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2019-01-07孙丰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满意率有效率护理人员

孙丰洋

(沈阳二四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疾病可相互影响,由于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导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增多。临床中,对此类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例如导管消融、ICD/CRTD等药物,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不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1]。因此,本文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共6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组31例。

参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7.45±1.42)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1至81岁,平周年龄(67.46±1.4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所提出问题正面回答,让其认知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此外,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实际情况巡视后告知医师,让医师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护理人员参与到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中,根据医师安排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若有沉默、焦虑等情绪患者,护理人员用温柔语气对其进行心理疏通,告知其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善负性情绪。在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时,对其进行宣教,让其对自身疾病诱发原因、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有所了解,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更好的配合治疗。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告知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多加监测好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标情况[2]。出院前,对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基本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督促其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机体健康,延长生存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对照组:改善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改善11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80.65%,实施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社会能力(39.85±3.52)分,心理状态(40.89±4.01)分,生理状态(40.85±3.95)分;观察组:社会能力(46.62±4.04)分,心理状态(46.63±4.68)分,生理状态(44.25±3.86)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17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87.10%;观察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9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7.10%,实施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重症疾病,有着发病率、病死率高以及预后效果差的特点,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疾病可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发病率呈递增模式[3]。为保证治疗效果,对此类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疾病复发率高,需长时间服用药物治疗,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意识差,自身治疗意志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机体康复速度,降低生活水平[4]。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服务也持续性完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预后效果[5]。

通过此次研究中得知: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机体不适,还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总之,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可缩短患者在院时间,改善其按时按量服药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获得患者对医院高度信任。

猜你喜欢

满意率有效率护理人员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很有效率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My Father