发病株,此病为全株病害,表现为叶片边缘开始褪绿,植株自下而上枯萎,也可部分发病,维管束变黑褐色;但叶片灼烧无其他不良表现,只在灼伤部位表现为后期变黄干枯,且只发生于日光灼伤部位,多发生于浇水后的日照强烈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浇水的时间来避免。此病的有效防治要从种苗时开始,各阶段以预防为主,如无病害症状,可以每隔5~7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如有可见病害,可改喷阿迷西达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间隔时间调整为3~5天,待病情可控后,可间隔7~10天喷施1次药剂,在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的各阶段及时拣除并销毁病株,以防病情进一步扩大或造成病害的传播。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螨类、菊潜叶蝇、蚜虫等[4],栽培养护中需密切观察有无虫害的发生,可在喷施杀菌剂的同时间隔喷施溴氰菊酯、吡虫啉等杀虫剂,及早预防是防治的关键,勿等到虫害发生或扩大时。在保证场地整洁,合理安排养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抵抗相关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要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及早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总之,在整个养护过程中重在预防,同时要综合防治,科学防控,保证场地整洁,加强栽培养护,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植株抗性。

4 结论

“绚秋金辉”小菊的栽培养护技术重在水分管理和前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根系,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植物抗性,同时有效地避免整株受抑制现象是保证植株健康和成品品质的极其重要的方面。“绚秋金辉”小菊一经推出即在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国庆花坛布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适应性和景观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近几年在各园林表现形式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今后必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小菊株型成品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少女的遭遇
秋后算账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小菊姑娘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